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5 21: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和残翅的昆虫(下图),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特别多?
新课导入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1850年考察
1950年考察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蠖
( 浅色个体占多数)
黑褐色树干上的桦尺蠖 (深色个体占多数)
工厂煤烟弥漫
树皮染成黑褐色
1
2
1.体色存在变异:
浅色
深色
2.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长满地衣的灰白色
煤烟熏成黑褐色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1850年
1950年
环境颜色:
长满地衣的灰白色
煤烟熏成黑褐色
桦尺蛾常见体色:
浅色
深色
进化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科学家做了这个实验:
数量相等的浅色桦尺蛾和深色桦尺蛾;
放在黑褐色树干上;
远距离观察;
爱吃桦尺蛾的鸟飞过后......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的动物,不易被捕食者发现,更容易生存下来。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1.体色存在变异:
浅色
深色
2.生活环境发生变化:
长满地衣的灰白色
煤烟熏成黑褐色
(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3.体色与环境相似的个体不易被天敌捕食,得以生存和繁衍。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浅色
深色
进化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桦尺蛾体色进化实例)
与周围环境色彩非常相似的体色称为保护色。
冬天的雷鸟
长满地衣树干
上的桦尺蛾
动物保护色是怎样形成的呢?
探究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一、提出问题:
二、作出假设:
动物体色存在变异;
其中一种体色与环境颜色相似;
动物生存环境中有天敌。
三、制定计划:
多种颜色小纸片;
模拟
某种颜色底板;
模拟
学生扮演“捕食者”。
模拟
各色圆形纸片模拟
同种生物不同体色的变异个体
1.材料用具
绿色底板
模拟
“生活环境”
二、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捕食者”
“捕食者”
“捕食者”
“捕食者”
“捕食者”
组长
2.人员分工
检查、准备小纸片和记录小纸片的
颜色和数量。
通过转身取小纸片
模拟捕食“猎物”过程。
二、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3.模拟捕食
①组长将100张圆形纸片均匀放在绿色背景板上,作为该“生活环境”下的第一代生物。
②将背景板放在旋转台上,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旋转。
(随机分布)
③每位“捕食者”分别转身15次,完成“捕食”,各取走15张纸片。
二、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3.模拟捕食
①组长将100张圆形纸片均匀放在绿色背景板上,作为该“生活环境”下的第一代生物。
②将背景板放在旋转台上,以一定的速度匀速旋转。
(随机分布)
③每位“捕食者”分别转身15次,完成“捕食”,各取走15张纸片。
(随机拿取)
④剩余的25张纸片为第一代的幸存者。
⑤每代的每个幸存者补充3张颜色相同的圆形小纸片。
二、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绿色环境下
第一代开始数目
绿色环境下
第一代幸存数目
绿色环境下
第二代幸存数目
绿色环境下
第三代幸存数目
(五)得出结论
二、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不同的体色
与环境颜色差异较大
与环境颜色接近
被捕食
繁殖后代
保护色
捕食者
捕食者
小 纸 片 有 多 种 颜 色 ;
与 底 板 颜 色 差 异 大 的 小 纸 片 易 被 同 学 发 现 被 拿 取 ;
与 底 板 颜 色 接 近 的 小 纸 片 不 易 被 同 学 发 现 得 以 保 存 下 来 ,数 量 最 多 。
5.得出结论
动 物
体色变异;
环境
动 物
天敌
环境
动 物
天敌
捕食
动物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成为保护色。
泥土中的蛙
绿叶中的蛙
落叶中的蛙
苔藓中的蛙
夏天的雷鸟
冬天的雷鸟
枯叶蝶
竹节虫
兰花螳螂
拟态:
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
蜜蜂
珊瑚蛇
箭毒蛙
警戒色:
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
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
三、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的繁殖能力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一头雌象一生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 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900万头。
三、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生物种间的斗争
生物种内的斗争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三、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才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
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遗传。
一切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物
变异1
变异2
变异3
变异4
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三、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生物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死亡、被淘汰)
(生存、被保留)
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
(死亡、被淘汰)
(生存、被保留)
(有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
(不利于生物自身的生存)
三、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
进化的内因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地进化。
进化的外因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自然选择
三、自然选择学说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三、自然选择学说——案例一
你能尝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吗?
长颈鹿的原始祖先
后代个体有颈长的
后代个体有颈短的
环境改变,缺乏青草
适应环境
颈长的逐代积累
生存下来、繁殖后代
不适应环境
死亡、淘汰
现代长颈鹿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遗传变异
颈短的死亡、淘汰
三、自然选择学说——案例一
三、自然选择学说——案例二
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为什么无翅和残翅的昆虫特别多呢?
原始
昆虫
残翅
有翅
无翅
海岛、大风大浪
残翅
√生存
√生存
×淘汰
无翅
过度繁殖
遗传变异
生存斗争
适者生存
死亡
残翅
无翅
继续
积累
继续
积累
三、自然选择学说——案例二
青霉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由于人们使用青霉素过多,有些治病细菌就不再受青霉素的影响了。请分析这一现象的原因。
致病细菌
不能抵抗
青霉素
能抵抗
青霉素
被杀死
生存
遗传变异
不能抵抗
青霉素
能抵抗
青霉素
被杀死
生存
知识梳理
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
(1)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 )
(2)有些动物如箭毒蛙,它们在绿色的森林中格外绚丽夺目,很容易被其他生物发现,但仍然存活至今。这种现象不能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
×
×
1.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课堂练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