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A)参考答案
1.C2.D3.D4.B5.C6.B7.D8.C9.D10.A
11.C12.A13.C14.B15.B16.B17.B18.D19.D20.A
21.C22.B23.D24.A25.D
26.(1)满足人类生活所需人类生活与生产的环境
(2)干扰强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物质能量结构与功能
27.次生抵抗力营养结构(或食物网)呼吸作用生长、发育和繁殖)
a6÷a1×100%(或(a5-a7)÷a1×100%)
28.物质循环以能量流动作为动力,能量流动以物质循环作为载体无机环境→丁甲
→丙增加2125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一
29.(1)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6末端相连
(2)倒置作为对照组,排除培养基被杂菌污染甘油
(3)72培养时间过长,两个或多个菌落连成一个菌落
30.水、碳源、氮源、无机盐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又可以避免培养基中
的水分过快的挥发ABC干热无菌水透明圈的直径(大小)景胜中学 2022-2023 学年度高二年级月考(3 月)
生物(A)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计 50 分)
1.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2.2019 年 5 月 20 日支付宝蚂蚁森林推出新保护地:守护大圣的花果山——云南德钦滇金丝猴公益自然保
护地,在这里生活着约 150 只滇金丝猴。滇金丝猴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下列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最高处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滇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
C.保护滇金丝猴实际是从物种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
D.滇金丝猴为关键物种,其灭绝一定会导致该区生态系统崩溃
3.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方式是( )
A.碳酸 B.碳酸盐 C.碳水化合物 D.二氧化碳
4.下列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对盲目地引进物种 B.禁止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C.反对掠夺式开发利用 D.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5.下列有关生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B.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的过程
D.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6.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室效应会导致臭氧层破坏,紫外线增强
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C.“低碳生活”中的“低碳”指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D.酸雨会杀死陆生生物,对水生生物没有影响
7.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过程中,关于倒平板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等培养基冷却至 40℃左右时,方可进行倒平板
1
B.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桌面上,打开培养皿盖
C.等待平板冷却 5~10s,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倒平板后无需将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8.下列各项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 )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回归实验
D.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危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9.在获取和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到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寻找纤维素分解菌
B.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
C.采取连续选择培养的方法扩大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
D.纤维素分解菌中的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10.下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一般情况下)( )
11.传统工艺酿酒过程中,会出现“酿酒不成反酿醋”的现象,即酿出的酒水变酸。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2
A.“酸酒”产生的原因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
B.“酸酒”产生的过程中,主要是糖类被分解成为醋酸
C.酿酒用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
D.酿酒前将酒缸和酿酒用的糯米高温消毒一定能够防止酒变酸
12.基因编辑是指对基因组进行定点修饰的一项技术,此技术可以增加( )
A.遗传多样性 B.生境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 D.生态系统多样性
13.烟粉虱用刺吸式口器吸取棉花汁液并传播多种病毒。它的体长不足 1mm,活动能力差,繁殖能力强。成
虫对黄色很敏感,常设置黄色板加以诱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与棉花是寄生关系
B.可用样方法调查烟粉虱种群密度
C.设置黄色板诱杀烟粉虱成虫属于机械防治
D.杀虫剂的使用会提高烟粉虱抗药基因的频率
14.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 将等量的甲、乙
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 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 32h 内
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和肽、 脂肪转变为脂肪酸
和甘油
B.发现 32h 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可以确定发酵 的最佳时间为 32h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发酵时间
D.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15.下列关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除草等农事措施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更多流向人类需要的部分
B.在农田生态系统中使用农药杀虫除草,对其他生态系统不会产生影响
C.人均农田的数量、质量、生态状况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
D.利用一些信息的作用可以实现农田中病虫害的生物防治
16.下列有关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发酵瓶内留有一定空间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
B.两种发酵过程中 pH 都会逐渐下降,温度略有升高
C.果醋制作时,醋酸菌在液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
D.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酵母菌能大量生长繁殖,醋酸菌则不能正常生长
3
17.对某地草原研究发现,小型鼬类是田鼠的专性捕食者,而狐狸、鹰等也捕食田鼠,但它们的食谱更为
广泛。两类捕食者都对田鼠种群数量有调节作用。草原北部小型鼬类分布更多,而草原南部则以狐狸、鹰
等捕食者为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南部地区存在竞争关系的不只是狐狸与鹰
B.仅草原北部地区的田鼠种群数量能得到有效控制
C.田鼠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体现了生态系统存在负反馈调节
D.当草原返青时,“绿色”能为食草动物提供可采食的信息
18.下列有关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的生态缸要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
C.统计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
D.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1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的能量供给依然主要依赖外界
B.生态系统趋于稳定时,系统内信息传递的形式趋于复杂多样
C.治理沙漠的目的不是要消除沙漠,而是阻止沙漠扩大
D.退耕还林、还湖主要是因为农田经济效益过低
20.运用生态学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将蚕粪喂鱼,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B.农业生态系统中人们不断施肥、灌溉、播种等,目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C.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属于化学防治
D.圈养动物,有利于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21.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措施是( )
A.消灭寄生生物 B.减少消费者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目 D.限制群落的演替过程
22.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
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
营养级(图中数值单位为 kJ/(m2 a))。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4
A.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386kJ/(m2 a)
B.图中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6.3 %
C.若养殖海带数量过多会导致牡蛎增产
D.该立体养殖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23.2020 年初爆发的沙漠蝗灾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 20 多个国家,严重威胁
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体现了信息传
递在生物种群繁衍中有重要作用
D.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就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生态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和信息传递的方向并非完全一致
B.生物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C.社会技术水平越高,生态足迹的值越大
D.生态工程建设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遵循了整体原理
25.有关模型建构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血糖调节模型时,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的同学代表胰腺腺泡细胞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应严格控制 NAA 浓度等无关变量
C.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时,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D.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实验组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二、综合题(共计 50 分)
26.(7 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可以持续不断地_____________,如粮油、蔬果、肉蛋奶、木材等农副产
5
品;能够使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稳定。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控制对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在不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
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____、_____的投入,保证生态
系统内部_____________的协调。
27.(11 分)某地对产量持续较低且难以耕作的山地,通过植树造林,在十年左右时间里建设成了人工林
场,创造了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群落演替的角度看,人工林场的形成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场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物种多样性原则,因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填“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该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的复杂程
度有关。
(3)蚯蚓是该人工林场中的土壤动物之一,其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蚯蚓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
一部分在进行_____________的过程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该人工林场第一、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 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量,第一营养级
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
28.(10 分)图 1 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
2 是一个由 5 种生物组成的食物网;图 3 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
应能量。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6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之间的相互内在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 1 中缺少两个重要过程,请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 2 中的乙大量减少,则短期内戊的数量会____________。
(4)若图 2 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 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 10 kg
生物量,按 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__kg。
(5)图 3 中的 C 和 B1+C1+D1 可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的能量。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
食用,蚕沙中同化的能量属于第_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
29.(10 分)自然界里有多种微生物,将其进行合理的筛选、培养和应用,能给医药和化工等生产领域带
来巨大经济效益。回答下列问题。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取_____________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_____________法,若
要将微生物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操作,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进行了 5 次划线,则需要对接种环灼烧
_____________次。平板划线在做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次划线的_____________开始划线,
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_____________。
(2)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固体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_____________培养,以利于培养基中
的水分挥发。其中,培养未接种的固体培养基是为了_____________,长期保存菌种时,应将培养的菌液
与_____________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3)甲、乙两组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数据(统
计时间内微生物总数小于环境容纳量),得到以下结果:
培养时间(小时) 24 48 72 96
甲组菌落均值(个) 18 25 36 32
乙组菌落均值(个) 20 28 38 32
计数时最好取培养_____________小时记录的菌落数作为实验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培养时间较短,会遗漏
菌落数目,另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30.(12 分)最新调查显示手机每平方厘米就驻扎了 12 万个细菌,这个数字足以令马桶坐垫上的细菌队伍
汗颜。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手机表面的细菌进行了相关的培养研究。
(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一般含有的成分有_____,另外还需满足 pH、营养物质以及对氧气的需求。
7
(2)若想获取不同菌的菌落形态,需要固体培养基培养,培养基配置的基本步骤有:计算称量、溶化、
灭菌、倒平板。上述操作完成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需将平板倒置,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为研究手机表面微生物的种类,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的纯化和分离。下面的四种菌落分布情
况中,哪些选项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_____
(4)研究小组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玫瑰精油对手机表面细菌的抑制情况。该方法的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制
备牛肉膏蛋白胨平板,用涂布器将 5 种细菌分别接种到 5 个平板上,得到细菌平板。然后制备直径为 5mm
的滤纸圆片,采用_____灭菌法处理,将灭菌的滤纸片部分放入适宜浓度的玫瑰精油中,对照组放入_____
中,浸泡 10min,后将滤纸片放在 5 个细菌平板表面。最后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 48 小时。通
过测量_____来检测玫瑰精油对 5 种细菌的抑制效果。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