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劳动妇女挣来的工资在法律上属于丈夫,丈夫有权处置这些钱。假如丈夫完全靠妻子养活,妻子的收入仍然是丈夫的,丈夫若拿出去喝酒、赌博,妻子也不得有任何抱怨。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离婚几乎不可能,因此无论丈夫如何残忍妻子都逃脱不了他的控制。这主要说明当时英国( )
A.妇女地位依然比较低下 B.旧式家庭结构受到冲击
C.工业革命提高了就业率 D.女性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2.下图是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下列选项中对图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
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1500—1750)
A.1550—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日收入增高与商业革命关系直接
B.1600—1700年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
C.1650—1750年间伦敦工人的日收入较高得益于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D.1650—1750年间英国的高工资状况是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
3.“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 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
4.17世纪末开始,英国贵族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传统风尚中,以一种追求和进取的形象激发了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创造力,全社会处在一种“向上”的追求中。这种风尚( )
A.导致了贵族的奢侈腐化 B.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C.冲击了传统的政治体制 D.推动了近代的技术革命
5.钱乘旦评价近代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鹅遏止地增长了,这一事件( )
A.体现殖民扩张的两面性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D.造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6.19世纪初的英国,虽然水力工厂的运行费用同蒸汽工厂一样,有时甚至更加便宜,但大多数工厂仍然选择蒸汽动力。这主要是因为( )
A.蒸汽机可节约劳动力 B.工厂制度的确立
C.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 D.自然科学的进步
7.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确定了“马列主义”的主题,整理出四条史料,这些材料符合事实的有:( )
①“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②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③在《资本论》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④列宁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观点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8.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而在法国,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种三级结构的存在∶贵族、资产阶级和平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当时( )
A.法国革命运动未能动摇贵族的地位 B.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工业革命加速了法国等级制度的瓦解 D.英国贫富分化现象得到有效的解决
9.巴黎公社的许多重要决议和措施,常常是群众首倡的。比如,1871年4月16日公社根据选民的建议颁布了将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厂移交给工人生产协会的重要法令,4月30日公社根据第19区选民的倡议通过了建立社会治安委员会的决议。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巩固了工农联盟 B.坚持民主集中制
C.消灭了阶级剥削 D.践行了人民民主
10.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工资水平低 B.英国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D.英国是世界工厂和贸易中心
11.恩格斯回忆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的,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 )
A.社会主义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 D.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12.第一国际有明确的纲领,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1889年成立的第二国际表示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第二国际没有发表过成立宣言或纲领性文献,以至于它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B.工人阶级思想不够成熟有所退让
C.第一国际纲领无法调动革命热情 D.帝国主义残酷镇压迫使工人妥协
13.一位工人在其回忆性著作中提及,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一位“马克思老爹“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他们认为这位马克思是自己人,并表示在马克思的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和他有同感的工人遍布巴黎、布鲁塞尔等城市。这些集体记忆印证了马克思()
A.极力促成工人觉倔 B.积极推动理论创新
C.参与筹建工人政党 D.亲自投入革命洪流
14.弗兰克·杰里尼克在《1871年的巴黎公社》中引述公社宣言“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真正的教育制度:在科学领域,这种教育只限于已知和已证实的事实,从人类理性的熔炉产生纯洁而没有杂质的教育。”据此,巴黎公社( )
A.诠释无产阶级专政性质 B.建立系统完备的教育体系
C.重视培养有人格的公民 D.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15.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在此,恩格斯( )
A.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
C.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D.指出了无产阶级走向联合的时代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教会认为黑夜代表罪恶和危险,每当夜色降临,欧洲各地城市会实施宵禁。16、17世纪,人们对黑夜有了新认识,赌博、跳舞等晚间娱乐活动已是宫廷贵族日常生活。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
材料二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类似的状况引发了劳工群体的抵抗。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 人类在黑夜的很多活动其实都具有经济意义,无论是夜生活的兴起,还是夜间劳动,本质上都是夜间的经济活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欧洲夜间生产劳动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经历了两场影响重大的革命,即1848年~1849年的欧洲革命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前一场革命从整体上说是反封建主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从局部上看1848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已经是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尽管这次起义只经历四天就被镇压下去了。后一场革命却取得成功,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在这两场革命之后,欧洲以至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动都有重大发展,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与此同时,世界资本主义也在深广方面航得了重大发展。马克思、思格斯对19世纪下半叶世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问题和世界社会主新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自从资本主义来到人间,其在给人类带来一定文明面的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展示了其野蛮的一面。一战和二战是资本主义野蛮面集中展示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国进步人士如何进行有国际性组织的斗争,从而促进民族解放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便成为最紧迫的问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国际在1919年应运而生,期间尽管有失误,甚至是较大的错误,但有了共产党的国际联盟这一重要组织形式,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
——刘新刚、程恩富《共产国际的历史价值及其精神的时代价值一写在共产国际成立100周年之际》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工人运动的特点并指出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公社运动失败后,公社战士鲍狄埃写下《L’internationale》的诗篇,第一段为“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888年,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将这首诗谱成歌曲,命名为《国际歌》。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被誉为歌曲版的《共产党宣言》,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摘编自颜广明等《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论革命歌曲的重要价值》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传入我国。最初是“诗”的形式,后来才发展成为“歌”。1923年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发表在广州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上,他还为其配上了简谱。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来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在瞿秋白和张太雷的教唱下,首次合唱《国际歌》,大会在庄严的歌声中闭幕。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摘编自陶乐《<国际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等
(1)结合材料一中《国际歌》的歌词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歌》与《共产党宣言》的相通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国际歌》在中国翻译并传唱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劳动妇女挣来的工资在法律上属于丈夫,丈夫有权处置这些钱”、“在当时离婚几乎不可能,因此无论丈夫如何残忍妻子都逃脱不了他的控制”得知劳动妇女的地位比较低下,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妇女地位低下,旧式家庭结构没有得到改变,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体现妇女地位不高的现状,并非强调就业率的提高,排除C项;材料里的女性自主意识薄弱,不是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1500年至1750年间英国农业劳动力和城市工人的日收入水平波动趋势图”可知,1650年至1750年之间,英国工人的工资普遍较高,手工工场的成本加大,为获取更多的利益,要求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这就成为推动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诱因,D项正确;1550年至1650年间农场主和农业工人收入增高与英国的圈地运动相关,排除A项;1600年至1700年农场主收入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生产关系出现,而非圈地运动导致其破产,排除B项;1650年至1750年间,不是在工业革命期间,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立法改革,改善工人的待遇状况,C项正确;国家立法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拓展与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消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末的英国社会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充满活力,形成了一股“向上”的社会风尚,最终为技术的革新提供了精神文化基础,D项正确;这种风尚不会导致奢侈腐化和社会的动荡不安,AB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17世纪末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据材料“这种经济的转向使一些村庄湮没、社区解体,农民要么流落城市去寻找出路,要么无业可做。然而,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和财富,则伴随这声声哀鸣在英格兰社会贫富拉大间距的过程中,不可遏止地增长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扩展,助推着工业时代的到来,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圈地运动的影响,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水力相比,蒸汽机受自然环境制约更小,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建立工厂,所以虽然水力可能更加便宜,但大多数工厂仍然选择蒸汽动力,这是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表现,C项正确;蒸汽机不一定能够节约动力,排除A项;工厂制度的确立和自然科学的进步并不是必须选择蒸汽机的理由,排除B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即“第一国际”,“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材料①符合历史事实。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材料②符合历史事实。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主义”被确定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思想,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材料④符合历史事实。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所以③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③,符合历史事实的材料有3条,C项正确;材料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3条,不是1条,排除A项;材料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3条,不是2条,排除B项;材料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3条,不是4条,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在英国,根据财富数量排列的职业团体堆积重叠,且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叉十分严重,以致于没有办法在整个社会金字塔上画出水平等级线来”等信息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势力,排除A项;18 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排除C项;英国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而不是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发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巴黎公社的政治举措多是群众首倡的,这表明巴黎公社践行了人民民主,D项正确;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起来工农联盟,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民主集中制,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消灭了阶级剥削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材料“1790年代的一篇文章里举例谈到:一位每天挣30便士(伦敦劳动阶层的标准收入)的40岁花匠,每天可以买一个小麦面包、半磅肉、几盎司芝士、1品脱啤酒、一些茶和糖。还可以买一些之前被认为是奢侈品的东西,如海外运来的茶、咖啡、糖、巧克力、烟草和辣椒等。”可知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的待遇水平提高,世界联系逐渐增强,消费品的种类也大大丰富,C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工人的工资水平有所提高,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与工人阶级的非理性消费无关,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后,1840年左右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可知,恩格斯等工人阶级的领导人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需要工人阶级自身努力,而一些人却向“有教养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寻求支持,说明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人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排除A项;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据材料“第一国际有明确的纲领,阐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工人阶级政权。1889年成立的第二国际表示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国际成立于1864年,是欧洲 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而第二国际成立于1889年,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因此它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常设领导机构和共同规章,没有机关报,A项正确;材料强调是无产阶级的国际组织,未涉及工人阶级思想的评价,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第一国际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同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进程,C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第二国际成立于1889年,是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时期,这时,欧美工人运动在向横广方面扩展,各国处于建立民族国家范围内,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并开展以合法斗争为主的时期,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3.D
【详解】依据材料“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和他有同感的工人遍布巴黎、布鲁塞尔等城市”,可以看出马克思积极投身工人群众当中,进行思想上的宣传,D项正确;“促成”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理论创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筹建政党,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依据材料“从人类理性的熔炉产生纯洁而没有杂质的教育”可知,巴黎公社颁布了教育宣言,希望培养一代新人,塑造有人格的合格公民,C项正确;教育宣言只涉及公民素养和人才培养,无法体现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教育宣言的目标,无法反映其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排除B项;巴黎公社并未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依据材料“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可以看出恩格斯在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的联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6.(1)趋势:大众化、世俗化(主体);多样化,商业色彩日益浓厚(功能);不断加速发展(进程);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空间)。(任答三点)
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繁荣;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消费水平提高);欧洲的思想解放(民众消费观念的变迁);科学技术(照明技术)的进步。
(2)夜间劳动普遍化;妇女、儿童成为重要群体;时间长、强度大、剥削重;适时调整,逐步制度化。
(3)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产物;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劳动制度创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资本扩张的残酷与罪恶。
【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17世纪中后期,城市普通市民也开始享受夜晚生活,英国咖啡馆、餐厅、小酒馆可以通宵开放”可得,大众化、世俗化(主体);根据材料“18世纪是欧洲城市夜晚急剧变化的时期,一些城市夜晚也不再关闭域门,甚至连城墙都推倒了。进入19世纪,夜生活的时尚潮流已势不可挡。巴黎最有特色的夜生活在拱廊,夜晚的拱廊遍布汽灯,灯火辉煌,是巴黎最大的购物场所”可得,多样化,商业色彩日益浓厚(功能),不断加速发展(进程);根据材料“伦敦也出现了斯特兰德广场、莱斯特广场和皮卡迪利广场三大夜生活商贸中心”可得,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重要的夜生活中心(空间)。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城市商业活动的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繁荣;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民消费水平提高);欧洲的思想解放(民众消费观念的变迁);科学技术(照明技术)的进步等因素促进欧洲市民夜间生活的发展。
(2)特点:根据材料“ 进入18世纪后期,夜晚劳动的行业比比皆是”可得,夜间劳动普遍化;根据材料“1816年英国棉纺织厂的女工和童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18小时,其间用餐时间只有40分钟”可得,妇女、儿童成为重要群体,时间长、强度大、剥削重;根据材料“在这一时期,劳动时间向夜晚不断延伸,出现了轮班工作和“三班制”劳动方式,夜间劳动从此成了劳动制度的组成部分”可得,适时调整,逐步制度化。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欧洲近代夜间经济活动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产物;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劳动制度创新);与此同时,也能反映出其不好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资本扩张的残酷与罪恶。
17.(1)特点:建立自己的政权;建立国际性政党组织。
背景: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欧洲社会矛盾激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2)意义: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推动了世界共产党的团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第一次建立了工人政权,开创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新世界,工人政权只坚持七十二天又失败了。”得出建立自己的政权;根据材料一“1864年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1876年解散之后,1889年又成立了第二国际,这是欧美新建立的二十几个社会主义成充的国际联合组织。”得出建立国际性政党组织。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在欧洲扩展、欧洲社会矛盾激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就使全球共产党人能够有效联合起来,共同拿起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武器,在思想、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革命性斗争,并对世界发展进程尤其是相关国家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推动世界共产党的团结、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等方面分析作答。
18.(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详解】(1)局限:根据材料一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根据材料二对于工业革命的描述可知,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看法:应当综合两个观点,得出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从局限性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19.(1)相通之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阶级斗争;主张采取暴力斗争;强调无产阶级的联合/宣扬国际主义精神;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追求无产阶级解放。
(2)背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
【详解】(1)相通之处:根据材料“饥寒交迫的奴隶……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可得出,站在无产阶级立场,进行阶级斗争;根据材料“……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可得出,主张采取暴力斗争;根据材料“……团结起来……”可得出,强调无产阶级的联合,宣扬国际主义精神;根据材料“……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可得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追求无产阶级解放。(任意三点即可)
(2)背景:根据材料及20世纪20年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时代特征可得出,可以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启蒙;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的影响等角度作答。(任意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