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四:应用与尝试》名师单元教学设计
完成两项单元学习成果:课上写一篇议论文,做到有针对性地发议论,客观辩证地说理;课后将本单元的各种写作成果,包括7分钟小品文、文段仿写、文段续写、微写作、作文提纲、议论文原稿和修改稿等汇总在一起,命名为“学习之道”,放在电脑文档中留作纪念。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九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在议论性写作中做到有针对性地发表议论,客观辩证地说理。
2.感受辩证说理之美,创造美的辩证说理,进入写作新境界,感受写作乐趣。
教学重点
实践操作,掌握让议论具有针对性的要领。
教学过程
导入
议论文往往针对生活中某一现象或问题发表看法,并通过论证使人信服。这类文章偏重说理,写作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特别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以下写作任务中选择一个,限时完成。
写作任务
1.《劝学》两千多年来激励了无数好学上进的人,但直到今天,还是有人对“学习”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结合你的所见所闻,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描述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劝勉建议;最好从《劝学》中引出话题,又能强调“新”劝学的意义所在;写作时借鉴本单元课文的论证手法,如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2.就当今读书人为学存在的问题,仿照顾炎武《与友人论学书》“今之君子则弗然”一段和“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何”一段的行文,发表观点,分析阐述成一段150字左右的微写作。
要求:有的放矢,选择为学存在问题的某方面来谈;分析时弊,有解决方案;行文结构模仿顾炎武行文,做到破立结合;表意清晰,行文雅正,富有文采。
设计意图
两个写作题目,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水平或课时安排,完成其中一个即可。
交流与修改
同桌二人结为学习小组。作文写好之后,对照上述写作指导与提示,从议论的针对性方面审视自己的习作和同桌的习作。
要求:
(1)交换作文,圈画习作中表达观点的句子;
(2)就文章针对性、说服力的强弱,讨论修改建议;
(3)根据修改建议改进习作,加强针对性,丰富论证手法;
(4)将改好的习作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布告栏中,供更多同学阅读。
设计意图
交流、修改、再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并有效提高的过程。除了将改好的习作打印张贴在班级布告栏中,老师还可建议学生将本单元的各种写作成果,包括7分钟小品文、文段仿写、文段续写、微写作、作文提纲、议论文原稿、改稿等汇总,命名为“学习之道”纪念刊,互相题写卷首语。之后不管是把个人的纪念刊置于电脑中留作纪念,还是以公众号的方式发布推广,都能将思考引入深处。
教师寄语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书写小品文《学习的滋味》,沉淀了跟学习有关的感受和思考;学习《劝学》,分析比喻论证,感知了比喻的精妙;学习《师说》,接触了对比论证,体会了对比的严谨;阅读《拿来主义》《反对党八股》,掌握了“破立结合”的结构,而最重要的是,大家认识到优秀论说文往往具有突出的共同点:有针对性地议论。
议论文怎么才能做到有针对性?
第一要有具体的议论对象。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被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事件、某个问题触发。因此写议论文一般都针对一个明确的对象,比如新近发生的某件事、值得关注的某种社会现象、人们关心的某个问题或有争议的某个说法。针对具体的对象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分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议论文的主要价值所在,反之,如果无的放矢、空发议论,无病呻吟,就没有价值了。
其次有预想中的读者。人们发表议论,总是希望读者理解接受,因而,根据读者或听众的情况选择内容,调整表达方法,就很有必要。针对读者的具体情况写作也称为有“读者意识”,写作之前可以预先提醒自己,这主要是为哪些读者写的,要考虑他们的年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和阅读喜好以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设想读者对文章的期待,包括读者已知的内容和未知的重点,选择文章应该着力分析的部分;设想文章哪些内容会打动读者怎样表达才能让读者更愿意接受。
学生作文容易患的毛病是“空”,东拉西扯拼凑材料说了许多道理,却不知道要集中讨论和解决什么问题,也不确定要为哪些读者来写。如果事先多想想这篇文章要针对什么,说给哪些人听,问题意识和读者意识增强了,文章也就充实了。
《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收获进步往往没那么简单。希望大家领悟“学习之道”,不惧艰苦,不懈努力,取得期望的成功。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