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必修2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解体”是指(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其产品日益商品化
2.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里写道: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这段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出现了哪些变化( )
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近代企业的产品物美价廉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诞生了一批近代民族工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关于中国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由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在下列企业中,最有可能符合这类性质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天津机器织布局
4.福州船政局是1866年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设立的,由法国人日意格、德克碑任正副监督,还雇用几十名法国工匠。1869年,船政局制成的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下水。以下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船政局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初衷
B.船政局创办后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
C.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行业的垄断
D.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5.观察下图,这是清朝“光绪十七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份票”。下列对其体现的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开平矿务局是军用工业
B.开平矿务局的出现是为了响应“自强”的口号
C.这表明在民用工业中具有近代化的某些因素
D.这表明开平矿务局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6.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之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账目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上述材料折射出洋务派民用工业与军事工业的主要不同点是( )
A.产品投放面向市场
B.军火生产不对外公开出售
C.注重降低成本以追求利润
D.吸纳了部分民间资本
7.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1840~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投资者
所占比例(%)
官僚、地主
30.86
一般商人
18.52
手工作坊主
7.41[来源:学科网ZXXK]
华侨商人
7.41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8.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建立了一支近代化的海军
B.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C.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D.对封建制度实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9.自19世纪60~70年代起,诞生了一批中国绅商自行创办的新式企业。下列选项中,对上述企业表述准确的是( )
A.官营企业、国家资本、手工工场
B.民营企业、私人资本、机器生产
C.民用工业、官商合办、合股公司
D.民族工业、官督商办、机器生产[来源:Zxxk.Com]
10.1872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引进近代技术,在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出丝精美,行销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内容可以印证( )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全面解体
B.洋务派通过兴办民用工业获取利润
C.欧风美雨促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中国的近代丝织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11.图1与图2相比,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共同作用是( )
①推动了中国工业化 ②新阶级的诞生 ③实现了富国强兵 ④推动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2.19世纪末20世纪初,能够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国内根本因素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活动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状态
B.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14.1932年天津一家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
A.天津地处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15.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2月底,中国大批民族工业内迁,厂矿有448家,机械器材约170 991吨,技工12 164人。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民政府开发内地
B.日本的大举侵华
C.西部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的优越条件
D.英、美等国的要求
16.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来源:学科网]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17.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 )
A.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B.抗日战争前期
C.抗日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胜利后
18.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家族不可能经历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洋布畅销,贩卖洋布赚了一大笔钱,投资了一家近代纺织厂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纺织厂发展势头强劲,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丰厚
C.日本全面侵华时期,纺织厂内迁
D.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纺织厂最终倒闭
1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20.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收集整理以下材料:
①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分类统计表 ②甲午中日战争后新创办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统计表 ③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关图片 ④《新青年》刊登的部分文章
你认为该研究学习小组活动主题最贴切的是(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中国人民反封建求民主的斗争历程
C.艰难曲折的中国近代化
D.中国近代的实业救国之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经济状况
地点
19世纪80年代前状况
19世纪80年代末状况
山东
土纱每千克6两白银,洋纱仅3两多
浙江鄞县
家庭纺织业发达
“百里不闻机声”
江西
茶叶每千克700文
茶叶每千克640文
广西
桂皮每50千克白银7~8两
桂皮每50千克白银8~9钱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额由四五十年代的每年一千万至三四千万海关两,迅速上升到1864年的1.05亿两,中国也很快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欧洲到中国的航线大为缩短,更多的西洋商品涌入中国。……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渐进的质变。
材料三 从1861年美国在华设立旗昌轮船公司开始,航行于中国沿海及内河的各国商船逐渐增多。在一些河段,甚至90%以上的航运被外商控制。机动船严重冲击了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72年底,李鸿章奏请筹建轮船招商局,得到慈禧太后的“恩准”。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我国创办的商办企业
年代
新建商办企业[来源:学科网ZXXK]
新投资总额
数量(家)
年平均增
长数(家)
新投资(万元)
平均增长(万元)
1872~1894年
53
2
470.4
21.4
1895~1900年
104
17
2 300
383.3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促使晚清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渐进的质变”的原因有哪些?“渐进的质变”指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回答,李鸿章筹建轮船招商局的原因有哪些?试简要加以评价。(4分)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19世纪中后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单位:千元)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局部)
材料三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英商)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 400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述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6分)
(2)据材料三,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开销由国库支付,产品由政府调拨和分配,无利润、无市场联系”可以判断出这是洋务企业中的近代军事工业,故只有江南制造总局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洋务企业中的民用企业,都采取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有利润积累,有市场联系。
4答案:A 解析:根据教材叙述的洋务运动的目的即可判断A项正确。材料不能证明船政局创办后完全被外国人所控制,故B项不准确。材料也无法证明船政局打破了外国对中国航行业的垄断,故C项不准确。左宗棠向清廷建议设立福州船政局,不足以说明洋务运动得到了清政府的全力支持。
5答案:C 解析:仅仅从图中的股票,我们不能得出A、B、D三项这样的结论。发行股票只能说明这是一种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6答案:D
7答案:D 解析:表格中只涉及不同领域的人们投资民族工业,并没有列举民族工业迅速增加的数字,故不能体现D项。
8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只要明白“近代化的标志是以机器大生产为主的工业的出现”,就很容易选出C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民用工业,都是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没有对封建制度实行改良和革新。
9答案:B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的背景下产生的,故C项正确。A项说法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并未实现全面解体;材料所反映的企业不属于洋务企业,故B项不正确;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11答案:D
12答案:D 解析:注意“根本因素”“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等关键词,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动力应当是先进的生产力,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题意。
13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发展的局面,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衰落,这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4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时间是1932年,此时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企业发展的政策,所以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15答案:B 解析: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沿海地区生灵涂炭,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许多民族工业为了生存下去被迫西迁,因此最主要原因应当是日本的全面侵华。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工业在1941、1942和1943年发展最为迅速,这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故B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并非逐年递增,故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故C项错误;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抗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而不仅仅是经济侵略,故D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特权。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18答案:A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尚未诞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B、C、D三项都在此之后。
19答案:D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受到多方压迫,发展曲折、艰难。
20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反映出收集的资料包括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众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符合题意的是C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中国近代化进程问题,近代化指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21答案: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大量涌入中国沿海省份,并逐步取代土纱、土布,使沿海地区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受到很大冲击;西方列强开始操纵中国的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
答案:中国对外贸易额迅速增长并由出超国变为入超国;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外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局面更加严重;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渐进的质变”指的是洋务派打着“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答案:外国的轮船公司严重冲击了中国的旧式航运业,中国船户纷纷破产;与外国的轮船公司抢占市场、争夺利润。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答案: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答案: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逐步使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有了一定的发展。
22答案: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沿海发展迅速,内陆发展相对缓慢。
答案:列强垄断市场;外资的威胁和破坏;碱价猛跌的困扰;自身技术的不足。
答案:爱国资本家投资实业的热忱和努力;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