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唐朝统治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下面四幅图片,最能体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B. C. D.
2.(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以生产白瓷闻名的瓷窑是( )
A.越窑 B.定窑 C.汝窑 D.邢窑
3.(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A.妇女地位的提高 B.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戏曲艺术的争奇斗艳
4.(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赤德祖赞 C.赤尊东赞 D.骨力裴罗
5.(2022秋·全国·七年级期末)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6.(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7.(2022秋·贵州毕节·七年级统考期末)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异彩纷呈,名家名作迭出,颜体、柳体、欧体争奇斗艳。以下哪一项描述的是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 )
A.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B.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C.飘逸灵动,潇洒清爽 D.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8.(2018春·湖南岳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一生创作很多。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北魏帝王出御图》④《洛神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2020秋·山东潍坊·七年级统考期中)2015年4月22日,一出精美绝伦的敦煌舞剧《莲花》在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舞剧取材于敦煌壁画,将画中的男神女神搬到了舞台上。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甘肃省 D.四川省
二、【培优促能】
1.(2022秋·安徽滁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了( )
A.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 B.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
C.曲辕犁耕作工具的发明 D.灌溉工具筒车的应用
2.(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一件珍贵的藏品。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民族融合 D.重文轻武
3.(2022秋·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中)《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况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商品交流繁盛C.中外交往密切 D.社会风气开放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这件陶俑折射出唐朝( )
A.唐朝与印度有着经济社会交往 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5.(2022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6.(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二模)隋唐时期,西域的麴(qū)氏高昌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据此判断,麴氏高昌政权
A.重视法家文化的普及 B.受到西域都护府管辖
C.首创科举制进行选官 D.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
7.(2022秋·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为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中堡村。骆驼背上,七名身着汉服的男乐手各持不同的胡人乐器,面朝外盘腿演奏,中间立一女子正在歌唱,展现了一个巡回乐团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皇帝贪图享乐 C.民族交融 D.文化发展
8.(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朝都城长安布局的描写,从此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①长安人口众多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9.(2022秋·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清朝蒋士铨曾作诗歌颂一位唐朝杰出诗人,诗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真将歌笑老风尘。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赞颂这一位唐朝诗人的作品展开犹如一部信史。这首诗赞颂的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元稹 D.李贺
10.(2018秋·山东·七年级统考期中)唐代的艺术作品灿若繁星,现撷取一二与你共赏。对下面两幅图表述正确的是
A.书法作品是颜真卿的 B.书法作品是柳公权的
C.绘画作品是阎立本的 D.绘画作品是吴道子的
11.(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院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院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尧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材料四:院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方式?
(3)材料四图中地点A的城市名称?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三、【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2022秋·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王建的《宫词》描写的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弹棋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也能参与体育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 )
A.男女关系完全平等 B.民族融合不断加深 C.诗歌艺术成就高超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2.【史料实证】(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965年考古学家在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大量大使厅壁画,据学者考证,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见如图),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以上材料说明( )
①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③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 ④端午节划龙舟是撒马尔罕特有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四、【挑战真题】
1.(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下图工具,其好处是( )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2.(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网上恶搞“杜甫很忙”,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渎,是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的反映。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5.(2017·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第3课 盛唐气象 分层作业
(一)【夯基达标】
1.(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唐朝统治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下面四幅图片,最能体现唐朝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生产工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D项正确;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A项;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排除B项;耧车由西汉赵过发明,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中)唐朝时,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中以生产白瓷闻名的瓷窑是( )
A.越窑 B.定窑 C.汝窑 D.邢窑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代陶瓷器中邢窑的白瓷类雪类银,因此,以生产白瓷闻名的瓷窑是邢窑,D项正确;越窑生产的是青瓷,排除A项;定窑和汝窑是宋代著名磁窑,排除BC项。故选D项。
3.(2022秋·辽宁大连·七年级统考期末)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唐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 吹排箫乐伎壁画
A.妇女地位的提高 B.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戏曲艺术的争奇斗艳
【答案】C
【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当时的妇女能够外出骑马,而且进行弈棋,吹奏乐器,这些都说明当时社会风气开放,C项正确;这些图片说明社会风气开放,不能说明妇女地位提高和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B项;女子骑马和弈棋与戏曲艺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 )
A.松赞干布 B.赤德祖赞 C.赤尊东赞 D.骨力裴罗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与吐蕃有着密切的联系,赤德祖赞(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B项正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向唐朝求娶文成公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赤尊东赞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骨力裴罗是唐时回纥可汗,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2秋·全国·七年级期末)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D.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答案】B
【详解】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各族拥戴为“天可汗”,B项正确;ACD项不是北方各民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的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6.(2022秋·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A项正确;杜甫被称为诗圣,排除B项;白居易被称为“诗魔”和“诗王”,排除C项;苏轼是宋代的词人,排除D项。故选A项。
7.(2022秋·贵州毕节·七年级统考期末)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隋唐时期,书法艺术异彩纷呈,名家名作迭出,颜体、柳体、欧体争奇斗艳。以下哪一项描述的是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特点( )
A.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B.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C.飘逸灵动,潇洒清爽 D.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B项正确;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排除A项;飘逸灵动,潇洒清爽谁对怀素草书的评价,排除C项;柳公权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键,排除D项。故选B项。
8.(2018春·湖南岳阳·七年级统考期末)顾恺之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画家,他一生创作很多。下列作品中属于他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北魏帝王出御图》④《洛神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东晋的顾恺之是最著名的画家,他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②④符合题意;《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①不符合题意;《北魏帝王出御图》出自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顾恺之无关,③不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9.(2020秋·山东潍坊·七年级统考期中)2015年4月22日,一出精美绝伦的敦煌舞剧《莲花》在保利乌兰恰特大剧院上演,舞剧取材于敦煌壁画,将画中的男神女神搬到了舞台上。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甘肃省 D.四川省
【答案】C
【详解】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在甘肃省敦煌市境内。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C项正确;敦煌不在山西,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著名,排除A项;敦煌不在河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著名,排除B项;敦煌不在四川,排除D项。故选C项。
二、【培优促能】
1.(2022秋·安徽滁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的这几句诗反映了( )
A.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 B.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
C.曲辕犁耕作工具的发明 D.灌溉工具筒车的应用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连筒灌小园”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农民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的应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元盛世”的繁荣,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唐朝手工技术的高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曲辕梨,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秋·广东深圳·七年级校联考期末)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是一件珍贵的藏品。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民族融合 D.重文轻武
【答案】C
【详解】材料关于这个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众多胡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C项 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反映唐朝的国力大小问题,排除B项;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选C项。
3.(2022秋·广东广州·七年级校考期中)《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况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商品交流繁盛C.中外交往密切 D.社会风气开放
【答案】B
【详解】材料“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反映了唐朝商业贸易繁荣,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商业活动是海外贸易,无法体现海外交通发达,也无法体现中外交往密切,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件大食人俑,唐,高28厘米。俑头戴尖顶折沿帽,长脸,深目高鼻,满鬓胡须,其形象与《新唐书》卷二三八中记载的大食“男子鼻高,黑而髯”相吻合。俑身穿右衽衣,腰中系带,足登长筒靴,肩背行囊,手执水壶,身体前倾,作行进状。这件陶俑折射出唐朝( )
A.唐朝与印度有着经济社会交往 B.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C.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 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唐朝大食人俑表情生动,动作形象,说明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即说明唐朝制陶等手工业、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C项正确;唐朝称阿拉伯国家为大食,称印度为天竺,此人俑印证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有着经济社会交往,而不是体现与印度的交往,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信息,主要体现了唐朝手工业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唐朝的文学艺术,无法得出唐朝文学艺术繁荣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2秋·江西赣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见于记载的有856个,其数量远超历代,它们主要统辖于单于、安北、安西、北庭、安东、安南六大都护府。唐朝羁縻州府的设立(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推动了民族融合 D.创新了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
【答案】C
【详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管理当地事务,有利于推动民族融合,C项正确;唐朝设立的羁縻州府,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并允许世袭其职、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不利于中央对边疆的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A项;唐朝在管辖区内设立羁縻州府,与扩大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无关,排除B项;隋代已经出现羁縻州府,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2·河南驻马店·统考二模)隋唐时期,西域的麴(qū)氏高昌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据此判断,麴氏高昌政权
A.重视法家文化的普及 B.受到西域都护府管辖
C.首创科举制进行选官 D.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西域的麴(qū)氏高昌政权(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曾专门开设了太学,设立博士、祭酒等官员,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可知高昌政权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力学习中原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交融,D正确;太学与儒家文化有关,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因此无从得出法家文化,A排除;西域都护府是西汉设置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机构,隋唐时期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B排除;首创科举制进行选官的是隋炀帝,C排除。故选D。
7.(2022秋·内蒙古巴彦淖尔·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为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出土于陕西西安中堡村。骆驼背上,七名身着汉服的男乐手各持不同的胡人乐器,面朝外盘腿演奏,中间立一女子正在歌唱,展现了一个巡回乐团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情景。这反映了唐朝( )
A.经济繁荣 B.皇帝贪图享乐 C.民族交融 D.文化发展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是著名唐三彩之一。唐三彩是唐代陶瓷业的代表之一,属于唐代手工业的重要行业之唐代手工业。发达主要表现为: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陶瓷业有重要发展,体现了艺术的繁荣状况,手工业发展状况,主要有越青瓷、那器白瓷和唐三彩。骆驼背上的这群舞乐者看不出是哪国人,不过他们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的却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的新舞乐,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三彩骆驼载乐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音乐等领域的兴盛与交流场景,为人们展开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民族民间文化、音乐融合的真实画卷,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故选项C符合题意;该瓷器展示了唐朝时期对外商业交流的情况,但却不能体现出经济繁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不能体现皇帝贪图享乐,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代“三彩载乐骆驼俑”展现出了丝绸之路上商贸、文化、音乐等领域的兴盛与交流场景,但不能体现唐代的文化发展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8.(2022秋·山东聊城·七年级统考期末)“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是大诗人白居易对唐朝都城长安布局的描写,从此诗句中我们可以提炼的有效信息是
①长安人口众多②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
③长安街道整齐划一④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千百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可得出长安人口众多,长安街道整齐划一 ,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长安城内分为市和坊,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9.(2022秋·广东茂名·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清朝蒋士铨曾作诗歌颂一位唐朝杰出诗人,诗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真将歌笑老风尘。诸侯宾客犹相忌,信史文章自有真。”赞颂这一位唐朝诗人的作品展开犹如一部信史。这首诗赞颂的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元稹 D.李贺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这位唐朝诗人的诗犹如一部“信史”,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独向乱离忧社稷”指的是诗人生逢乱世,心忧国家。杜甫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有“诗史”之称,B项正确;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壮美河山,抒发昂扬进取的精神,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排除A项;元稹、李贺的诗歌无题干描述的特点,排除C、D两项。故选B项。
10.(2018秋·山东·七年级统考期中)唐代的艺术作品灿若繁星,现撷取一二与你共赏。对下面两幅图表述正确的是
A.书法作品是颜真卿的 B.书法作品是柳公权的
C.绘画作品是阎立本的 D.绘画作品是吴道子的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被誉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所以D项符合题意。《九成宫醴泉碑铭》是欧阳询的书法作品。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1.(2022秋·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院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院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尧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材料四:院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的盛世局面?
(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方式?
(3)材料四图中地点A的城市名称?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兴盛的原因?
【答案】(1)以民为本;贞观之治。
(2)开明的民族政策;送婚和亲。
(3)长安。
(4)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唐朝民族政策开明,对外政策开放,社会稳定,百姓勤劳,安居乐业等。
【解析】(1)根据材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材料“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可知,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的方式巩固民族关系。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A是唐朝的都城长安。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唐朝统治者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使唐朝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唐朝统治者在民族关系上,民族政策开明,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在对外政策上,实行开放的政策。此外,唐朝社会稳定,百姓勤劳,安居乐业。
三、【核心素养】
1.【历史解释】(2022秋·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王建的《宫词》描写的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弹棋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也能参与体育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 )
A.男女关系完全平等 B.民族融合不断加深 C.诗歌艺术成就高超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答案】D
【详解】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D项正确;男女关系完全平等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融合不断加深,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诗歌艺术成就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
2.【史料实证】(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1965年考古学家在中亚的丝路古城撒马尔罕发掘出大量大使厅壁画,据学者考证,北墙所绘为唐高宗猎豹和武则天泛龙舟图(见如图),这与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北壁绘华夏天子”的内容一致。以上材料说明( )
①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③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 ④端午节划龙舟是撒马尔罕特有习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实物壁画和唐代杜佑的《通典》内容相互印证,证明了图像史料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 ,①项符合题意,中原文化能够影响到西亚地区,说明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盛唐文化对中亚地区影响深远,②③项符合题意,即①②③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端午节划龙舟是中国特有习俗,④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排除包含④的选项,即排除BCD项。故选A项。
四、【挑战真题】
1.(2022·山西晋中·统考中考真题)“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留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下图工具,其好处是( )
A.节省人力,利于灌溉 B.排水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便于开沟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改进了生产工具,广泛使用筒车,节省人力,利于灌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都江堰有利于排水泄洪,曲辕犁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便于开沟,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022·甘肃金昌·统考中考真题)甘肃武威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出( )
A.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 D.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吐谷浑(鲜卑族的一支)墓葬群,既具有唐朝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葬的基本特征,同时兼具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北方草原文化的特点。”可知,吐谷浑墓葬群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特征,即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项正确;中原文化强大的影响力、吐谷浑独特的文明特征、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020·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网上恶搞“杜甫很忙”,这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亵渎,是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的反映。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则是以诗词形式弘扬文化自信。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代,诗是主要文学形式,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故有唐诗的说法,故B符合题意;汉赋,宋词,元曲,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1·陕西·统考中考真题)他的人物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下图是他的作品《步辇图》。这位画家是( )
A.张择端 B.王羲之 C.阎立本 D.辛弃疾
【答案】C
【详解】《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故C符合题意;张择端 是宋代风俗画名家,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辛弃疾是宋代词人,排除ABD。故选C。
5.(2017·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
(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
(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
(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贞观之治”(奠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
【详解】(1)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一的“忆昔开元全盛”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材料一的“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出唐朝开元年间国家呈现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
(3)分析材料二的数据“639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可以看出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趋势。从639~751年间唐朝先后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皇帝的统治,出现了“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