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单选题
1.1936年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行政院对总统负责,行政院下属各部首长由总统任命。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但所提法律均需先经过行政会议议决,总统对立法院的决议有权提请复议、这一规定( )
A.推动了共和制民主化进程 B.暴露了国民政府一党专政本质
C.践行了孙中山的宪政思想 D.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2.如表所示为1935~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情况统计。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时间 进出口贸易总额 总额增长 进口 进口增长 出口 出口增长
1935年 149100万元 10.2% 91900万元 2.5% 57200万元 22.6%
1936年 1644800万元 94200万元 70600万元
A.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B.国家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率先摆脱经济危机 D.国民政府致力于抗战准备
3.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拟订《改进全国茶叶销售办法》,办法中规定设立共同销售机关,“筹设公栈以利销售”;宣布取消茶栈而“举办直接外销”,以“推广国外销路,与世界重要茶叶市场取得联络”,并“令国际贸易局组织茶叶推销机关”。这一做法( )
A.增强了中国茶叶的竞争力 B.鼓舞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C.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D.扩大了中国茶叶的销路
4.1929年国民政府规定“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科学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1933年国民政府更直接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国民政府的做法( )
A.适应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需要 B.坚持了重理轻文的传统
C.推动了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 D.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
5.从1932年春起,苏维埃政府先后创办中华钨矿公司等公营企业,开办中华商业公司造纸厂、瑞金纺织厂、于都通讯材料厂等小型工厂。到1934年3月,中央苏区国营工厂发展到32家,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这( )
A.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B.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改变了苏区旧有生产关系
6.下图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红色文物的地形地貌空间分布统计。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不仅要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而且还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以便领导广大农民和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制度。这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 )
A.彻底消除了城市中心论的影响 B.仍然保留了俄国革命的烙印
C.有利保障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 D.为红军被迫长征埋下了隐患
8.193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央苏区各地“忽视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建设这个任务宣传到广大群众中去”。他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在苏区“普遍建设谷仓.建设备荒仓”“巩固金融,发展贸易”。此时强调经济工作意在( )
A.贯彻中共中央的方针
B.为抗日战争积蓄力量
C.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D.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
9.如表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建立的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汇总。这一干部教育培训系统( )
党员干部教育 苏维埃干部教育 各种职业教育 师范教育
初级 党员训练班 苏维埃干部训练班 短期职业学校 小学教员训练班
短期师范学校
中级 党员干部训练班 政治学校 职业学校 初级师范学校
中央农业学校
高尔基戏剧学校
高级 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 苏维埃大学 - 中央列宁师范学校
A.提高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 D.加强了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
10.“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果断地改变原有部署,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这一“改变”( )
A.使中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事实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
C.放弃了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11.1934年12月,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县城召开会议,讨论红军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问题。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最后确定向贵州进军。这次会议( )
A.实现了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折 B.体现了党对第五次反围剿的正确态度
C.反映出党中央对行军方向达成了共识 D.奠定了党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基础
12.毛泽东指出:中国人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遵义会议以前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如何将共产国际实际上也就是苏联共产党的指示贯彻实施的历史。这说明遵义会议
A.彻底的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使中国革命完全摆脱苏联的影响
C.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贵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并分别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这一“纲领”确立的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B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规定突出强调了总统权力,保障了总统权力的至高无上,立法院权力小,本质上反映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企图,B项正确;这些规定违背了民主原则,排除A项;国民政府宪政的实质是一党专政,并不是对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实践,排除C项;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抗日,排除D项。故选B项。
2.B
根据图表可知,1935~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增加,尤其是出口增加较快,结合所学,国民政府此时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3.C
根据材料“规定设立共同销售机关……,‘筹设公栈以利销售’;宣布取消茶栈而‘举办直接外销’”可知,这时期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律规定设立公栈以促进销售,同时取消私人的茶栈,说明茶叶销售由国家统一规划销售,利于强化政府对经济的控制,C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强调了取消私人茶栈,建立公栈以统筹管理,该做法不能直接增强中国茶叶的竞争力,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民政府对茶叶销售方法的规定,不能鼓舞整个民族企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所述规定想要通过设立公栈以扩大中国茶叶的销路,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该规定颁布后所产生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4.A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重视理工科等实用人才的培养,这有利于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中国当时并未形成重理轻文的传统,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高等教育体系并未实现发展完善,排除C项;D项表述错误,科学救国并未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华苏维埃政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内大力发展生产,其创办的工厂企业发展较快,出口创汇高达400多万元,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项正确;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与“产业工人达万余人,中央钩砂公司年出口创汇400多万元”等不符,排除B项;直到1935年,中共中央才正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排除C项;材料与生产关系的改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B
通过观察两幅图展示的数据及图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色文物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集中分布在山区、高原、湖泊等南方地区,远离城市和统治中心,最有可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B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党和革命的重心在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排除A项;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和斗争集中在少湖泊的北方地区,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民主革命斗争遍布全国各地,而非仅限于南方山区和高原地带,排除D项。故选B项。
7.B
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专政的目的,不仅要消灭一切封建残余,赶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统一中国,而且还要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以便领导广大农民和劳苦群众走向社会主义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把工人与农民之外的一切势力,不加区分的排除在外,并提出走向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这违背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实际,明显受到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城市中心论,肯定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做法,但此时,左倾错误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越来越严重,排除A项;题干显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有利于保障工人与农民,而不是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排除C项;导致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没有助长左倾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D
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强调经济工作,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D项正确;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当时中共中央坚持“左”倾路线,毛泽东建设根据地的思想与之相矛盾,排除A项;1933年强调经济工作是为了粉碎经济封锁,而非为抗日做准备,排除B项;此时的工作重心仍在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上才提出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乡村转向城市),排除C项。故选D项。
9.C
根据材料“中央苏区干部教育三级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苏区的教育系统分类明确,有利于革命时期的教育发展,服务于革命时期经济政治需要,C项正确;教育系统与革命积极性无关,排除A项;此时尚未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根据“转入江西,沿罗霄山脉南行,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薄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保存力量,再图发展”可知毛泽东率领军队转向农村,由此使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A项正确;遵义会议后事实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放弃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2月,即遵义会议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黎平会议,选择毛泽东提出的战略方针与进军路线,确定红军向贵州进军等,说明这次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党中央纠正“左”倾错误的基础,D项正确;实现红军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折是遵义会议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黎平会议就第五次反围剿达成了决议,排除B项;党中央对行军方向达成了共识与“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的赞同”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革命道路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八七会议纠正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3.(1)事件:器物——洋务运动;制度——戊戌变法运动;文化——新文化运动。历史作用: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近代化;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等。
(2)事件:1921年;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
(3)名称:遵义会议。理由: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
事件和作用,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掀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一些列民用企业和军工企业,促进了我国近代化的进程;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不断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学习西方先进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受到光绪帝的支持,开展戊戌变法,该运动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思想启蒙,同时促进了我国救亡图存运动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向西方学习其先进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促进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这促进我国思想的解放。
(2)
时间,根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召开中共一大,会议上规定要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因此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中共一大的内容,该内容在1921年颁布。奋斗目标,根据材料“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可得出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一大提出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3)
名称,根据材料“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长征过程中,于1935年1月在遵义进行遵义会议,该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遵义会议内容。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