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文档属性

名称 【学案】纲要(下)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4 16: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重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难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过程
知识梳理
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
起止时间: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
概况
国家 殖民地区域 殖民方式
西班牙 1496年,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海地 16世纪中叶,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 政治:专制统治;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 经济: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开采金银矿,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它国家贸易;黑奴贸易
葡萄牙 巴西
英、荷、法 圭亚那等小部分地区
特点:殖民国家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主
影响
对美洲
积极:客观上加强了美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消极:贫困——形成单一产品制经济结构,导致社会经济畸形发展,经济贫困落后;灾难——印第安人几乎灭绝殆尽,中断文明进程。
欧洲: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亚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概况
阶段 殖民国家 殖民地范围 殖民方式
15~16 世纪 葡萄牙 亚洲沿海地区(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 建立商站、控制商路
西班牙 菲律宾 直接统治、抢夺土地和财富
17~20 世纪初 英国 荷兰 法国 南亚 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 早期通过东印度公司来进行殖民扩张与统治;直接掠夺土地和财富、征收重税、发展种植园和进行鸦片贸易;以印攻印;直接侵略。
东 南 亚 印度尼西亚——荷兰 缅甸和马来半岛——大部分沦为英国殖民地 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法国 菲律宾——美国
西亚 奥斯曼帝国——英法俄,半殖民地化
东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朝鲜——1910年,日本吞并
西方列强瓜分非洲
阶段 历史事实 侵略非洲特征
工场手工业时代 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持续进行奴隶贸易。 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
蒸汽时代 ①英法争夺埃及和苏伊士运河; ②英国侵占埃及和苏丹; ③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扩张 ①逐步放弃奴隶贸易,转而全方面进行殖民入侵; ②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府邸探险。
电气时代 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侵略非洲的计划; ②1884年,欧洲列强召开柏林会议;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殖民者侵占了几乎整个欧洲。 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掀起瓜分非洲狂潮。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表现:亚洲的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实际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影响
对世界: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殖民统治和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高涨。
难点突破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含义: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开始进行殖民活动,亚洲、非洲、美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场地,拓展殖民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
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
世界由此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客观上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世界贸易额的增加。
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以及输出资本的场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它们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使它们陷入更加落后的状态。
课时训练
1.在拉丁美洲的欧洲白人获得黑人奴隶后,主要用于种植园和矿山,长期经营带来了大量财富。这说明黑奴贸易(  )
A.客观上推动拉丁美洲的开发
B.冲击了拉丁美洲封建统治
C.提升了拉丁美洲世界地位
D.改变了拉丁美洲种植结构
解析 欧洲白人利用黑人奴隶开采矿山和经营种植园,在获得大量财富的同时,客观上使得拉美得到了开发,故选A项;题干认为欧洲白人在经营种植园和矿山的过程中获得了大量财富,并没有提到对拉丁美洲的封建统治有影响,排除B项;题干中只提到欧洲白人在拉丁美洲牟利,这并没有使得拉丁美洲国际地位提高,反而造成了拉丁美洲的长期落后,排除C项;欧洲白人在拉丁美洲经营种植园,但题干并没有提到种植结构问题,所以没法体现种植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 A
2.19世纪后期,英国提出了“2C”计划,企图建立从开罗(埃及)到开普敦(南非)的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帝国;法国提出了“2S”计划,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制定了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这些行动表明(  )
A.西方列强开始侵入非洲
B.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开始
C.英国和德国的同盟形成
D.列强加快瓜分非洲进程
解析 根据材料“英国……企图建立……纵贯非洲大陆的庞大殖民帝国;法国……打算建立从塞内加尔(西非)到索马里(东非)的横跨非洲的帝国;德国制定了一套沿赤道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计划”说明列强都加快了在非洲的殖民瓜分行动,故选D项;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入非洲,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列强入侵不是民族独立,排除B项;据所学,一战前夕,英德矛盾激化,且材料说明英德在非洲殖民扩张存在冲突而不是同盟,排除C项。
答案 D
3.“它决心建造一条属于它自己的丝绸之路:将所有的港口,将里斯本和安哥拉、莫桑比克和东非的各商业据点都联接在一起,从印度到马六甲海峡再到香料群岛都建立永久的殖民社区。”此处的“它”指的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法国 D.中国
解析 根据所学,16世纪,葡萄牙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海峡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材料中“里斯本和安哥拉、莫桑比克和东非……印度到马六甲海峡”都在葡萄牙的殖民范围内,故选B项;根据所学,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排除A项;材料“建造一条属于它自己的丝绸之路”说明是最早在这些地区扩张的国家,法国17世纪才参与殖民扩张,排除C项;中国不是殖民国家,排除D项。
答案 B
4.1884年签署的《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第三十五条规定: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材料中历史信息表明,该议定书(  )
A.参与者为欧洲殖民国家
B.划定各国在世界的势力范围
C.标志着非洲被瓜分完毕
D.原则上承认各自的既得利益
解析 据材料“本议定书签字国……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的既得权利”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故选D项;参与者为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并不单单是欧洲国家,排除A项;划定各国在非洲的势力范围,而非世界,排除B项;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排除C项。
答案 D
5.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在这次历时104天的国际会议上,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C.推动了欧美向帝国主义过渡
D.直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可知是柏林会议,柏林会议提出“有效占领”原则,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故选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即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欧美向帝国主义过渡,排除C项;柏林会议是瓜分非洲的会议,与交通运输发展无关,排除D项。
答案 B
6.1815年后的60年里,欧洲国家间没有发生重要的殖民地争夺,当时很多社会集团对海外殖民地抱着漠不关心的态度。1870年或1880年左右,殖民地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到1900年,“先进国家”瓜分了大半个世界,把这些地区变成了殖民地、保护国或势力范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加强
B.列强开始重视争夺海外商品市场
C.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解析 材料展现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其主要原因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世界的掠夺进一步加剧,故C项正确;殖民国家的军事实力得到加强,同样是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列强就重视争夺海外商品市场,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材料现象发展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
答案 C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镑。但是到了18世纪末,知识——也就是说,知识可以从工人和机器中分离出来——变得愈加重要。与技术工人或真实机器相比,知识更难保护,保护创意本身比保护工人或者机器更为重要。同时,英国也放宽了出口限制,1825年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各国推销英国的新产品。此后,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企业,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于是,英国成为世界各国机器设备的供应者、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建设资金的供应者。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等
材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摘编自[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取消出口禁令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就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历史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知识更难保护,保护创意本身比保护工人或者机器更为重要”可知,出口技术工人和机器的禁令执行效果不理想,并且,采用专利法比单纯禁止更能保护知识产权;据材料一“1851年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各国推销英国新产品”可知,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据材料一“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企业,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可知,英国已掌握经济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英国成为世界各国机器设备的供应者、先进技术的传播者、建设资金的供应者”可归纳出,促进了机器设备的出口,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加强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据材料一“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可归纳出,促进了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结合所学,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的破坏,可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量资源被掠夺,造成印度落后;据材料二“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结合所学,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因此,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也瓦解了印度传统的封建制度,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现代化的进程。
答案 (1)原因:出口技术工人和机器的禁令执行效果不理想;采用专利法比单纯禁止更能保护知识产权;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英国已掌握经济霸权,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影响:促进了机器设备的出口,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加强了英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2)影响: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扩张,给印度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量资源被掠夺,造成印度落后;英国在印度进行殖民扩张的同时,也瓦解了印度传统的封建制度,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现代化的进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