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必修2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1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第一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主要是他对当时什么状况的担忧( )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
B.经济“滞胀”局面
C.苏联的日益壮大
D.法西斯主义盛行
2.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3.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场严重的慢性病。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危机从全融领域首发
B.大萧条使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
C.金融风暴比大萧条对美国经济危害大
D.大萧条由金融风暴引发
4.“波及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财政、信贷、外贸、工业和农业的全面危机,不仅涉及生产领域,而且涉及流通、分配等领域。”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 )
A.来势汹涌 B.范围广
C.破坏性强 D.持续时间特别长
5.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表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6.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7.下图中两位人物于1932年在竞选美国总统时争论的问题的焦点应该是( )
A.两次工业革命对美国的影响
B.美国如何应付两次世界大战
C.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D.经济大危机和是否实行新政
8.罗斯福曾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他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
A.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活动
B.调整工业生产,争取供需平衡
C.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21世纪教育网
D.调节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
9.有人批评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至今对美国仍有负面影响。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负面影响”的是( )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贸易保护 D.调整工业
10.1933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实际上是( )
A.称赞林肯作出伟大贡献
B.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C.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D.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11.“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2.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美国取经最成功的案例是( )
A.胡佛面对经济危机的做法
B.罗斯福新政
C.发展“新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3.香港凤凰卫视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2-1-c-n-j-y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14.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 )
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
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
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21世纪教育网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16.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之后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对美国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
B.出现了“混合经济”21世纪教育网
C.“福利国家”的规模逐步缩小
D.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
17.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部分),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8.下图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形象图,其中从“复苏”到“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21世纪教育网
B.“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C.第三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推动
1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下表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20.西方七大工业国就业结构近几十年来出现了共同的变化:农业和传统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生产服务和社会服务兴起……管理和技术性的工作快速增加。上述变化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21cnjy.com
A.互联网的诞生
B.城市化进程加快
C.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表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工业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历届政府继续进行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抛弃美国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新对策,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复兴和持续增长。
请回答:
(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了哪些经济现象?(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6分)
(3)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21·cn·jy·com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的几条修正案,结果使受益人增加了1 000多万,并将退休工人的养老金平均增加77.5%。1952年,对该法又加了1项修正案,养老金再增加12.5%。另外杜鲁门还促成了《公平劳动标准法》中的12项修正案,将工人的最低工资从1945年的每小时40美分提高到1950年的75美分。21·世纪*教育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是如何调整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调整的积极意义。(8分)www-2-1-cnjy-com
(2)二战后,随着经济政策的调整,“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结合材料二,谈谈对“福利国家”实质的理解。(8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出处:21教育名师】
(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对建立和谐社会描绘了宏伟蓝图。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从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4分)2·1·c·n·j·y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1932年和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都提示这是人们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反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是在19世纪末,A项错误;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是在二战后,经济危机没有使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B项错误;苏联由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C项错误。因此,正确的选项为D项。21*cnjy*com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除苏联外的全世界、涉及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都是对经济危机范围广这个特点的描述。
5答案:D 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美国经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联系紧密,故选D项。A项错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确立;B项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非扩展原因;C项可轻松排除。
6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并非实行计划经济,排除A项;福利国家形成于二战后,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过程中颁布了《全国劳工关系法》,所以有可能,故选C项;新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更不可能,排除D项。21教育网
7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1932年”和“竞选美国总统”,从中可以知道他们是胡佛和罗斯福。当时他们面对的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和如何应付这场大危机,所以答案为D项。
8答案:C 解析:首先要读懂题干材料的主旨,然后抓住设问要求“直接措施”,四个选项中能够最直接地改善工人生活状况的就是实施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帮助工人就业。
9答案:C 解析:贸易保护会导致各国加强关税贸易壁垒,不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
10答案:B 解析:从“1933年”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这位国会议员评价的是罗斯福新政;从他评价的内容“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看,这位议员认为罗斯福是“独裁者”,可见他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www.21-cn-jy.com
11答案:B 解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版权所有:21教育】
12答案:B
13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在福利国家制度之下,税收是一个很重要的平衡贫富的杠杆。通过这个杠杆可以明显地缩小贫富差距,但不能消除贫富差距。
14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更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项。
15答案:B 解析:福利国家的做法,容易使人产生懒散的恶习,出现一批社会“寄生虫”,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故B项结论错误。A、C、D三项结论符合史实。
16答案:D 解析:里根总统这一“引人注目的改变”是二战结束后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引发一些消极影响的针对性措施,降低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现了“混合经济”。减少国家的福利支出,从而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渐恢复。D项“重新回到了‘自由放任’时代”表述错误。【来源:21cnj*y.co*m】
17答案:D 解析:从表中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数据可看出第三产业比重增加。而A、B、C三项从表中数据看不出,故选D项。
18答案:D 解析:从“复苏”到“繁荣”所处的时间段是1990~2000年,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十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
1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实行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政策,故A项的说法错误。从表格信息中的“外国法人”持有股票比例越来越大,可知其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故B项正确;从表格信息中的“金融机关”持有股票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金融机构影响力的增强,故C项正确;从表格信息中的“个人”持有股票比例的下降,可以看出个人持股比例的逐步降低,故D项正确。
20答案:D
21答案:现象一: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呈现出繁荣景象;现象二: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与联邦德国的增长速度最快;现象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滞胀”时期。 21*cnjy*com
答案:现象一:上述各国在战后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现象二:日本和德国都是战败国,不允许它们发展军事,它们乘此时机大力发展经济。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和援助。
现象三:1973年再次爆发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失灵。
答案:大多数国家工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说明工业化国家工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明显。英国工业增长率较高,但经济增长率较低,说明战后英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效率低下,因而工业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
22答案:通过立法手段,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发展社会经济。
答案:“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障所有公民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答案: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民为本、保护人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