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巩固提升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等级
得分
积累运用。(43分)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爷爷拿着chú tou( )在菜园中gēng yún( )。我就一会儿抓qīng tíng( ),一会儿捉mà zha( ),一会儿摘yīng tao( ),一直在xiā nào( )。
用“√”给句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3分)
(1)舞台上那位身着燕(yān yàn)尾服的老者毕业于曾经的燕(yān yàn)
京大学音乐系,他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
(2)窗外那晃(huǎng huàng)动的影子一晃(huǎng huàng)就不见了。
(3)他供(gōng gòng)职于这家公司,每个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用来供
(gōng gòng)孩子上学。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 B.稚子金盆脱晓冰(早晨)
C.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 D.也傍桑阴学种瓜(依靠)
4、把词语选填到合适的地方。(4分)
毛嘟嘟 胖乎乎 蓝悠悠 圆滚滚
在孩子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趣。那天空是( )的,那穿行在花间的蜜蜂是( )、( )的,就连那生长在路边的狗尾草都是( )的。
下面句子中应填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丝绸之路已经沉寂了许久, 在“一带一路”的政策
下她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A.虽然……但是…… B.不仅……而且……
C.只有……才…… D.因为……所以……
下列句子的表达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
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B.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C.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D.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给诗句画节奏。(3分)
(1)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2)敲 成 玉 馨 穿 林 响,忽 作 玻 璃 碎 地 声。
(3)牧 童 归 去 横 牛 背,短 笛 无 腔 信 口 吹。
8、班里要开展“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口语交际活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向想了解的对象提问时,要边听边记录。
B.交流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别人,直到弄明白为止。
C.可以从不同方面提问,也可以围绕一个话题提问。
D.在班上和同学们分享时,要有条理地发言。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月是故乡明,我想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改为感叹句)
(2)蜜蜂满身绒毛,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改为比喻句)
(3)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用加点词语造句)
(4)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
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仿写句子)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祖父的园子》一文中,让“我”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 ,
还有 ,表达了“我” 之情。
(2)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
(3) ,游子身上衣。 密密缝,意恐 。谁
言 ,
口语交际。(4分)
离乡与爱乡:很多人明知思乡之苦,还是要背井离乡,在外打拼。这是不爱家乡的表现吗?你怎么看?你长大了,会如何爱家乡呢?
三、阅读理解。(28分)
(一)阅读图片,完成练习。(5分)
1、完成表格。(对的打“√”,错的打“×”,并找出含有相关判断依据
的图片)(3分)
有位妈妈用婴儿车推着孩子乘坐扶梯。小琴看了扶梯安全规范后,可能会提醒这位妈妈:“
”。(2分)
(二)课内阅读。(10分)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偶尔——( ) 唯独——(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 ,
说明了 。(2分)
3、用“——”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1分)
4、“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我”害怕是因为 :“我”奇怪是因为 。(2分)
5、“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2分)
A.外祖父认为这么白的梅花不应该弄脏。
B.外祖父认为这幅墨梅图价值连城,不应该弄脏。
C.外祖父认为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是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象征,是不容玷污的。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有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
“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
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的钩刺人,
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
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
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
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
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我就笑得哆嗦起来,几乎没有支持的能
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
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
没有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祖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
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以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缘
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着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
呀……”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因,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短文描写玫瑰花的“大”与“香”,前者用 来衬托花朵的
大,是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后者用花香 来体现玫瑰花的香,
是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4分)
2、短文中,“我就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 _;
祖母“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是因为 ;
祖父“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则是因为 。一
家人的“笑”呈现出的家庭氛围,可以用成语“ ”概括。(4分)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回忆“我”给祖父戴花的情景,体现了“我”的顽皮淘气。
B.通过回忆“我”给祖父戴花后闹笑话的情景,体现了祖父的宽容。
C.通过回忆童年时在祖父园子里的趣事,体现了“我”对纯真童年和浓浓
亲情的怀念。
4、短文画“——”的句子中,为什么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
也不可缺少的了”?(3分)
四、习作天地。(25分)
童年是一首歌,让人过耳难忘;童年是一幅画,让人过目不忘;童年是一本书,让人记忆犹新。在童年的长河中,有许多事情就像浪花一样总在眼前闪耀。打开记忆的盒子,想一想哪些事让你忍俊不禁,哪些事让你便悔不已,哪些事让你终生难忘……以“童年印记”为题写一篇习作,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锄头 耕耘 蜻蜓 蚂蚱 樱桃 瞎闹
2、(1)yàn yān (2)huàng huǎng (3)gòng gōng
3、D
4、蓝悠悠 胖乎乎 圆滚滚 毛嘟嘟
5、A
6、D
7、(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B
9、(1)月是故乡明,我多想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啊!
(2)蜜蜂满身绒毛,像个小毛球,停在一朵花上一动不动了。
(3)这件事并不是我的错,你冤枉我了。
(4)鸟儿冷得躲进巢里不敢出来,青蛙冷得在洞里冬眠,孩子们冷得穿上了
厚厚的羽绒服。
10、(1)祖父的园子 慈爱的祖父 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的怀念
(2)昼出耘田夜绩麻 也傍桑阴学种瓜
(3)慈母手中线 临行 迟迟归 寸草心
二、不是。离乡不等于不爱乡,离乡的人可能是为了生计才离开家乡的。我会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建设家乡。
三、(一)1、√ ①②④ ×①②④ √①②③④
2、示例:阿姨,您好!为了您和孩子的安全,请使用升降电梯。
(二)1、有时 只有 呵斥
2、对比 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视与喜爱
3、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4、“我”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很不高兴 那幅墨梅图怎么就那么重要呢?难道比古玩还值钱吗?
5、C
(三)1、酱油碟 正面描写 招来蜂子 侧面描写
2、祖父不知道花香是来自“我”在他帽子上插的花,说那棵玫瑰的香二里
路外也闻得到她看到祖父帽子上插满了红彤彤的花他知道了玫瑰的香并不是今
年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同时也是为“我”的调皮、
可爱发笑 示例:其乐融融
3、C
4、示例:因为祖父的园子、祖父的慈爱给了“我”自由快乐,而“我”的
天真、稚气也给祖父带来了快乐、幸福,“我”离不开他,他也离不开“我”,我们都喜欢在后园里玩耍和劳动。所以说“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四、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