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1单元检测: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02 06: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21·cn·jy·com
1.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美苏关系逐渐恶化 B.中美关系彻底破裂
C.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
2.1947年法国共产党人针对马歇尔计划指出其“有偏袒的援助会使欧洲分裂”。其所说的欧洲分裂应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由于援助数额的差别,会造成受援国之间的矛盾
B.扶植和控制西欧,使之与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对抗
C.制造英法矛盾,以便美国操纵控制欧洲
D.通过援助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力量,制造国家分裂
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6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1955年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
4.“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拼凑成立北约
C.支持西欧联合 D.杜鲁门主义出台
5.电报,绝密。×××:敌发觉我。谍息:韩六师情报参谋24日称“敌主要为八路军”。军委作战部,1950.10.25。该档案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2-1-c-n-j-y
A.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
D.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6.1963年,法国的戴高乐说:“她(法国)不再需要任何人,相反,别人开始有求于她了……法国与美国关系的模式怎能不改变?”上述言论反映了(  )
A.法国与美国军事同盟关系走向彻底破裂
B.美、法、日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导致法美关系调整
C.法国主张改变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合作关系
D.欧洲共同体的建立促使美国重视法国地位
7.1939年以前,德国一直奉行区别于英美的政治制度,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决定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A.德国的统一使普鲁士获得政治优势
B.纳粹势力为自己的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C.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
D.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8.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主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两极格局的瓦解
9.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在某一历史事件后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意味着(  )
A.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地位加强
B.美国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C.美国丧失了其固有的世界霸主地位
D.西方国家的“冷战”政策最终失败
10.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21世纪教育网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12.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www-2-1-cnjy-com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2·1·c·n·j·y
A.中苏两国制度性质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14.“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  )【版权所有:21教育】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④“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
C.“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
D.“吐气扬眉”“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16.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21教育网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
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17.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8.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来源:21cnj*y.co*m】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20.下面漫画反映了2003年3月美国开始宣布对伊拉克作战时其欧洲盟国所持的态度。此漫画实际上反映了(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Nien,Non均为反对之意)
A.美国建立起了单极世界霸权
B.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抵制美国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美欧建立起了反伊拉克同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一 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采取什么政策?它说明了美国什么意图?(4分)
(2)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美苏两国针锋相对的政策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通过材料一体现的政策,美国与西欧形成了怎样的关系?(4分)
材料二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4)与问题(3)相比,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材料三 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 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多样性的联合,将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更好地解决彼此间的共同问题。多样性的联合,也会使我们更有效率地为整个欧洲的安全和繁荣而努力工作。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5)据材料三,欧盟新成员国大量增加的原因。(2分)
材料四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很多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21*cnjy*com
——据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整理
(6)材料四反映出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中国在外交上是如何应对的?(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1)指出材料一“一边倒”方针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策的国内外环境。(6分)
材料二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曲线图
(2)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个时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增长最快?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3)材料二中的曲线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三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4)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与材料一所体现的外交方针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从题干时间信息以及“应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可知此时的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此时美苏关系由战时同盟逐渐变为战后对抗。
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马歇尔计划援助的重点是西欧地区,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接受援助,美国则通过经济援助达到了控制西欧的目的。
3:答案:C 解析: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加速了华约的组建过程,C项符合“直接原因”的要求;A项是北约成立的直接原因;B项所指发生于1949年,D项成立于1947年,均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4:答案:A 解析: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经济困难,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秩序,避免发生革命,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5:答案:D 解析:“1950.10.25”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D项符合朝鲜战争对亚洲局势的影响。
6:答案:C
7: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时间。20世纪50年代后,欧洲处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夹缝中,处境艰难,在此背景下欧洲开始走向一体化,德国的这一转变正是基于外部欧洲一体化的大背景而做出的决定。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丧失的是经济霸主地位,故应排除C项;“冷战”政策失败的标志是苏联解体,故应排除D项;敌视中国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故B项错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答案:A 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主要建交对象是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③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主要是中亚国家和俄罗斯,④错误;故只有①正确。21*cnjy*com
11:答案:A 解析:B项“一超多强”局面应发生在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并非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C项错误;D项与题干两次会议的主题不符。
12:答案:C 解析: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此时,中美关系依然处于敌对状态,故排除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美方声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②正确;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故③正确;④发生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之后,可排除。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4:答案:D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尼克松访华克服了敌视、封锁中国的态度,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使亚非拉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抛弃了对中国的偏见。而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是同一阵营的外交关系,应排除。
15:答案:D 解析:A项是20世纪50年代、B项是20世纪60年代、C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特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吐气扬眉”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指中美关系正常化,“三分天下”指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划分。
16: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利于改善两国关系,中美需要互相支持对付苏联,中美关系改善也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日本战后一直追随美国,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17:答案:A
18:答案:B
19:答案:B 解析: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作为二战战败国的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A、D两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21cnjy.com
20:答案:C 解析:针对美国以武力攻打伊拉克,德国和法国持反对态度,说明A、D两项错误;英国赞同,说明B项错误。
21:参考答案:(1)反映了美国在战后初期采取“冷战”或遏制政策。说明美国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2)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在华沙签订《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使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建立了军事同盟,同时美国控制了西欧。
(4)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的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5)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新独立的国家要求加入欧盟。
(6)变化: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应对: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22:参考答案:(1)表现:同苏联、东欧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2)20世纪70年代增长最快。主要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3)建国以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数不断增长。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推行不结盟政策;由“一边倒”下的结盟到不结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