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5 20:29: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二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步感受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2.精读课文,揣摩品味细节描写对于突出人物崇高品质与革命精神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同学们了解闻一多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闻一多先生。生阅读课下注释和“预习提示”,了解闻一多先生:他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湖北浠水人,他不仅是一位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沉浸在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中;还是伟大的民主战士,大声疾呼,“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代表作诗集《红烛》《死水》等。
二、速读课文,闻“言”知“行”
速读课文(阅读时间:3分钟),勾画直接点明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文章从围绕闻一多先生“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写各写了哪几件事?在“说”和“做”上有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主思考、发言,教师不做过多干预)
(思考:闻一多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
参考示例:学者:
(1)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
(2)十年艰辛,编著《楚辞校补》;
(3)迈进“古典新义”。
革命家:
(1)起稿政治传单;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闻一多前后外在表现的变化却有着不变的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他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他是始终如一的。
教师归纳:本文写得十分精炼,全文仅一千多字,就突出表现了闻一多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多用成语,精炼的语言,这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四、精读细节,体悟精神
典型事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细节又会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闻一多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再读课文,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闻一多先生,臧克家是抓住哪些细节来突出闻一多的形象的?
参考示例:
(1)潜心贯注、持之以恒、钻劲十足的学者:“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2)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治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实干、谦虚、言行一致的高贵品质:“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从容不迫、大无畏的革命者:“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5)刻苦的高大形象:“炯炯目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
问题探究:“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可以用一个成语“废寝忘食”来概括,这里为什么不用成语,反而写了这么多呢 参考示例:详细的描述,让人对闻一多先生勤奋刻苦的治学精神了解得更具体,而“废寝忘食”则过于笼统。
教师小结: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而具体的刻画。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可起到重要作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基于细节刻画,让我们感受了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作者在文末深情赞颂他的伟大(屏显最后两段,生朗读体会)
五、拓展迁移,赏析细节
阅读汪曾祺的《闻一多先生上课》一文,赏析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参考示例:
(1)“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肖像、神态的细节描写,彰显了闻先生的性格刚烈、坚毅。
(2)“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
以为名士。’”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再现了闻先生上课时的情景,表现了闻先生的博学和名士风采。
(3)“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细节描写,闻先生用“别人用过的废笔”写篆楷,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丝不苟和认真。备注: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后班内展示,师生交流互评。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借助关键语句,透过细节描写,感受了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他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英勇的民主战士,当然也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老师。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七、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
【板书设计】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闻一多
口的巨人 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行的高标 革命家:说了就做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评测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窥园(kuī) 地壳(qiào) 锲而不舍(qì) 炯炯目光(jiǒnɡ)
B.小楷(kǎi) 校补(jiào)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C.弥高(mí) 臧克家(zānɡ)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D.赫然(hè) 宝藏(zànɡ) 气冲斗牛(dǒu) 慷慨淋漓(kānɡ)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____)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____)
(3)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叠起,形势紧张......(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仰之弥高(____)
(2)锲而不舍(____)
(3)兀兀穷年(____)
(4)迥乎不同(____)
(5)无暇顾及(____)
(6)目不窥园(____)
4.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的含义。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1930年到 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二、阅读理解
1.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作者表现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时,都选取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说作者选材精当典型?
3.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A(“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2.(1)“藉”-“籍”(2)“栽”-“裁”(3)“叠”-“迭”
3.(1)更加(2)刻(3)尽(4)差得远(5)空闲(6)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4.(1)“开一剂救济的药方”运用比喻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2)“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3)“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现闻一多深夜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一曲一脉相承。
(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喽的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二、课内阅读。
1.作者从学者和民主战士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他“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革命家的方面”。最后作者抒情,赞叹闻一多的高尚品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2.作为学者:选取了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作为革命家:选取他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者只从闻一多一生的大量材料中选取以上六件事,就把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所以说作者选材精当典型。3.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一多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再如,抓住闻先生在演讲中“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后反思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写得十分精粹的散文,感情非常充沛。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他投身于民主运动,英勇无畏,坚强不屈,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臧克家先生从当时的事迹中选取了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语言典雅、凝练,都值得我们写作文时学习。 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不对课文面面俱到的剖析,而是依托单元目标和本文的助学资源,确定了两个学习目标:一是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初步感受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二是精读课文,揣摩品味细节描写对于突出人物崇高品质与革命精神的作用。课上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逐渐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课上回答问题,找到他们语文课的生长点。教学创新体现三方面:一是表现在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深度思维:惜墨如金与泼墨如云的写作技巧,细节描写的感性认识;二是针对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借助闻一多的手稿和诗句,让所有学生理解其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强烈的爱国精神;三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不给他们过多的术语或指导,
在反复朗读中去体悟作者对闻一多先生深情的赞颂之情,从而自然明确文章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层层递进。在拓展阅读环节再次回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举一反三,巩固提升。然而,课堂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上完课后仔细梳理,我发现需要改进之处还很多。第一,教师讲得还是略多。课上本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和表述的问题,老师还是感觉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较浅,存在不同程度的“包办”的现象。应该充分的信任学生,即便他们的回答不准确不完美,也应放手让他们去展现。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成长。第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还不够充裕。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集体交流,学生活跃起来,小组员举手积极。这些问题相信学生基本上都能解决。人人都应有发言的机会,借此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信心。相信学生,课上让学生多思考、多表达,教师做好引导者、点拨者,点评学生应再全面、丰富一些。第三,课堂有点前松后紧。课堂教学中,前期学生很积极,反应热烈,我也想多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所以课堂后半部分略微紧张,本应当堂让学生对拓展阅读的文本《闻一多先生上课》展示其阅读成果,但因为时间紧张,没能当堂呈现,有些小遗憾。第四,问题过渡时的语言不够精炼。在教学环节的衔接中,组织性的语言不够精准,个别教学设计不精致,看似完整,但不完美。方法指导上生成较少,给范例虽直观明了,但是感觉还是没有将指导落在实处。在新课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应是让学生自行找到问题的答案,不能急于帮助学生直接呈现答案。
以上是我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很多,要学习的知识亦有很多,教学智慧不是花,应该是嫩芽。“前路漫漫”,还要继续努力,希望自己的课堂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