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选修4单元检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选修4单元检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01 20: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岳麓选修4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种局面开始于(  )21世纪教育网
2.在封建社会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4.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  )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5.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它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堪称当时世界之最,却加速民不聊生、王朝颠覆的宏大工程,除隋朝的大运河外,最为典型的是(  )
A.都江堰 B.秦长城
C.唐长安 D.明皇宫
7.秦国能统一六国是国强的结果,但统一后,没有执行富民政策,最终灭亡。秦统治者违背富民政策的主要措施有(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①徭役繁重 ②刑罚不均 ③赋税沉重 ④兵役连年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8.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  )
A.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D.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9.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胞而身毙。”唐太宗能有这种可贵认识,主要是因为(  )21cnjy.com
A.得益于魏征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10.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21·cn·jy·com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21世纪教育网
12.唐太宗常说:“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崇儒尊孔 B.慎用刑法
C.虚怀纳谏 D.文化开放
13.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以其卓越的领袖才能和超人的胆略智慧,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古代政治家。以下关于三人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2-1-c-n-j-y
A.他们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21世纪教育网
B.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作出了杰出贡献
C.他们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
D.他们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14.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  )【出处:21教育名师】
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修筑驰道,统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统治特点包括(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虚心纳谏 ③注意改善民族关系 ④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2·1·c·n·j·y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汉武帝 D.康熙帝
17.判断以下影视剧场景,哪个符合历史事实(  )
A.《寻秦记》中描述公元前220年的一次祭祀大典,群臣山呼“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B.《西游记》中,玄奘在唐太宗时期,前去天竺取经,历经十几年才回国……
C.《康熙王朝》中,康熙帝派施琅进军台湾,郑经走投无路被迫降清,清朝统一台湾……
D.《孔子》中,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期,受到陈国重用,在陈国主持变法
18.“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写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叛乱”后
C.收复雅克萨之后
D.进兵台湾时
19.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雄才大略和勇于开拓进取的君主。他们在政治上重要共同点是(  )www.21-cn-jy.com
A.实行专制集权
B.重视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团结政策
C.重用儒生,善于纳谏
D.保护地主土地私有制,关注民生
20.下列对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的最大功绩在于开创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各民族比较团结
C.康熙帝收回台湾之后,设置台湾行省,巩固了祖国东南的海疆
D.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三位帝王所做的都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根据他们的历史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封建帝王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分别作出了什么贡献?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何新的特点?(6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秦始皇统治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唐太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思想是什么?请列举其改善民生、有利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6分)www-2-1-cnjy-com
(3)《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2分)  21*cnjy*com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应该坚持哪些基本的标准?(6分)
22.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概述唐太宗在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8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熙时期面临的哪两方面的民族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体现了康熙帝在哪两个方面的功绩?(6分)21教育网
(3)唐太宗、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措施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6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并将国家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对“陛下”的解释体现的是其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故选C项。
3.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信息“郡邑”“守宰”可知,其推行的是郡县制。
4.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短期而亡的原因在于其暴政,而四个选项中体现暴政的只有D项中“举措暴众”。【来源:21cnj*y.co*m】
5. 立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并且不是对以后历史产生的影响,故①错。秦朝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④与史实不符。
答案:B 解析: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当时“巩固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建
6.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几个关键词:“堪称……”“却加速……”“最为典型”,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后可知最符合题意的应是秦长城。21·世纪*教育网
7. 答案:C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秦始皇暴政的表现,以上四点都是秦统治者所为。
8. 答案:B 解析: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之间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9. 答案:C 解析:题干中信息体现了唐太宗的存百姓思想,原因在于其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10. 答案:D 解析: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杀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重用。
11. 答案:C 解析:A项中百姓富足安康不符合史实;B项夸大了唐太宗个人作用;D项应为李世民的做法。C项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
12.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正确理解唐太宗这段话的含义:治理国家不易,皇帝一人不能尽善尽美。所以,需要虚怀纳谏,故选C项。
13. 答案:B 解析:A项不符合秦始皇,他是开国之君;C项不符合康熙帝,他没有修长城和运河;D项的表述过于绝对,答案为B项。
14. 答案:A 解析:④是秦始皇的功绩,可排除,故答案为A项。
15.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唐太宗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其统治特点;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以上四点都是唐太宗的统治特点。
16. 答案:D 解析:封建王朝落日指的是明清时期,“辉煌”指的是康乾盛世,而与之对应的是D项。
17.答案:B 解析: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前去取经,历经坎坷,故B项符合史
实。
18. 答案:A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天山”“积沙”“亲征”,符合这些条件的史实只有A项;C项不符合“积沙”,B、D两项都不符合。
19. 答案:A 解析:三位皇帝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封建王朝有作为的皇帝,都实行专制统治,故A项正确;B项是唐太宗和康熙帝的共同点,秦始皇体现不出来;C项仅仅是唐太宗统治的特点;作为封建统治者,都是建立在对农民剥削的基础之上的,体现不出“关注民生”,即使是有所关注,也是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的,故D项表述错误。
20. 答案:C 解析:康熙帝收复台湾后,设置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故C项错误。
21. 参考答案:(1)秦始皇:开创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唐太宗: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繁盛时期。康熙帝: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21*cnjy*com
(2)秦始皇:暴政激化社会矛盾,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3)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4)标准:是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否顺应民心维护人民利益;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解析:本题以三位帝王组织材料,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第(1)问依据教材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角度入手,康熙帝治理国家的新特点要结合西方的殖民侵略这个国际背景;第(2)问要联系秦朝的暴政和唐朝休养生息的内容;第(3)问需进行中西比较;第(4)问可考虑民族、人民、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版权所有:21教育】
22. 参考答案:(1)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羁縻政策)。击败突厥后,设置机构进行管辖,任用当地贵族为首领;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吐蕃和亲。
(2)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依法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坚决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
解析:第(1)问可依据“贵中华”“爱之如一”等信息得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结论;举例时要紧扣“和谐民族关系”组织答案;第(2)问应抓住“制止分裂势力”与“抵抗外来侵略势力”斗争的不同性质分析;第(3)问应紧扣“民族团结、民族统一,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