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平均数》教学设计
课题 平均数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学习目标 1.集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中的信息。(课件出示)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师:对,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平均数。(板书课题) 学生读信息。 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讲授新课 1.教学例1师:学校开展了“爱心回收站,争做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活动,统计学生收集废旧饮料瓶的个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位同学的收集情况吧。课件出示:师: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生:从图中可以看出,小红收集了14个,他拿出一个给小兰,他们两个就都是13个了,小明收集了15个,他拿出一个给小亮,他们两个就都是13个了,这样四个人就都是13个了。所以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师:移多补少,这是个好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生:可以把他们的瓶子都加起来,再除以人数。(14+12+11+15)÷4 = 52÷4= 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废旧饮料瓶。师:“13”这个平均数量是每个学生收集瓶子的实际数量吗?你有什么发现?生:每个人收集的数量比13多或少。师:为什么有的同学收集的比平均数量多,有的比平均数量少呢?生:因为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实际收集的数量,而是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求和再平均分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把4和同学们的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的。2.教学例2课件出示: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比赛的成绩。师:你从表格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师:哪个队的成绩好?生1:用总个数来比较。生2:用平均数来比较。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算一算。学生汇报:生:比较两个队的总个数,男生队:19+15+16+20+15=85(个)女生队:18+20+19+19=76(个),85>76 ,男生成绩好师:你们觉得这样公平吗?生:不公平,因为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师:看来当人数不同的时候比较总个数并不公平。生:比较平均数。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合适。 学生发言。 联系学校生活实际,利用活动课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性趣,在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的基础上,经历数学概念、方法的形成过程。再次回到学生的生活信息中,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说一说平均数的意义,亲自求一求平均数,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意义和求法的理解,也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计算的正确给他们带来的成功的愉悦。
课堂练习 1.下表是某小组6名同学的身高和体重情况。请你算出这些同学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各是多少。2.小明把北京某周一到周六的温度记录如下表。这几天平均最低温度是多少?这几天平均最高温度是多少?3.下面是肖扬同学周一~周五上学所花的时间情况。①她平均每天上学要花多少时间?②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上午8:00,肖扬什么时间从家里出发合适? 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1.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板书 平均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