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极具权威性的美国科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近日刊登了一篇惊人的文章,文章指出,原先人们认为海产品对大脑最有益,多吃海产品可以提高人的智力,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研究发现,森林中的野果比如红莓苔子、黑莓果等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排在第一位;占据第二位的是蔬菜,其次才是鱼等海产品。
研究人员发现,红莓苔子之所以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能与自由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存在几乎破坏了对血管和心脏有极大破坏性的胆醇激素。黑莓果里面含有的抗氧化剂要相对少一些,但含有对视力和听力非常有益的成分。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菠菜能够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还可以防止认知能力出现问题。相比之下,鱼的作用就小多了,只有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食品研究所教授波波夫也持这样的观点。他认为,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他们的研究发现,许多含有大量维生C和蔗糖的蔬菜,对大脑的活动也特别有益。
但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如果认为只要吃了上述食品你就变得聪明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食品结构会引起营养的失衡,食品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巧克力可以提高智力。的确,巧克力中含有一些对大脑有益的物质。研究发现,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那些非常甜的、含有奶制品的巧克力含有大量糖,过多食用这样的巧克力会产生许多不良问题,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食品专家指出,在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习惯,每餐不能吃得太饱。饱满的午餐会降低大脑的活动能力,出现所谓的“食困”现象,但紧张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是不相容的。因此,最合理的方法是多吃一些蔬菜、豆制品和液体,但不是啤酒和浓茶。
科学研究还发现,其实大脑最好的营养成分是葡萄糖,大脑细胞需要大量的葡萄糖。葡萄糖通常存在于谷物上、土豆和豆角中,桃子、香蕉和梨中也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研究人员指出,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含有维生素B的食品,比如肉、鱼、花生等,可以帮助促进大脑思维的过程,消除疲劳。早晨吃上一个橙子可以一整天精神饱满。如果你不能利用这些食品恢复体质,还可以用合成维生素补充。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交流。
(摘自《科技日报》)
1.下列对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结果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蔬菜之所以排在鱼等海产品之前,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
B.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所以红莓苔子对大脑的益处远远超过海产品。
C.黑莓果对心脏和血管的益处不及红莓苔子。
D.多吃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文中提到多种食品均对大脑有益,下列表述不能准确说明其原因的一项是( )
A.红莓苔子、黑莓果都含有能破坏胆醇激素的抗氧化剂。
B.蔬菜中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C.鲑鳟鱼、金枪鱼、沙丁鱼和鲱鱼含有能分解有害酶的脂肪酸,此外,这些鱼中还有大量大脑所需的磷。
D.桃子、香蕉和梨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
A.巧克力中含有不少对大脑有益的物质。每天吃50克巧克力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
B.根据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多吃野果不仅对大脑有益,对心脏也有好处。
C.每餐不能吃得太饱,多吃低能量的食物,是日常饮食的良好习惯。
D.要想开发智力,关键还是要多吃野果之类的食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文,完成4-7题。
马嗣明,河内野王人也。少博综经方,为人诊脉,一年前知其生死。邢邵①唯一子大宝,甚聪慧,年十七八患伤寒,嗣明为其诊脉,退告杨愔曰:“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然脉候不出一年便死。觉之少晚,不可复疗。”数日后,杨、邢并侍宴内殿,文宣云:“邢子才儿大不恶,我欲乞其随近一郡。”杨以年少,未合剖符②。宴罢,奏云:“马嗣明称大宝脉恶,一年内恐死,若其出郡,医药难求。”遂寝。大宝未期而卒。
杨愔患背肿,嗣明以练石涂之,便差,因此大为杨愔所重。作练石法:以粗黄色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淳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频烧至石尽,取石屑曝干,捣下筛,和醋以涂肿上,无不愈。
武平中,为通直散骑常侍。针灸孔穴,往往与《明堂》③不同。尝有一家,二奴俱患,身体遍青,渐虚羸不能食。访诸医,无识者。嗣明为灸,两足趺上各三七壮④,便愈。武平末,从驾往晋阳,至辽阳山中,数处见榜,云有人家女病,若能差之者,购钱十万。又诸名医多寻榜至是人家,问疾状,俱不下手。唯嗣明为之疗。问其病由,云曾以手持一麦穗,即见一赤物长二尺许,似蛇,入其手指中,因惊倒地。即觉手臂疼肿,月余日,渐及半身,肢节俱肿,痛不可忍,呻吟昼夜不绝。嗣明即为处方,令驰马往都市药,示其节度。前后服十剂汤、一剂散。比嗣明明年从驾还,此女平复如故。嗣明医术精妙,多如是。
(选自《北史》)
[注]①邢邵:字子才。 ②符: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③《明堂》:指《明堂针灸图》 ④壮:针灸时所用的计数单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 差:治
B.大宝未期而卒 期:时期
C.若能差之者,购钱十万 购:重赏
D.比嗣明明年从驾还 比:等到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马嗣明“技艺精妙”的一组是 ( )(3分)
①少博综经方 ②为人诊脉,一年前知其生死
③邢公子伤寒不疗自差 ④若其出郡,医药难求
⑤比嗣明明年从驾还,此女平复如故 ⑥嗣明医术精妙,多如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马嗣明在青年的时候就博览群书,研读医学典籍,为别人诊脉看病,能够判断这个人一年之后的死生吉凶。
B.朝廷官员邢邵的儿子患伤寒时,马嗣明替他诊脉,预先说明他不久就会死去,后来,果然没有多久大宝就病故了。
C.朝廷官员杨愔患上背部肿疾,马嗣明用练石给杨愔背部外搽,治愈了他的疾病,杨愔因此格外地器重他。
D.曾有一人家的两名奴仆患病,其他医生皆不识此病,而马嗣明施用与《明堂》不同的针灸法,很快治好了该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粗黄色如鹅卵大,猛火烧令赤,内淳醋中,自有石屑落醋里。(5分)
(2)嗣明即为处方,令驰马往都市药,示其节度。(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西江月? 秋兴
程馞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8.结合上阕诗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什么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
9.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试举两个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李密《陈情表》)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 ,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乙 选考题
注: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界 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米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三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驻扎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没有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蛙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他真的抓住了!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他怎么认得出来呢?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选自《外国小说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有了明确的禁令,士兵们还是下河洗澡,进而产生严重后果,暴露部队的管理不严的问题。本文主要是讲战争与纪律的问题。
B.小说结尾处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
C.作品的最大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的机会,必然会酿成自身的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应该记取的教训,这也恰恰是本文主题所在。
D.本小说情节有张有弛,叙述、描写穿插自如,风格独特清新。
E.年轻的士兵将河流想成恋人,表达出士兵对爱的渴望,对家乡的思念,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的真实情感。
(2)简析小说主人公“他”的形象特点。(6分)
(3)文中多处写到明媚和熙的春天、潺潺的水声、鸟群等,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4)这篇小说以“界河”为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坚守良知的翻译家草婴
自1942年始,草婴就与苏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变化波及到苏俄文学的译介工作。解放日报社社长张春桥从苏联访问回国后,在文学界的一次会议上说:“即使在苏联,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是有争议的。”这句话倾向性很明显,嗅觉灵敏人士开始改变言论,往日对肖洛霍夫的称赞都变成了贬斥。草婴的朋友劝草婴改弦易辙做别的工作,别惹火烧身。但草婴不为所动,不改初衷,先后翻译了肖洛霍夫的《新垦地》《顿河故事》《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在他看来,文学是沟通两国人民心灵的桥梁,何罪之有?后来,作为肖洛霍夫作品的中文译者,草婴被当作“帮助对象”,在批判会上接受“教育”。
1957年“反右”时,要给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傅雷“戴帽子”,要求草婴写文章批判他。草婴认为傅雷翻译态度严谨,对国家有贡献,一个字也不写。草婴说:“我做人有一个原则,人活着,不能说违心话,做违心事。”
60年代中期,草婴计划翻译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但很快“文化大革命”开始,草婴被定为“苏修特务”,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草婴坚决放弃出版社的领导岗位,执著于托尔斯泰作品的翻译。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滋育了几代中国人,鲁迅、茅盾、瞿秋白、巴金等作家先后介绍过托尔斯泰的生平、哲学思想、人生观等。托尔斯泰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也有了中文译本,但大多是从英语转译的,从俄语直接翻译的不多。托尔斯泰的作品采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思想深刻,特别是作品中对人的精神世界细致而深刻的探索与草婴的气质特别契合,语言文字不崇尚华丽,风格也与草婴比较接近。1978年至1998年,历时20年,草婴以一人之力完成了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除了草婴,世界上还没有哪个翻译家译完了博大精深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草婴说:“20年翻译托尔斯泰小说,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触摸到了一个高尚的心灵。”1987年苏联作家协会授予草婴“高尔基文学奖”。草婴是唯一获此奖的中国作家。可以说,草婴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文学的一扇窗户。
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许多年轻人也加入到翻译的行列。但有些人常常仅拿到一部分书稿就开始翻译,翻译速度惊人,一本30万字的书不到半年就译好了。还有一些人,翻译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找出许多已有的版本,东抄一句,西抄一句,就完成了译作。草婴认为,作为一个翻译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几本外语书、几本词典、几张稿纸、一支笔,在这样的环境里,不是过一天两天,不是一个礼拜两个礼拜,而是终身,因此一定要培养这方面的精神力量。二是要认真。在翻译之前要先把原著读透了,了解原著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包括作品产生的历史环境、当地的风俗习惯等等。在读原著的同时考虑这部作品值不值得翻译,适不适合自己翻译。在他看来,翻译家就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必须时时想到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并对二者负责。草婴翻译每部作品,总是逐字逐句地把原著译成中文并对译文进行检查与通读。在完成译稿之后,又仔细阅读译文,看有没有脱漏、误解之处,并逐一加以更正。之后,再从中文表达的角度来审阅译稿,务求译稿流畅易读。最后才把译稿交付编辑审读。根据编辑所提意见,认真考虑,做必要的修改。即使是经过这样严格的步骤完成的译稿,在校样出来后,草婴仍坚持自己至少通读一遍。作家王西彦先生说草婴在翻译的时候“有一种忘我的虔诚态度和傻子精神”。
2003年,草婴80大寿,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致函草婴:“您是连接两个邻国伟大人民心灵的桥梁,您介绍了托尔斯泰、肖洛霍夫这样的世界大师的作品,凭着您的才华,这些名著不只属于俄罗斯。”
(摘编自柯琳娟、杜雅萍《草婴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解放日报社社长张春桥从苏联回国后说肖洛霍夫的作品也是有争议的,但草婴缺乏政治敏感,仍然埋头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
B.草婴用了2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400万字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不仅让中国人民深入了解了托尔斯泰的作品,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C.许多年轻译者在不熟悉原作的情况下,翻译速度快得惊人,对这种急功近利的翻译态度,草婴提出了严肃批评,并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他们。
D.苏联作家协会授予草婴“高尔基文学奖”,俄罗斯驻上海总领事柯富安向草婴致函祝寿,这说明草婴在传播俄罗斯文化方面贡献卓越。
E.本文撷取草婴人生的若干片段,生动描写他60年执著于俄罗斯文学翻译的事迹,表现了一位杰出翻译家的高尚品格。
(2)草婴为什么选择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请简要分析。(6分)
(3)草婴在文学翻译工作中的认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草婴的“坚守良知”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朝鲜半岛出现的一系列危言危行,中俄坚决主张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决不允许半岛战火重燃,也不愿看到半岛局势持续紧张。
B. 除了余彭年宣布裸捐93亿港元之外,中国富豪陈光标、“爱国者”总裁冯军也先后宣布自愿在活着时将个人全部财产逐步捐献给社会,我们感动之余,只能望其项背。
C. 12月26日上午,湘江边,钓鱼爱好者穿着棉袄、缩着脖子在岸边垂钓,噤若寒蝉,冬泳爱好者却在江中畅快的游泳,“千年极寒”中,一个季节两种状态。
D. 主观太强会对别人的见解一律否定,主观太弱会全无主见,难以有成,与其筑室道谋,不如敢为天下先,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某当红歌星在微博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公众人物 ,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增进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B. 上一届茅盾文学奖 终评时,很多人都感叹《我的丁一之 旅》读不懂,他们只关注小说的趣味,而从未想过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一个空间。
C.让子弹飞,让物价飞,别让血汗工钱飞!——这是讨薪8年未果的民工打出的“最潮标语”,他们想以此引起政府和媒体注意,希望能够如愿讨回工钱回家过年。
D.在学校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一个人学习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可是,即使如此,_____,因为_____。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_____。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①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②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 ③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
④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⑤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
A.②④①③⑤ B.②⑤③④① C.④②①③⑤ D.⑤②③④①
16.体会下面句子的意义和手法,依此仿造两个句子。(6分)
例:没有哪一种胭脂能涂抹时间。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
17.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字数不超过20个字。(5分)
太阳怨云:“你为什么总是匆匆跑掉?”云怨风:“你为什么吹得我站不住脚?”风怨太阳:“你为什么总是用灼热的鞭子赶着我跑?”
最后,雨一直下不来,禾苗干死了。
答:
六、 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孩子对着大山喊:“你是个坏蛋!”大山回音,“你坏蛋,坏蛋……”孩子哭着跑回家对妈妈说,“大山那边有个坏孩子,他骂我坏蛋。”妈妈对他说,“你试着向他问好,或许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于是孩子又对着大山喊:“你好吗?”大山回音,“你好,好,好……”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蒙自一中(老校区)2013—2014学年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语 文 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 C 分析:A项偷换概念,“是因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的营养”错误,应为“蔬菜比鱼等海产品含有更多对大脑有益的物质”,“营养”并不等同于“对大脑有益的物质”;B项也是偷换概念,“因为含有大量能与氧离子发生相互作用的抗氧化剂”中的“氧离子”应为“自由氧离子”;D项太绝对,原文只说“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并未说“就能预防帕金森氏综合症的发生”。
2.B 分析:B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大叶子的红甜菜和圆白菜”含有一种能把发展成帕金森氏综合症的酶破坏掉的物质。
3.B 分析:A项偷换概念,原文中说“但这里所指的是黑色的苦巧克力”;C项颠倒是非,原文说“但紧张⑴的工作与低能量的饮食也不相容的”,可见要适应紧张的工作不能只吃低能量的饮食;D项颠倒是非,原文说“食品本身并不能提高智力”,“但是要想开发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知识的人交流”可见提高智力的关键是“不断学习、读好书,与有文化知识的人交流”。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4. B (期:一年。见《邹忌讽齐王纳谏》)
5. A (①是说马嗣明年青时好学肯钻研④是杨愔对未予邢子才的儿子封爵之事而向文帝作的解释。⑥只是别人对他的评价)
6. D (“马嗣明施用与《明堂针灸图》不同的针灸法”不够恰当,文中只是说他“针灸孔穴,往往与《明堂》不同”,即“穴位”不同,而在具体的阐述救治两名奴仆时,只是说为他们施用了针灸,在两脚脚背上各灸二十一针,就治愈了他们,“针灸法”是否与《明堂》不同,并不能确定)
7.(1)用鹅蛋一样大的粗黄色(练石或者石头),用猛火烧让(它)变红,放入纯醋中,自然就有石粉末落在醋里。(两处省略、“内”各一分,句子通顺2分)
(2)嗣明就给她开了处方,让人骑马去城里买药,并告诉服药方法。(“都”“市”“节度各1分,句子通顺2分)
8. (1)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塑造了“山翁”怡然自安,超然自处的隐逸者的形象。作者正是通过“山翁”这一形象的塑造,传递出自己向往田园山水的隐逸情怀,高洁的品性。
9.叠词:“重重”写出“竹树”浓密蓊郁之态;“点点”营造“潭烟”轻盈迷蒙之境。对偶:“隔岸”“近溪”远近对举,“重重”“点点”叠词增韵,“竹树”“潭烟”相对,写出景色清幽静谧之美。远近结合:“隔岸”远观,“近溪”体察,更显景物的和谐有致,幽美雅静。动静结合:“竹树”“潭烟”属静景,“渔船下滩”属动景,一动一静显出静谧,引人遐思。(回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10. ⑴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2)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3)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1)( 答 B给3分 ,D给2分, E给l分)
(2)形象特点:①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十分关注、充满向往。②心地善良,有人性的“美。对战争的残酷与扼杀人性有反感情绪。③十分机警,反应快捷。(每点2分)
(3)这些文字构筑的环境描写,具有衬托和渲染作用。①衬托人物形象,巧妙地反映出主人公对外在景物的关注,映射出“他”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关注和向往。②衬托出战争等悖逆人性的残酷、可恶,抒写和表达了作者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情感和愿望。③渲染和丰富了小说的背景层次,真实可感,如临其境,具有画面美;推动和牵引了故事情节发展。(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不必太拘泥于答案。)
(4)观点一:承载托付起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题情感,使小说的主题深刻丰富。①从表面上看,界河真实的反应出战争双方对立的现实。②透过界河的对立,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等破坏美好,破坏和平,戕害人性等问题的思考。③透过界河所发生的悲剧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反对戕害,呼唤人性的情感愿望。
观点二:使小说的结构严谨有序,新颖别致。①围绕界河展开发展故事情节,使故事事件紧凑有序。②以界河为纽带和载体,将小说中的环境,人物等要素扭结勾连精巧自然。围绕界河展开的战争题材的小说,却不见残酷的战争场面,新颖别致,耐人深思回味。
观点三:使小说的象征(或隐喻)意蕴鲜明深远。①以河流为载体,托付扭结起来的环境、人物、故事等要素,让象征的手法特征鲜明。②界河本是自然之河,河的两岸风光一致,鸟儿自由飞翔,而人却不得跨涉,象征意蕴深远,反思意味层次丰富。⑧小说中的界河,人物,故事都没有特定的名称,有助于象征意义的表达,,容易启发读者体悟象征性。(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不必太拘泥于答案。)
四、1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5分)(答B给3分,D给2分,E给1分)
(2)(6分)①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滋育了几代中国人,值得翻译;②托尔斯泰的作品大多是从英语转译的,从俄语直接翻译的不多,需要翻译;③托尔斯泰作品的风格与草婴的气质特别契合,适合草婴翻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翻译前,读透原著;②翻译时,逐字逐句并检查通读;③完成译稿后,反复通读审阅修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不为政治形势所迫,不改变初衷,翻译肖洛霍夫的作品;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拒绝写文章批判傅雷;③潜心于翻译工作,耐得住寂寞;④责任心强,时时想到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并对二者负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表达运用
13..D. A项: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出处:《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B项:只用于否定句,“难以望其项背”,比喻赶不上;C项:噤若寒蝉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D项:比喻做事没有主见,缺乏计划,东问西问,事情终于办不成。
14.C.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项动宾搭配不当,“增进”不能与“责任感”搭配;应将“增进”改为增强。B项成分残缺,介宾短语做状语缺了介词,应改为“为(给)史铁生式的精神冥思留空间”。D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关键在于内因”;要么说“内因起决定作用”。
15. B.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 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②句中的“芦苇”,照应前文的“芦苇”,“脆弱”照应第⑤句“都能致人于死地”。第③句“人高贵”与前文的“人脆弱”形成转折关系,并与第④句形成因果关系。第①句“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与后文“惟有作为灵魂的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衔接,由此可选B.
16.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 例如:没有哪一件服装能掩饰灵魂;没有哪一套古籍能装潢空虚。
17. 讽刺那些不承担责任、互相推诿而误事的现象。(5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18.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马嗣明,是河内野王人。年轻时博览纵观,研读医学书籍,为他人诊脉治病,能判断这个人一年后死生吉凶。邢邵(字子才)独生儿子大宝,非常聪明敏慧,十七八岁时患伤寒,嗣明给他看病,出来后就告诉杨惜说:“邢公子伤寒病可不治自愈,但他的脉象显出不到一年就会死去。发觉稍微晚了一些,不能再救治。”几天以后,扬 、邢邵两人一起于内殿陪宴,文宣帝说:“邢子才的儿子长大成人,人善不恶,我想给予他附近一郡。”杨 以他年少为由,没有合上剖开的凭证。宴会完毕,杨 向文帝上奏:“马嗣明曾称大宝脉象险恶,一年内可能死去,如果他去出守州郡,很难求到医药。”此事于是作罢。大宝没到一年就死了。杨患背部肿疾,马嗣明用练石为他涂搽,就治愈他的病,因为这个被杨 格外器重。制作练石的方法:用鹅蛋一样大的粗黄色石头,用猛火烧让它变红,放入纯醋中,自然就有石粉末落在醋里。多次烧烤到,石头烧尽,取出石头粉曝晒干,捣细过筛,和上醋来涂在肿痛处,没有不治愈的。
武平年间,马嗣明官任通直散骑常侍。他采用的针灸穴位,常常与《明堂针灸图》不同。曾有一人家,两名奴仆均患病,全身发青,渐渐虚弱不能进食。看了许多医生,皆不识此病。嗣明施用灸法,在两脚脚背上各灸二十一针,就治好了该病。武平年末,他随从皇上去晋阳,到达辽阳山,看见多处贴榜,说有一户人家女儿生病,如有人能治愈,赏钱十万。很多名医都揭榜去那户人家,询问疾病状况,然而都不下手治疗。唯有嗣明为她诊治。询问她的发病原由,患者说曾用手拿一根麦穗,就看见一条长约二尺形似蛇的红色东西进入她的手指中,于是受惊倒地。当时就感觉手臂既疼且肿,一个多月后,渐渐延及半身,肢体关节皆肿起来,疼痛难以忍受,呻吟声日夜不断。嗣明就给她开了处方,让人骑马去城里购买药,并告诉服药方法,前后服用汤药十荆、一剂散药。等到嗣明第二年随从皇上返回,次女孩已平安恢复如从前了。嗣明医术精妙,大多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