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网上呼救
【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网上呼救》这篇文章讲的是在网上求救的苏 ( http: / / www.21cnjy.com )珊,在短时间内得到人们救援的故事。看到这个故事,人们不由地会赞叹到网络这个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快捷的帮助,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为人们争取了时间,挽救了苏珊的命。网络是一种工具,网络连接着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类,是人类用他们的救援行动在网络中传递了真情。苏珊的得救,是人们使用了网络这一有效而快捷的工具及时传递信息,同时快速采取救援行动的结果,阅读本文更多的应该是让人感悟到一种人文的关怀。
本文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整个救援的过程,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各时间的节点,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救了。本文的学习能使学生不仅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芬兰的有关方面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一边……一边……”表示这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用这个并列句式来写是为了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同步传送消息的优势,为营救苏珊赢得了时间。时间就是苏珊的生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助。
(2)对词语的理解
灼:火烧;火烫。灼痛:文中指苏珊的双腿像火烧一样的疼痛,难以忍受。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在预习过程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麦、聊、珊、兰、联、灼、肋、距、询、址等10个生字;积累 “助”、“救”和“网”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课文,边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和神奇魅力。
3.能仿照课文用“一边……一边……”写一句话;能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
4.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文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是救援人员的爱心使苏珊在短时间内得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作业。
教师:准备课件。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读破句。
2.写一写:“聊”、“联”
3.比一比,看谁组词多。
助( )( )( )
救( )( )( )
网( )( )( )
4.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字激趣,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象形字:网 猜猜这是什么字?
学生联系生活积累“网”字组成的词语:渔网、蛛网、球网 相应出示实物图
2.小朋友,你们能看到这些图片,靠得也是一张网,知道是什么网吗?
板书:互联网
现代生活中它有哪些作用?你能说说看吗?
现在是个网络普及的时代,我们从网络里快速获取大量信息,有人还在危急关头,在网上呼救呢!
3.板书课题:9.网上呼救 指名读题
理解:呼救 换词:求救 求援 求助等
【设计意图】
组词并不是一种机械操练的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积累的方法。“网”有有形之网和无形之网的区别,这些区别通过媒体情境的创设,利用文本,让学生理解词义,从而积累更多的词汇。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互联网迅捷、方便的功能。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质疑,教师归纳学生的问题
谁在网上呼救?谁组织了救援?呼救的人最后得救了吗?
板书:救援 得救
2.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
3.反馈预习情况
(1)读词语
聊天室 互联网 屏幕
灼痛 困难 距离 询问 地址
借助拼音自由读、去拼音开火车读 提醒读音:肋、灼
(2)理解词义
灼:火烧;火烫。灼痛:文中指苏珊的双腿像火烧一样的疼痛,难以忍受。
(3)指导书写“聊”、“联”
4. 交流反馈问题。
板书:苏珊 麦克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 芬兰紧急救援中心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1.通常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呼救? (联系生活,了解一般求救方法。)
2.苏珊为什么要在网上呼救呢?快速轻声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节写了苏珊只能在网上呼救的理由。
3.出示课文的第3节
4.精读第3节, 完成填空,想想你能从中找到几个理由?和同桌说一说。
因为苏珊突然之间( ),她想求人帮忙,然而( ),她想拨打急救电话,可是因为( ) ,她唯一能够借助的就是网络,不知她的呼救是否会有人收到,但抱着一丝希望,她( )。此时,将近六点,屏幕上出现了一行黑体字:( )。
自由读,边读边思,读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理由:①整个楼面只有她一个人。②距离最近的电话也无法拿到。
出示句子:我不能动,呼吸困难,请帮助我,苏珊。
指导朗读,体会苏珊的处境。(网上呼救是苏珊惟一的选择)
5.苏珊发出的网上呼救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是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获取的?又是如何进行救援的呢? 快速默读课文,找找有关句子,并用“——”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交流, 出示句子:一天下午,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根据回答板书:将近六点 六点十分 十分钟后 六点三十分
师生合作读句子,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互联网的什么特点?
板书:快、及时
【设计意图】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从中可以看出救援的全部时间只有短短半个小时,然而在半个小时中许多人为了挽救苏珊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时间的一再出现,救援行动的积极展开,最终苏珊在三十分钟内成功得救了。此时师生合作读句子使学生不仅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体会到了时间与救援行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出示媒体:了解芬兰与美国之间的距离遥远。
师简介:芬兰是位于北欧地区的一个发达国家,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是位于北美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两国之间如果使用飞机组织救援,至少要九个小时,而现在只有短短的三十分钟,可见网络缩短了救援时间,使救援行动变得快而及时。
短短的半小时里,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四遍
2.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呼吸(困难)
距离( ) 香味( ) 情况( ) 感情( )
3.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一边……一边……
他( )听电话,( )把内容记录在纸上。
林方是个好孩子,( )学习认真,( )乐于助人。
( )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仍然坚持着。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复习引入。
1.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呼吸(困难)
距离( ) 香味( ) 情况( ) 感情( )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一边……一边……
他( )听电话,( )把内容记录在纸上。
林方是个好孩子,( )学习认真,( )乐于助人。
( )他已经筋疲力尽了,( )仍然坚持着。
3.填空。
一天下午,( )男孩麦克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
将近六点,麦克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来自( )的女孩苏珊的呼救。
六点十分,麦克拨通了( )的电话。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和( )联系,一边向麦克询问苏珊的详细地址。
十分钟后,( )和( )取得了联系。
六点三十分,( )的苏珊得救了。
二、继续学习,感受真情。
1.读填空,然后同桌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什么?所填的词语又让你读懂了什么?
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2.补充对话: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与芬兰紧急救援中心的对话。
听了这段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交流,然后根据上述内容,同桌演一演。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多用对话形式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句子简短,表达准确。 在课文学习对话朗读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把美国紧急救援中心和芬兰有关方面联系的经过以对话的形式演一演是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模仿以及再创作,帮助学生在运用中更好地掌握对话这种表达方式。
3.我们来看看美国紧急救援中心是如何工作的?
引读: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一边……
你从一边一边中看出些什么?为什么两件事情可以同时做呢?为什么要两件事情同时做呢?(学生再谈句子,读后谈感受)
过渡:麦克为救援苏珊做了些什么?读课文的5-8节
出示句子(一行粗体大字):挺住!我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读句体会麦克给予苏珊的鼓励。
语言训练,结合课文内容:“一边……一边……”造句,自己另外再造句。
【设计意图】
并列句式“一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边……”是本课中知识技能学习的要点,但学习离不开文本,作者用这样的句式是为了帮助他表达时间的紧迫,人们抓紧一分一秒去挽救苏珊的生命。所以在语言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你从中看出麦克是个怎样的人?板书:爱心
想象:芬兰紧急救援中心又是怎么做的呢?感受芬兰有关方面的爱心救援。
引读:因为麦克( ),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一边( ),一边( )美国紧急救援中心一边( ),一边( )。芬兰有关方面得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了救援,他们一边( ),一边( )。在这么多人热心人的帮助下,苏珊得救了!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读全文,感受人间的真情。
一天下午,正在网上聊天室漫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国男孩麦克无意间收到了来自芬兰女孩苏珊的呼救……,苏珊选择网上呼救是因为当时……,接到呼救信号后,麦克立即行动起来:六点十分……,麦克在网上询问苏珊的时候,苏珊已经快支持不住了,麦克鼓励苏珊……,是众人的关心,热情相助给了苏珊力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打出了地址。十分钟后……,六点三十分……。苏珊最终得救不仅借助于网络传递信息的快捷,更重要的是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们给予她的爱心,关切、鼓励让她的生命有了希望。互联网传递的不只是信息,更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当一方有难时,八方来支援,网络传真情。
2.作业布置。
(1)默写词语。
(2)摘录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另外写三个。
(3)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
(4)把“语言直播厅”的内容写下来。(此题选做)
本资料由西门小学张岚老师提供
(1)用“——”表明基础性目标,用“ ”表明发展性目标;
(2)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
教学反思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