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准确把握小说的人物性格特征;掌握通过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积累词语,了解鲁迅的有关情况和写作背景, 理解重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文中倒叙写法,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悲惨命运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培养“提要”能力, 独立获取知识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训练小说阅读和鉴赏的基本方法。
德育目标:
1.理解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本质。
2.培养学生健康的社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素质。
(四)情感目标:面对封建旧社会的罪恶根源, 运用新课改精神, 努力营造愉悦、和谐、 民主的教学氛围, 通过师生合作, 共同探讨、研究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评析
重点:对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人物语言的欣赏;
难点:指导学生学会并运用分析阅读、比较阅读、研究性阅读等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
评析:本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背景复杂,内容庞杂。赏析本文应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即使如此,因为本文涉及的面比较多,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即小说是如何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和小说的倒叙写法对于表现人物悲惨命运的作用。把握难点即全文几次“祝福”场景的描写与祥林嫂悲剧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设计
预习指导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查字典,清除文字障碍
上网或参看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有关背景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答师明确
用投影仪给出如下基础知识,完成拼音填字组词:
dùn(钝)响 jiàn(监)生 陈tuán(抟) 朱tà(拓) 形hái(骸) 新zhēng(正) 炮luò(烙) cù(蹙)缩
利用大屏幕,展示背景资料。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文化流弊和余毒。祥林嫂之所以不幸,一言蔽之,在于这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性。在这个社会环境中,妇女没有丝毫的人权;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们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再婚妇女;在这个社会环境中,人心冷漠,没有同情,没有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迷信观念又使祥林嫂在死亡线上遭受残酷的精神折磨。
通过提供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导入新课
用电脑播放剪辑的电影《祝福》的片段,激情设境。教师点拨:1.我们初中曾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等,这些小说都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今天学习出自另一个小说集《彷徨》的《祝福》。
2.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祝福》中体现的特别突出。
思考探讨
1 作者把这篇小说取名为“祝福”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答师点拨、提炼要点:1.揭示主题,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和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2.深入主题,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鲜明地摆到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2 《祝福》中的我起什么作用?
(1).“我”是串连故事线索的人物。《祝福》的故事情节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忆串连起来的。
(2.)“我”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人物。即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同情劳动人民,不满黑暗现实,但还处于彷徨阶段,未找到出路。
3 小说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探究原委,增强了小说的吸引力;
小说揭示的社会环境看,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尖锐的矛盾,对揭示主题有一定的意义。
讨论深研
体会《祝福》精彩的环境描写。讨论:作者将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放在了哪三次“祝福”的环境中来描写?
师订正: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通过环境描写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和必然性。
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
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景象。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研讨《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法指导:在学生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的形象。
(1).结合“初到鲁镇”部分的有关段落,研究祥林嫂是怎样一个劳动妇女?重点理解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特点。
(2).结合“被迫改嫁”、“再到鲁镇”的有关段落,研究祥林嫂怎样对待周围的人们所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指导学生理解祥林嫂的种种挣扎与抗争,以及这种抗争的悲剧性。
内容提示: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3分析、研究《祝福》的语言特色。分小组研究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阐释如下:
(1) 沉郁的色调传达出悲哀的感情。
《祝福》中的景物描写,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乐景不乐,叫人只觉得沉郁。如“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天色是“愈暗了”等,色彩如此暗淡,情调如此悲哀,从而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
(2)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
“我”的话活像一个新派人物,鲁四老爷的话活像一个讲理学的老爷,卫老婆子的话是一个“中人”的特点,柳妈是一个好寻开心的市井女人的腔调。人物性格不同,语言也不同。
(3) 肖像描写洗练传神,含蓄隽永。
课文多处描写祥林嫂的外貌,特别是对她的眼睛做了精心的刻画,用以说明她的身份、性格、精神状况和不幸遭遇,展示她的苦难历程。
五、布置作业
以“祥林嫂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如下效果:
1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思维能力。
2了解《祝福》的深层内容,为学生更好地阅读这部名著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