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分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同步分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4 15: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单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21名政府部长中有10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中,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等都是民主人士。这说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 B.新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党派联合执政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制度日益完善
2.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全国掀起政治学习的高潮。各地创办了各种短期的政治大学或训练班,帮助知识分子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短期内,有20余万人人学了这类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学习主要是为了( )
A.提高知识分子理论素养 B.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
C.贯彻和落实“双百”方针 D.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3.如图为1949年前后中国民歌歌词云图。图中的变化(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B.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C.表明“双白”方针推动了文化繁荣 D.反映出新旧文艺观念冲突
4.“共和国”-直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治追求,其名称经历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华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体现了( )
A.中共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厘清
B.中共革命策略的调整
C.中国革命性质的阶段性变化
D.中国近代化程度加深
5.下表为1949~1952年农民货币收入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指数 指数 指数 指数
农民净货币 收入(亿元) 68.5 100 87.4 111.4 111.4 162.6 127.9 186.7
人均净货币 收入(元) 14.9 100 18.7 125.5 23.6 158.4 26.8 179.9
A.有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
C.开展工业化条件已具备 D.土地改革取得巨大成效
6.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只是在特定条件下,征收其出租土地。中国共产党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推广 B.彻底解除了土地改革的阻力
C.违背了新民主主义的政策 D.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
7.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辽宁省于1952年共组织10509名失业、半失业人员参加治理市区南部臭水泡和改造运河工程,工程结束时收入达到800万(东北币)元左右;另外还组织14.4万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到私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就业。对辽宁省的举措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B.提高了劳动者就业素质
C.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 D.增强了共产党执政基础
8.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受欢迎的“英雄牌香烟”烟标。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民族资产阶级义利并举的经营理念 B.民众追求太平富足生活的心理
C.新的经营销售方式得到了普遍采用 D.民众为巩固新生政权努力奋斗
9.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下图)宣布收回在京的外国兵营地产,并征用兵营及其他建筑。法国和荷兰前领事企图以过去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为由拖延,但在中国政府的严正催促下不得不归还。这主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另起炉灶”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不仅在各国大量的双边条约中得到体现,而且被许多国际多边条约和国际文献所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有这样重大影响主要在于其( )
A.化解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冲突 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D.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
11.1953年,鞍钢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鞍钢技术人员自主创造了一系列操作方法,并得到许多经验启示,在电气和机械设备层面有重大技术革新的产品就达545件,已成功研制的有钢绳厂的自动切断机等309件新产品。这些技术革新活动( )
A.使东北成为新中国重工业的中心 B.推动了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C.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12.“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中有69.4%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国外贷款占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达30%~50%。这表明“一五”计划( )
A.完成了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造 B.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 D.证明了计划经济的先进性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廷 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 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中华人民 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 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据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解决李斯所提问题实行的政治制度,并说明这一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原则,并举出两例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1.B
根据材料“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沈钧儒是民主人士” 说明新中国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B项正确;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与政权,不能说明新中国是各党派联合执政,且各党派联合执政表述错误,排除C项;我国不是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B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学习,主要是为了帮助知识分子理解并接受先进革命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促使其成为人民民主政权的维护者,B项正确;提高知识分子理论素养,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D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B项。
3.B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49年后的民歌歌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都是毛主席、共产党等,这体现了对中共政权的认可,从而有利于构建新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到1956年才建立起来,排除A项;“双百”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的,排除C项;图示内容无法体现观念的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
4.B
“共和国”名称的变化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革命策略的不同,B项正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始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整个时期,中国的革命性质一直都是反帝反封建,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近代化的不断加深,排除D项。故选B项。
5.D
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可以看出农民净货币收入显著上升,结合时间可以判断土地改革取得巨大成效,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农民收入,不能反映国家整体经济恢复,排除B项;农民收入提高不能体现具备开展工业化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
6.D
根据材料“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指出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联系所学可知,全国解放以后,全国人民的基本任务转变为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土地改革中,争取富农在土改中采取中立的立场,使地主阶级更加陷于孤立,消除农民在发展生产中的某些顾虑,加快土改,有利于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农业合作社的推广是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排除A项;彻底解除了土地改革的阻力,说法过于绝对,也不可实现,排除B项;土地改革是当时新民主主义政策的一部分,其具体的某一规定也符合这一政策,不能说违背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7.D
根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为解决就业问题,辽宁省政府积极推动“以工代赈”及组织群众就业等措施,凸显了共产党为群众谋利益的特征,进而增强了共产党执政基础,D项正确;材料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无关,排除AB项;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排除C项。故选D项。
8.D
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增加生产,支援前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为巩固新生政权努力奋斗,D项正确;根据材料“英雄牌香烟”由公营新生烟厂生产,可知不是民族资产阶级企业,排除A项;根据图片中的文字信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增加生产,支援前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众为巩固新生政权努力奋斗,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该经营销售方式早在民国时期就已出现,早于材料中的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D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材料所述收回在京的外国兵营地产,征用兵营及其他建筑,意在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大陆的驻军权,体现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材料所述不能体现“另起炉灶”,排除B项;1955年4月,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1950年时,“求同存异”的方针尚未提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其摒弃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束缚,突出了国家平等与国家利益的维护,从而推动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的建立,D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时至今日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11.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鞍钢技术人员重视技术革新,为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D项正确;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中心是国家战略调整的必然,而非因为东北的技术革新,排除A项;经济的均衡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时间是195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如果仅从材料表面出发,就会看到苏联对我国一五计划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深分析材料就会发现,国家的财政大部分来自国营经济的上缴利润,外国贷款占总收入的的比例较低,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是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技术建设项目中,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所担负设计的工作量也达20%~30%,机器设备安装量也达30%~50%,这都体现了体现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伟大创造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C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了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计划经济的先进性,排除D项。故选C项。
13.(1)政治制度:郡县制;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该制度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2点)
(2)政治制度上,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法律体系上,颁布了具有反对专制制度这一进步意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社会思想上,增强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3)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点均答出)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点均答出)
(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和所学知识秦朝为了解决李斯提出的分封制的弊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影响:郡县制下郡县的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割据;同时郡县制被后世沿用,所以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
(2)理解:根据材料二“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了政治、法律和思想近代化。政治制度上: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按三权分立原则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法律体系上:颁布了具有反对专制制度这一进步意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社会思想上:增强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3)原则:材料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根据“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包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