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大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果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建。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春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至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家的理想人格生成于艺术与音乐。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论追求呢 按照《论语》所述,仁、孝、悌、爱。义诸德,均源自人类情感。这些情感既是仁之为仁的根基,也是儒家人道主义与性本善观的发端。为了育养这些情感,以便造就理想人格,就需要推崇两种教育方法:“游手艺”和“成于乐”。前者源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后者源自“兴于诗,生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道是规律,德是基础,仁是支柱,艺是涉及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自由游戏。艺与道、德、仁并列,说明其意又重大。“游于艺”意味着对实用技艺的熟结掌握,不仅涉及良好的理解力,而且涉及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基于这种掌握,自由的体验便是“游于艺”的结果。“这种自由感与艺术创造性直接相关,也同其他努力活动中的创造性体验直接相关。在本质意义上,这是对既合目的性义合规律性的审美自由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自由感意味着人格的全面成熟,因为人在这里完全掌握并能恰当运用实际技能和客观规律。再者,自由感还展示出人格的实用智慧,表现为一种自由意志力,能够助人自觉自愿和坚定不移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成于乐”与“游于艺”并行不悖,各善其长。在孔予思想中,乐近于仁,乐直接塑造情感性灵。诚如上述第二种说法所示,诗激发人心,使其得以善化:礼是行为规范,确立君子风尚;乐是至高艺术,助推人格完善。比较而言,诗给人以启示和灵感,主要是凭借诗性形象与诗性情感,其中所采用的明喻、隐喻与比喻等修辞手法,会唤起人的情感反应,唤起人对诗里所述事件情景的关切。礼由外而作,别异群分,强制人类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相关的典章制度与行为规范。乐直抒胸臆,滋养情怀,感化和升华人的意志与精神。有鉴于此, “成于乐”之所以高于诗、胜于礼,就是因为乐本身能够从内滋养和修炼人的情智与精神。
“游于艺”和“成于乐”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均有助于促成自由的快感,但各自所引致的结果却有所不同。“游于艺”所体验到的快感,一般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而获得,“成于乐”所体验到的快感则直接与人类个体的内在精神相关联。故此,这种自由的快感,自身具有多面性。它既是自然而生的心理情感,也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生活自由。人的智慧与道德行为在其中得以积淀,转化为心理本体,超越智慧与道德。获得这种自由快感之后,人就有可能实现理想人格,使自己安贫乐道,笑看荣华富贵,蔑视强权势力,处世自由自在。这关乎人生,也关乎美学,这也恰恰构成仁(人)的最高境界。
沿着上述路径,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进而提出一系列更高标准,推升了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孟子明确指出善、信、美、大、圣、神六大层级。显然,“美”的层级不仅与“善”“信”两个层级有别,而且高于这两个层级。“善”的层级与“可欲”相伴,在此意指人们所作所为所欲所求,均符合仁义原则。“信”的层级与“有诸己”相若,在此意指人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在任何情况下都遵从仁义原则。因为,这两项原则是人性的组成部分。“美”的层级与“充实”等同,在此意指人的行为自然而持久地遵循仁义原则,人在这里已将这仁义原则纳入自己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之中。“大”的层级与“充实而有光辉”相当,在此意指存在某种光明、恢宏与优美的东西,彰显出仁义原则的伟大力量。“圣”的层级以“大而化之”为特征,在此意指成圣者为后世树立行为典范,其强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不仅能够引导人们崇仁尚义,而且能够将其转化为道德良善之人。“神”的层级以“圣而不可知之”为特征,在此意指不假借外显的努力就已成圣,就已实现人性的完满,这是因为“神者”具有神秘而不可测知的伟大潜能。
(摘编自王柯平(中华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所述的仁、孝、悌等诸德均与人类情感相关,人类情感是儒家人道主义与性本善观的发端。
B.孔子推崇“游于艺”等教育方法,认为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六艺之中。
C.道是规律,德是基础,仁是支柱,乐能直接塑造人的情感性灵,艺与道、德、仁并列,意义重大。
D.与“可欲”相伴的“善”,指人们所作所为所欲所求均符合仁义原则,借“善”可实现完满人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乐本身能够从内滋养和修炼人的情智与精神,所以“成于乐”高于诗,胜于礼。
B.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对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标准。
C.孟子理想人格的六大层级由“善”至“神”,成为理想人格的最高标准,各层级彼此有别。
D.“圣”可以让人们崇仁尚义,转化为道德良善之人,具有“大而化之”的特征。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儒家的理想人格脱胎于艺术与音乐,“艺”是涉及“六艺”的自由游戏,“乐”可滋养情怀。
B.“成于乐”源自《论语·泰伯》,孔子认为,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C.审美自由感能够帮助人自觉自愿、坚定不移地奉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信念。
D.信,即人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遵从仁义原则,这里的“信”与“有诸已”的含义相同。
4.“游于艺”与“成于乐”在“所体验到的快感”方面有何异同 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答:
5.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呢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鞋匠与市长赵本夫
鞋匠在这个巷口补鞋已有四十多年了。刚来时留个小平头,大家叫他小鞋匠,现在满脸皱纹,大家叫他老鞋匠了。
很多年前的一个黄昏,鞋匠正在低头补鞋,突然刮来一股风,一张小纸片飞旋着飘来,啪地贴在他额头上。后来的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当时他眯起眼拿下纸片,正要随手抛掉,却发现小纸片上有几个字,就不经意地看了一眼,“三口井一号”。鞋匠那会儿正好口渴,看到这几个字就笑了,好像那是一桶清凉的水。他犹豫了一下就没有扔,把纸片放到面前的百宝箱里。当时没有多想,收工时差不多都把它忘了。可是第二天上工时又看见了它,也是脑子闲着无聊,就一边修鞋,一边打量那张小纸片。总之在后来的日子里,鞋匠没事就琢磨这张小纸片,它激发了他无尽的想象力。他发现这张小小的纸片具有无限想象的空间,就像一个永远不能破解的谜。
小纸片伴随着他在巷口修鞋,伴随着他深夜回家,伴随着他入梦。鞋匠成了一个想象的大师。他越来越相信,三口井一号和他是有缘的,不然怎么会随风飘到自己面前呢 他想他应当去寻找那个地方,去看看那个地方。这个念头日复一日地强烈。
市长也是这里的常客,当然不是为了修鞋子,市长的鞋子几乎都是新的,他不能穿一双破鞋或修过的鞋子接待外宾、出席会议,那会有损于这个城市的形象。市长大多是傍晚的时候来。多半是成功地推辞了一次宴请,悄悄跑到小吃摊上吃一碗馄饨,然后到老鞋匠这里坐一会儿。市长似乎更喜欢这种平民的生活方式。开会或者宴请,前呼后拥,官话套话客气话,累人。坐在老鞋匠这里,淹没在黄昏朦胧的街灯里,和老鞋匠聊一些鸡毛蒜皮,是一种享受。但市长时常会走神,有时突然就不说话了,看着街上的人流、车流、对街的楼房或广告牌,久久不语。
市长的家也在这条巷子里。他本来早就可以搬出去的,不知为什么一直没搬,仍然住在他家的几间老房子里。市长对这条巷子肯定是有感情的,因为他从小在这里长大。那时候市长家里很穷,小时候都是穿哥哥们穿过的衣服鞋子。那些鞋子都是经鞋匠修补过的,他记得那上头的每一块补丁,小时候的市长就接着穿。当然,他得为他改一改,市长的脚还太小。
市长当然也知道他的这个心愿,知道他要去寻找一个叫“三口井一号”的地方,但市长从来没有问过,就像不知道一样。可有时他会对着低头补鞋的老鞋匠久久打量,似乎要破解这个老人。一个人要懂得另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来市长才真正体会到,其实一个人要真正弄懂自己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他出事以后才慢慢明白的。在副市长、市长的位子上,他曾顶住了几百次行贿。他曾以为他有足够的定力,可以顶住任诱惑,可以做一个好市长。但在某一天夜晚,他却接受了不该接受的十万块钱。
老鞋匠差不多是这座城市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出乎意料的是,老鞋匠表现得异常平静。他兑后仍然每天补他的鞋,一句话也不说,只埋头补鞋。那几天几夜,他几乎没有休息。面前堆放的那些鞋子,终于让他补完了。
老鞋匠离开这座城市,去寻找“三口井一号”去了。
他不打算再补鞋了。他已经干了一辈子,他把手推车推进了垃圾堆,然后一身轻松地离开了这座城市鞋匠走了两年多,走了几千里路,终于某一天在一个遥远的偏僻的山凹里,他打听到了“三口井号”。他知道他会找到的。
但当他按门牌找到“三口井一号”时,却让他吃了一惊,原来他发现这里是座监狱,一座很大的监狱。高墙铁网,戒备森严。
后来他回到镇里,找到一家最便宜的客栈,他觉得很累很累。客栈里已住了一些客人,也都风尘仆仆的样子,多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不用问,他们都是来探监的。老鞋匠忽然心有所悟,什么也没说,住下了。一夜无话。
第二天正好是探监的日子。老鞋匠也随着他们去了。进了大门,在值班室做登记。老鞋匠报出市长的名字,他预感到他会在这里。不知为什么,自从看到这座监狱,他就预感到这里有玄机。果然值班人查了查,说有这个人,你是他什么人 老鞋匠说是他街坊。那人很和气,说你要见他吗 老鞋匠摇摇头,说麻烦你告诉他,有个老鞋匠在外头等他,一直等到他出来。值班人员目送他走出监狱大门,有些不懂。
老鞋匠回到镇里,仍住那家小客栈。
他在心里想,看来还得重操旧业。
从此,这个小镇子上有了一个鞋匠。
三口井常有一些远方来探监的人。
他们的鞋子都走坏了。
(节选自《天下无贼》,有删改)
文本二:
时间·温情·传奇
阎晶明
赵本夫如此挥霍短篇小说特别要抓紧的时间,的确是一种极大的冒险,因为这很容易和长篇小说概相混杂,变成一场没有技巧的讲述。但我们又的的确确看到,赵本夫的短篇有着很强的小说性,在看来,依靠的是当代小说最应具备也十分难得的两条要素:温情的基调和传奇的故事。
支撑这种种温情得以发散的,是赵本夫总能够从平凡人物身上发现传奇性,而所有这些传奇,因为很长的历史和人生的时间跨度,所以就不会是一种奇闻怪志的夸张,而是传奇的和平庸的人生都会遇到的经历;又因为有温暖、同情、怜悯、仗义的情感流溢,这些传奇就不会是奇异故事的渲染,而成为一场间情怀的真诚表达。
(节选自《南方文坛》,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三口井一号和他是有缘的”,这里暗示了老鞋匠其实知道三口井一号是一座监狱。
B.“收工时差不多都把它忘了”,实际上老鞋匠并未忘记写着“三口井一号”的小纸片。
C.“市长也是这里的常客”一段,交代了老鞋匠和市长之间的关系,是对情节必要的补充。
D.赵本夫的短篇具备温情基调和传奇故事,发掘平凡人物身上的传奇性,文本一就是如此。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三段连用三个“伴随着他”形成排比,说明小纸片上的内容引发了老鞋匠强烈的好奇心。
B.“走了两年多,走了几千里路”一句强调老鞋匠一路上走的时间和距离,体现寻找“三口井一号”的艰辛。 C.文本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老鞋匠,如第八段从神态、言行、心理等角度来表现老鞋匠知道市长出事后的反应。
D.文本结尾处运用留白,并未完全交代老鞋匠和市长的结局,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意蕴丰富。
8.请结合文本分析老鞋匠的人物形象。(6分)
答:
9.文本二的标题“时间·温情·传奇”,是对文本一特点的高度概括,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教与壮士往墓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明年,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威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教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额侯。……”
(节选自《史记·卫青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B.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C.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D.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明年”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的“明年”含义不同。
B.“裨王”古代指匈奴小王,“得右贤裨王十余人”即汉军捕获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
C.“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中的“拜”,指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D.“麾下”原来指将帅指挥用的旗帜,后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卫青因姐姐遭嫉妒而受牵连,招来杀身之祸,幸好有朋友相助,逃过一劫。
B.卫青有才干,受到汉武帝青睐,曾担任过建章监、轻车将军、发干侯等官职。
C.卫青奉命率兵攻打匈奴,胜利而归,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率各军。
D.卫青没有贪奢之心,汉武帝要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他却以儿子们无功而推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4分)
译文:
14.卫青率汉军攻打匈奴是怎样取胜的 结合文本简要概述。(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双井茶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①。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②。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③。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④。
【注】①风日:风景阳光。玉堂:翰林院。苏轼被贬黄州时曾萌生过“江海寄余生”思想,应召还朝任翰林院学士后,又卷入政治漩涡。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②东坡旧居士:指苏轼。斛:古代的量器,十斗为一斛。泻明珠:说苏轼赋诗作文似明珠倾泻而出。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中有诗句“诗成珠玉在挥毫”。③云腴:指茶叶。硙:研制茶叶的碾具。罪罪:指茶粉末纷飞。④黄州:北宋元丰年
间被贬之地。五湖,相传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并劝文仲离去:“可与其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文仲不信,终成剑下鬼。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联写翰林院不受风吹日晒,宝书如林,森然罗列,很有气派,为后文写人蓄势。
B.前两联,“天上”写翰林院学士地位清贵,旧”写苏轼由罪臣变成了翰林院学士。
C.联化用杜甫诗句夸赞东坡的才学,“泻”字描写东坡挥笔为文的情态,极为传神
D.同时提“士”的伤心事,旨在写苏轼官路坎坷。16.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颈联的表达效果及作用。(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班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
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 , ”。
(3)《赤壁赋)中,苏轼用“ , ”。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
的迷惘惆怅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明代诗人李东阳用寥寥数笔,便将一座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古城吉州描绘得生动传神,令人 ① 。
江西吉州山川秀美,自古有“八景”美誉。以赣江中的白鹭洲书院和青原山净居寺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成为古城人口耳相传的“智水仁山”。除了 ② 和丰富人文,吉州的红色印记也 ③ 。
进入陈列馆序厅后伴随左右两边描绘红军主力和吉安工农武装“九打吉安”的战斗场景而位列中间的展现吉安儿女冲锋陷阵的革命形象的四组令人震撼的浮雕首先映入眼帘。展厅的重点为二楼的“九打吉安”部分。从1929年10月至1930年10月,红军发起了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第九次攻打吉安取得重大胜利。“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毛泽东这段诗词气势磅礴,记录下 t打吉安的历史背景。九打吉安的胜利,为中央苏区开辟了广阔的疆域。红一方面军攻克吉安后乘势克多县,为中央根据地的框架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 ② ③
19.语段开篇引用李东阳的诗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深入“三害”第一线,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斗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焦裕禄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跑遍了兰考县 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掌握了“三害”的发展规律。由于长期劳累、积劳成疾, ① 。直至肝癌晚期, ② 人们发现焦裕禄的衣服上第二、第三个扣子一直不扣,后来才知道,这样方便他把手伸进去,摁住肝部,压迫止疼。在办公室,钢笔、鸡毛掸子、茶杯盖都成了他用来压迫肝部的工具,时间长了,他竟把藤椅顶出了个大窟窿。弥留之际,他向组织提出 ③ ,以便看着兰考人民把“三害”治好。
21.下列四处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铁凝是中国作协主席,她的作品曾经6次获“鲁迅文学奖”等国家级文学奖。
B.杜甫在《登高》中使用了“风”“猿”“飞鸟”“落木”“江水”“酒杯”等意象。
C.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
D.“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二十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成为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学习”。
中国的古诗文中蕴含着诸多有关学习的启示。孔子曾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明了应多学习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身不足;孟郊在《劝学》中写道“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阐述学习的作用;朱嘉在《读书之要》中提到“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体现了学习要讲究方法…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大联考
语文
参考答案
1.D(“借‘善’可实现完满人性”张冠李戴,原文表述是“‘神’的层级以……就已实现人性的完满”。)
2.C(“成为理想人格的最高标准”文中无依据。)
3.D(“含义相同”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信的层级’与‘有诸己’相若”。)
4.①共同之处:“游于艺”和“成于乐”均有助于促成人的自由快感。②不同之处:“游于艺”所体验到的快感,一般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把握而获得;“成于乐”所体验到的快感则直接与人类个体的内在精神相关联,能直入人心,有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每点2分,意对即可)
5.①了解艺术与音乐,培养丰富情感,“成于乐”与“游于艺”相互配合,以便造就理想人格。②我们可以从善、信、美、大、圣、神这六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以善为本,遵从仁义原则,追求仁义之美,充实而有光辉,崇仁尚义,实现人性的完满。(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6.A(“暗示了老鞋匠其实知道三口井一号是一座监狱”曲解文意,根据后文“却让他吃了一惊,原来他发现这里是座监狱”,可知老鞋匠原先并不知道三口井一号是监狱。)
7.C(“言行、心理”错,第八段没有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8.①有情义:老鞋匠是看着市长长大的,市长一直默默陪伴他,两人相处淡泊,但情谊深厚。②执着:老鞋匠坚持要找到“三口井一号”,即使长途跋涉,路程艰辛。③关心市长:老鞋匠让值班人员转告市长,他会一直等市长出来,他认为市长是一时误入迷途,会洗心革面的。(每点2分,意对即可)
9.①文本一的时间跨度较长,但并未细致地去写每一个时间段发生的事,详略得当,为表现人物曲折的经历和性格的变化创造了条件。②小说充满了温情:老鞋匠对市长的默默守护,市长和老鞋匠的深厚情谊,让读者感受到温情。③小说中的情节具有传奇色彩:开头出现的“三口井一号”的纸条,老鞋匠对三口井一号的寻找等传奇性的巧合,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反思。(每点2分,意对即可)
10.C(原文标点: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11.A(含义相同,都是第二年的意思。)
12.B(“卫青担任过轻车将军、发干侯”于文无据。)
13.(1)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协同壮士一起前去把他抢夺出来,卫青因此得以不死。(“取”“以故”“得”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天子说:“我并不是忘了各位校尉的功劳,如今本就想办这件事。”(“诸”固”图”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先是兵分几路,各军一齐攻打匈奴。②接着找准时机,汉军趁夜包围右贤王。③再趁有利形势开展抓捕,在右贤王大惊逃跑时,汉军捕获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男女民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数千万头,于是卫青便领兵凯旋。(每点1分,意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的春天,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得以进宫,受到皇上宠幸。皇后是堂邑大长公主的女儿,没有生养儿子,心怀嫉妒。大长公主听说卫子夫受到了宠幸,怀孕了,就嫉妒她,于是派人抓捕了卫青,想要杀掉他。卫青的朋友骑郎公孙敖协同壮士一起前去把他抢夺出来,卫青因此得以不死。皇上听说了这事,就把卫青召来做了建章监,加侍中官衔。第二年,汉朝命令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兵高阙;卫尉苏建担任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担任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担任骑将军,代国相李蔡担任轻车将军,他们都归属于车骑将军统领,全部出兵朔方;大行令李息、岸头侯张次公担任将军,出兵右北平:各军一齐攻打匈奴。匈奴右贤王抵挡卫青等各路军队,以为汉朝军队不可能进抵这里,饮酒饮得大醉。汉朝军队夜间赶到,包围了右贤王,右贤王很惊慌,连夜逃跑,仅仅带着他的一个爱妾和几百名精壮骑兵奔逃,冲破包围向北跑去。汉军轻骑校尉郭成等人追逐了几百里,没有追上,抓到了右贤王属下的十多个小王,男女军众一万五千多人,牲畜几千几百万头,于是率领军队回归。到了边塞,天子派了使者手持大将军的印信,就在军中任命车骑将军卫青为大将军,各位将官全都率军归属大将军统领,大将军确立官号之后回朝。天子说:“大将军卫青亲率军卒,出师大获全胜,俘虏匈奴十多个王,加封卫青六千户食邑”又封卫青的儿子卫伉做宜春侯,卫青的儿子卫不疑做阴安侯,卫青的儿子卫登做发干侯。卫青坚持辞谢说:“我有幸能在行伍间任职,有赖陛下的神威圣明,我军大获全胜,这都是各位校尉奋力征战的功劳。陛下施恩已加封我了。我的儿子们还很年幼,尚未立下劳苦之功,蒙皇上分给土地封他们做三个列侯,这不是我为官行伍间用来劝勉将士奋力征战的本意。卫伉他们三个怎么敢接受封赏呢!”天子说:“我并不是忘了各位校尉的功劳,如今本就想办这件事。”于是诏令御史说“护军都尉公孙敖三次跟随大将军出击匈奴,时常协调各军,配合校尉俘获匈奴王,划一千五百户封公孙敖做合骑侯。都尉韩说跟随大将军出兵窳浑,攻到匈奴右贤王的王庭,在大将军指挥下拼搏奋战,捕获匈奴小王,划一千三百户封韩说为龙额侯。……”
15.D(“旨在写苏轼官路坎坷”错误,旨在嘱望苏轼不忘旧事,效法范蠡,功成身退,表达出对友人前途的担心。)
16.①运用对比,将研磨成的细洁的云腴茶粉末与细细的雪花相比;②写出了所送之茶的美好,显示出诗人送茶的诚意和二人友情的真挚;③照应标题,为下文规劝朋友做铺垫。(每点2分,意对即可)
17.(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3)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示例:①心驰神往②旖旎风光③熠熠生辉(心驰神往:心神飞快地被吸引了去,形容对于不平凡的人或事的一种急切、热烈向往的心情。旖旎风光:形容景色柔和美好。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填写①处时,注意“生动传神”“令人”等关键信息。填写②处时,注意“八景”“除了”等关键信息;填写③处时,注意“红色印记”及后文内容。每空1分,符合语境的成语均可。)
19.①诗句描绘了山水环绕、绿意盎然的吉州城,引出下文对吉州的风景和红色历史的描写;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每点2分,意对即可)
20.进入陈列馆序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组令人震撼的浮雕:中间两组展现的是吉安儿女冲锋陷阵的革命形象,左右两边浮雕描绘的是红军主力和吉安工农武装“九打吉安”的战斗场景。(4分,酌情给分)
21.A(A项和文中引号都表特定称谓;B项表强调;C项、D项,直接引用。)
22.①他的肝病不断恶化②他依然坚持工作③死后把他埋在沙丘上(每空2分,意对即可)
23.【写作指导】材料的中心在于“学习”,对此,我们可以联系古诗文中的句子展开对学习的目的、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等方面的思考和立意。“在二十大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则要求考生在写作时还应联系当下,不可脱离实际泛泛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