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同步分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4 15: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单选题
1.对于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有学者这样论述道:“这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该学者论述的这次会战( )
A.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C.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 D.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1938年底天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正式搬到川西老龙坝,其企业档案中记载:“国难突发,公司匆促西迁,只为不甘心为暴力所劫持,且承朝野热心同志之维护,始得在川重整旗鼓,其志至壮,其情堪悯!”据此,对此时民族工业西迁理解正确的是( )
A.优化投资环境是企业的发展策略 B.开发西部是民族企业的社会担当
C.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是直接诱因 D.服务全民族抗战彰显了家国情怀
3.据《伦收新闻画报)报道:“1943年5月30日,日军的六个师团跨江到了长江的南岸,试图通过没有道路的山区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中国军队接到上级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像斯大林格勒那样坚守阵地。最终,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这场胜利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则报道( )
A.表明中国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B.肯定了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C.反映了长沙会战的重大作用 D.推动了英国在华特权的取消
4.某抗日将领在一次战役时写给妻子的信说:新秋入序,暑气渐消,尤以夜间气爽,想皖地亦同此景象耳!……昨日,又由日运来援军五万余口………汇山码头(黄浦江下游西岸)为我军占领,敌人虽有大部援军,无法登陆……寇日内再不解决,或即参加战斗也。这位将领参加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5.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把分散的劳动力组织到生产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交换生产经验。延安南区合作社就是在民办公助下真正为群众谋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模范,它的业务有二十几种,如组织妇纺、医治疾病、救济灾荒、办民办小学等。此举旨在( )
A.探索民营经济发展路径 B.稳固大后方以支持抗战
C.提高基层组织治理能力 D.调动各阶层抗日积极性
6.1940年,为了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党中央指出,“必须改善工人的生活,但加薪与缩短劳动时间均不应过多,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实行统一累进税,凡收入在政策规定的免征点以上的工人农民,也必须按收入多少纳税。”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注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尝试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C.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工作中心 D.开始重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
7.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行了自主货币“北海币”。该货币以农业物质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北海币”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北海币”成为强势货币的主要原因是( )
A.货币机制基于农村传统经济 B.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赢得民心
C.农村与城市经济的隔绝状态 D.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
8.下图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 (1937.7—1944年)。通过材料可以得出的准确结论是( )
A.民营企业发展较快 B.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增强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D.国家战略影响工业布局
9.1938年5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像苏联,是一个大而弱的国家,敌人虽占地甚广,但是小国,兵力不足,在占领区留了很多空虚的地方,因此游击战争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的战役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
A.借鉴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C.阐释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策略 D.反击国内“亡国论”“速胜论”谬论
10.刘少奇在指导抗日根据地民主选举工作时曾强调∶成立农会时,要准备旗子、标语,并开展游行示威,县长、军队首长都要出席农会并讲话鼓励;选举结果宣布后,还要举行庆祝仪式或庆祝大会。这些要求有利于( )
A.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传统社会习俗革新
C.促进土地革命深入发展 D.增强中共的政治权威性
1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重新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这主要表现在
A.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B.收回了近代以来被列强割占的中国领土
C.战后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D.是华盛顿二十六个反法西斯同盟国成员
12.“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B.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
C.中共才是抗战真正的中流砥柱 D.正面战场的作用重大功不可没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是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并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 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质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齐卫平(100 年后,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五四" 》
(1)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后中国政治精英“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实践。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的表现。
(3)据材料三,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参考答案:
1.C
材料所述为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某次会战,且是“战争开始以来投入兵力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多的一次战役”“在会战后的一段时间内,中日双方的战事也相对沉寂”,结合所学可知,这次战役为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会战后,日本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但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武汉会战以空间换时间,将日本拖入持久战,C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加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A项;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排除B项;八路军在平型关战役中重创日本军队并赢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D项。故选C项。
2.D
根据材料中的“1938年”“国难突发”“西迁”“不甘心为暴力所劫持”,可知材料所述为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的西迁,结合所学,民族工业的西迁是为了躲避日军侵略,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军需民用,也即服务全民族抗战,彰显了家国情怀,D项正确;西迁不是为优化投资环境,排除A项;西迁不是为开发西部,排除B项;西迁不是因为国民政府的经济掠夺,排除C项。故选D项。
3.B
《伦敦新闻画报》认为中国的某场战役胜利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表明了其对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肯定,B项正确;某场保卫战胜利不等于战略反攻,排除A项;长沙会战不在这个时间发生,且材料有“试图通过没有道路的山区绕过中国军队的防线”一句,也基本可以排除长沙,排除C项;这件事与这则报道与英国取消在华特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A
根据材料“黄浦江下游西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奋力抵抗三个月,但是最终上海失守,但是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A项正确;太原会战在1937年9月爆发,排除B项;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都在1938年,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
5.B
根据材料“分散的劳动力组织到生产中学习新的生产技术和交换生产经验。延安南区合作社就是在民办公助下真正为群众谋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模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建立了一些合作社,有利于群众的学习以及生产生活,稳固大后方以支持抗战,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营经济,排除A项;此时是抗战时期,主要目的是为了抗战,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6.A
根据材料信息“必须改善工人的生活,但加薪与缩短劳动时间均不应过多,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实行统一累进税,凡收入在政策规定的免征点以上的工人农民,也必须按收入多少纳税。”可知,一方面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强调工人需要遵守劳动纪律,按照要求纳税,又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可见在抗日战时期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些要求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客观需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注重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信息并未体现中国共产党尝试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共产党当下的工作中心是什么,排除C项;“开始重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此说法中的“开始”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A项。
7.A
根据材料“‘北海币’......以农业物质储备作为担保,并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值稳定。......在胶东地区流通领域中的信用远远超过法币和汪伪政权的伪币,成为强势货币。”可知,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发行了自主货币“北海币”,以农业物资储备作为担保,根据农业周期调整货币数量以保持币制稳定,成为强势货币,说明“北海币”的货币机制基于农村传统经济,适应了山东胶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地区特点,A项正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未成为执政党,排除B项;农村与城市经济的隔绝状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争环境制约货币自由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8.D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的工厂数量比抗战初期大大增加,反映了国家战略影响工业布局,D项正确;材料无从得知是民营企业的发展,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僚资本,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考查毛泽东思想。材料出自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从材料看,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国情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种抗日武装力量还是较为弱小,因此,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必须坚持的战略问题,C项正确;材料只是比较中苏两国的国情,没有提出借鉴俄国的十月革命经验,排除A项;材料也没有提出扩大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排除B项;D项为《论持久战》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刘少奇强调军政首长要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仪式性活动,这可以体现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认同和支持,进而增强中共的政治权威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将新的社会力量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是民主政治建设,并非社会习俗革新,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共并未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战后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是对中国抗战作出的充分肯定,故选C;AB两项侧重于强调抗战对国内的意义,而题目要求的是国际意义,排除;D项说法不能突出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排除。
12.B 材料信息是说抗战中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因此这强调的是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的关系,排除A项;结合“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可知,C、D两项说法片面,排除。故选B项。
13.(1)发展: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让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
实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表现:①是主动地抗争;②体现民众国家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③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④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深化。
(3)原因:最大限度实现了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意识;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发展的关心。
(1)发展:根据材料“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可知,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根据材料“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可知,让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实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政治精英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实践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表现:根据材料“主动地抗争,是为国家地位和民族尊严而战,体现出近代国家和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可知,是主动地抗争、体现民众国家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根据材料“使中国人民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本质,进一步看清了封建统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附庸的面目,开始认识到必须推翻他们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认识深化
(3)原因:根据材料“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可知,最大限度实现了统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可知,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发展的关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