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必修3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有关19世纪经典物理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以牛顿力学为主要代表 B.出现了革命性的大变化
C.面临新的危机和革命 D.被视为绝对权威的理论
2.下图中人物的理论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他的理论成就是( )。
A.提出了相对论 B.提出了量子假说 C.提出了原子论 D.提出了经典力学理论
3.“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21cnjy.com
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学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4.之所以说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主要是因为相对论( )。
A.阐述了一种全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B.彻底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并发展了物理学
C.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D.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5.网络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下列哪一项发明为这一现象奠定了基础( )。www.21-cn-jy.com
A.有线电报 B.无线电报 C.电子计算机 D.人造卫星
6.“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巨大的一跃”指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B.“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
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D.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7.2011年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为网络监督奖与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既有监督反腐效果强势的优点,又有鱼龙混杂、真伪难辨的弊端。这表明( )。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迅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等带来了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9.2000年10月4~10日是联合国确定的第一个“世界空间周”,人类在航天领域不断取得成就。下列成就或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10.1997年,克隆羊“多莉”诞生。下列有关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 B.是遗传工程的重要突破
C.克隆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 D.克隆羊“多莉”诞生在苏格兰(英国)
11.下图是《江门日报》刊载“墨顽童”钟志明的题为“袁隆平的梦”的漫画。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是他( )。
A.使人类实现了“丰衣足食”的梦想 B.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
C.推动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D.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著名史学家胡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那十年间也有不属于‘文革’的成就。科技方面的成就,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这一观点(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④“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21*cnjy*com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13.下图反映了建国初的工农教育,图中用小黑板可能进行的是( )
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
A.安全教育 B.识字教育 C.农技教育 D.瓜果技术教育
14.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建国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全面学习苏联,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6.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1977年后的中国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材料中的“传统制度”具体是指( )。2·1·c·n·j·y
A.专红结合的人才推荐制度 B.恢复高校招生高考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制义务教育
17.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18.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
A.制定了“星火计划”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20.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
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面向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2分,23题16分,共40分)21世纪教育网
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www-2-1-cnjy-com
材料三 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2-1-c-n-j-y
材料四 “神七”太空行走一小步,中国科技发展一大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大步。[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cnj*y.co*m】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中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不对?说明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2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归纳科学研究的特点。(2分)
(4)综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条件和意义。(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二 深化科学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一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6分)
(2)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6分)21·cn·jy·com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材料二 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 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四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
(2)从材料二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4分)
(4)材料三、材料四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 答案:B 点拨: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和挑战,物理学孕育着一场伟大革命,而非“出现了革命性的大变化”。21教育网
2. 答案:A
3. 答案:C 点拨: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17世纪的理论,故A项可以排除;由题干材料可知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4. 答案:A 点拨: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5. 答案:C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互联网的普及奠定基础的是计算机技术。
6. 答案:B 点拨:这句话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时说的一句话,它反映了人类在航天技术上的重大飞跃。
7. 答案:C 点拨:③说法错误,排除,①②④说法均正确,均能通过材料体现出来,故选C项。
8. 答案:B 点拨:解题关键是要准确掌握中国的科技成就。中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领域里,只有个别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D两项错误;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仅凭航天技术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兴衰,C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版权所有:21教育】
9. 答案:C
10. 答案:C 点拨:克隆属于分子生物学的范畴是错误的。
11. 答案:D 点拨:袁隆平备受人们喜爱,是因为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人类在粮食问题上的压力,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2. 答案:D 点拨:“文革”十年是指1966~1976年,依据所学知识,①是1964年,②是1970年,③是1973年,④是1997年,符合题意的为②③,故选D项。
13.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从“扫盲”“建国初”及图片内容,可以判断为“识字教育”。 21*cnjy*com
14. 答案:D 点拨:新中国成立后,为培养科技人才,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国民教育体系,并开展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到“文革”前,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15.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
16. 答案:B 点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结合题干中“1977年”和“重新建立了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可知这是指1977年底恢复高考,故B项正确。
17. 答案:B
18. 答案:D 点拨:“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较好地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19.答案:B 点拨:“双百”方针是指导科技和文艺工作的方针,A、C、D三项都是发展和推广科学的方针。
20. 答案:C
21. 参考答案:(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得到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
(2)从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到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转变为科技智能型。
(3)特点: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
(4)历史条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意义: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促进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21世纪教育网
22. 参考答案:(1)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重大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等。
23. 参考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高考制度的恢复,带来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共中央进一步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21·世纪*教育网
(3)提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指导方针。
(4)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都指出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即“国运兴衰,系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