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4 09:49: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能根据具体事例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知道每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正确理解课题的含义。
2、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叶永烈图片)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叶永烈)
那么你们对他又有哪些了解呢?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出示简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叶永烈先生写的。(出示课题)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1)齐读课题。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小结:有了停顿,有了重音就有了节奏,读课题如此,读课文也是如此。
请再有节奏的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明确观点
1、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议论文(板书:议论文),议论文往往围绕着一个核心观点展开论述。那么,这篇课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观点)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个段落直接提出了这个观点!
(2)指名回答。(板书:开头:提出观点)
(3)(出示第1自然段)齐读第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课文开头就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了这个观点,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解释这个观点的段落。
①指名交流汇报。
②(出示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像读课题一样干脆利索地自由练习朗读这个段落。
③通过朗读我们发现这个自然段的语言表达逻辑很严密,这样的句段在朗读的时候我们要读得有节奏。
④谁来试着有节奏的朗读第2自然段?
(评价:这么难读的句子你能读得这么流畅,真棒!)
⑤我们也来像她一样有节奏地朗读这段话,请齐读第2自然段。
(2)引导理解“?”和“!”的含义。
过渡:刚才我们读的这个段落,你觉得哪个地方的语言表达特别有意思?
(把“?”拉直变成“!”)
①(课件出示)在这一段话中,“?”和“!”有什么含义呢?它们各指什么呢?
(“?”的含义是:发现问题,不断追问;“!”的含义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②(课件出示)那么,“把‘?’拉直变成‘!’”表示的意思和文中哪句话相同?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③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形象、直观、易懂)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非常棒!找到并且研究了这些重点句子、段落。那么这些句子、段落在课文的什么位置?(开头)
4、小结:在议论文中,文章的开头部分一般要提出观点。(板书:开头:提出观点)
提出观点之后,接下来就应该要——证明观点。(板书:中间:证明观点),看来同学们课前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知道证明观点。
三、学习第3—5自然段,理解事例
1、初步了解,概括事例。
(1)那么,课文又是怎样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关键:用了三个事例)
(2)这三个事例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呢?(3、4、5自然段)
(3)(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然后小组合作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事例。
①学生合作交流,师巡视指导。
②指名交流汇报。
②教师归纳补充。(课件出示)
事例1:波义耳发现紫罗兰花瓣遇到盐酸会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
事例2:魏格纳从世界地图上板块的凹凸吻合以及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海陆的起源。
事例3: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一现象中发现了眼珠转动和做梦的关系。
2、探究事例的写法。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三个事例的写法上。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第3—5自然段,找一找这三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先自己默读再小组合作交流。
(2)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补充。(课件出示)
这三个事例中科学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相似的,作者写这三个事例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真理)
(4) 写作技巧点拨:
①同学们,这里的发现问题就是事情的起因,研究问题是事情的经过,找到真理是事情的结果,按照我们以往的写作经验这三部分哪部分应该写得最详细呢?(事情的经过)
可是课文中的这三个事例也同样是事情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吗?(不是的,是事情的起因写得最详细)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详写事情的起因,而不是经过呢?(因为课文中所有的事例都是为了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这个观点,要突出“一百个问号”的重要性,所以事情的起因“发现问题”要详写)
②如果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板书)”这个观点,那么我们又该详写哪个部分呢?(事情的经过——研究问题)
为什么?(“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要重点突出“功夫”)
3、小结写法。
(课件出示)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典型有力的具体事例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运用三个具体的事例证实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让我们更加信服作者想表达的观点。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即通过列举充分且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观点、说明道理。(板书: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
四、学习第6、7自然段,总结观点,感悟科学精神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7自然段,思考:
①这两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②“找到真理”需要哪些条件?
2、指名汇报。
①作用:总结观点(板书:结尾:总结观点)
②条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锲而不舍、独立思考(板书: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
五、拓展延伸,仿写练习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观点。
提示:作为典型事例的来源,可以来自于生活,也可以来自于书籍……在描述时,要紧扣所要证明的观点,做到描述严谨、重点突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