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3单元检测: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必修3单元检测: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03 06:5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必修3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 5分,共50分)
1.下图为武广高铁耒阳站,它的造型别致,像用钢架托起的一张纸,这最有可能是为了纪念(  )
A.蔡伦 B.郭守敬 C.李时珍 D.贾思勰
2.《武经总要》中记载有一种称为“霹雳火球”的武器,其点燃后“开声如霹雳”,用以放烟熏敌,可对付敌方挖地道攻城。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
A.地道战很频繁 B.普遍使用地雷
C.进入热兵器时代 D.出现火药武器
3.北宋政府派往高丽的徐兢,归国后著有《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记述了在狂风巨浪中的中国船只,每当阴晦天就用指南针辨识航行的方向。这一史实说明(  )
A.指南针已经向东传入朝鲜半岛
B.宋代航海中已经普遍使用指南针
C.指南针是由朝鲜人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的
D.指南针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马克思称中国的位值制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这种位值制是(  )
A.二进位值制 B.五进位值制
C.八进位值制 D.十进位值制
5.康熙帝在为其所主持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21·cn·jy·com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
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
6.1976年美国科学家弗里德曼说:“三四千年前,我们这里还是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而中国大陆已经出现精美的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可以为此话作例证的是(  )
A.望远镜 B.浑仪
C.圆周率 D.显微镜
7.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B.统治者的政策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科学家的刻苦、奉献精神
8.《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的三百多首诗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
A.西周至春秋中期 B.夏朝至隋唐
C.西汉至隋唐 D.秦朝至明清
9.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所指(  )21cnjy.com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为屈原遗作中爱国志向所感叹[21世纪教育网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21世纪教育网
10.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国力的强盛
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
11.王国维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社会的发展是表达方式日益丰富的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新的表达方式比旧方式更方便、灵活21世纪教育网
C.社会发展的成果必然要通过新的方式来表达
D.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
12.以下四句诗词,风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C.“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D.“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1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版权所有:21教育】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4.推断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最为可信的证据是(  )
A.权威观点  B.文献记载 C.考古发现  D.民间传说
15.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为(  )
A.楷书 B.隶书 C.行书   D.草书
16.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文人画  B.山水画  C.花鸟画 D.油画
17.在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中,有一幅传世名画,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形式优美,宛如飞虹。这幅画反映了(  )
A.魏晋的文人个性 B.唐朝的经济繁荣
C.北宋的风土人情 D.明清的商业兴盛
18.下图是第三届中国民间艺人节上的两幅作品,它们反映的风格是(  )
A.文人意趣 B.宫廷生活 C.民间风情 D.战争风云
19.“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20.下列是我国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生活照和舞台艺术照。关于梅先生所表演的艺术,理解错误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歌舞并重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二、非选择题(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6分,共50分)
21.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项目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数量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面向21世纪的科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6分)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7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5分)21·世纪*教育网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杜甫的诗有“诗史”之称。《春望》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材料二 宋代铸造铜钱和铁钱的数量相当大。据《宋史·食货志·钱币》记载:“皇祐(1049~1054年)中,饶、池、江、建、韶五州铸钱百四十六万缗,嘉、邛、兴三州铸大铁钱二十七万缗。”“江、池、饶州,建宁府四监,岁铸钱百三十四万缗,充上供;衡、舒、严、鄂、韶、梧州六监,岁铸钱百五十六万缗,充逐路支用。”www-2-1-cnjy-com
材料三 (鲁提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摘编自《水浒传》,书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来源:21cnj*y.co*m】
(1)联系《春望》简要分析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诗在题材方面的特点。(6分)21*cnjy*com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铸钱数额巨大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判断宋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货币是铜(铁)钱还是白银?简要说明理由。(6分)2-1-c-n-j-y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文化首先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虑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在文化政策上,唐太宗李世民与以魏征为首的儒生官僚集团,不仅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而且在文艺创作上积极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性,在意识形态上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决不推行文化偏至主义……对待文化人,唐王朝也采取较为宽容的姿态,儒学可被嘲讽,诗人作诗也少有忌讳。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观察下列两幅宋代的绘画作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文化气派宏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画的艺术特色,归纳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6分)
(3)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特点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及理解能力。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他是湖南耒阳人。郭守敬是元朝的天文学家,李时珍是明代的医药学家,贾思勰是北魏时期的农学家。因此判断应该选A项。
2.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材料中虽有“地道攻城”,但未有“频繁”的说法,A项错误;B项中“地雷”不符合“放烟熏敌”的信息;C项是近代以来从西方开始的。题干仅表明了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3. 答案:B
4.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中国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它简捷、明快、便于计算,所以受到如此称赞。
5.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能力。题意强调了自明朝末年以来天文算术的衰微,故选D项。
6. 答案:B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注意题干信息“天文仪器和完善的历法”。C项为数学成就,而望远镜和显微镜是近代由西方人发明创造的。
7.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能力。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是多方面原因决定的,A项综合了政治、经济等因素,是根本原因;B、C、D三项只是某一方面的原因,不是主要因素。2·1·c·n·j·y
8. 答案:A
9.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司马迁的言辞之间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佩,A、C、D三项均与此意不符,B项较为准确。  21*cnjy*com
10.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本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西汉国力的强盛造就了文化的恢弘气势。
11. 答案: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王国维重在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并不是说诗歌已不适宜表达人们的感情。
12. 答案: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比较、分析能力。B项是李清照的词作,体现了婉约风格;A、C、D三项分别是苏轼、岳飞、辛弃疾的作品,均体现了豪放的风格。
13. 答案:A 点拨:明清时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兴起,《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实际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形象,紧箍咒实际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
14.答案:C 点拨:考古发现属于第一手资料,不带有主观性,最为可信。
15. 答案:A 点拨:读图可知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这是楷书的特点。
16. 答案:A 点拨: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17. 答案:C 点拨:仔细阅读材料,可以看出这幅画是《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风土人情。
18.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两幅作品反映了丰富而自然的民间生活,显然B、D两项与之无关;文人画的特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这与图画的风格也不一样,可以排除A项。
19.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能力。注意题干中的“丑角”,表明这与京剧有关,A、B、D三项都是文学形式。
20. 答案:B
21. 参考答案:(1)分布在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
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
(2)火药帮助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差异:中国只局限于对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的记载,但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观测基础上的科学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21世纪教育网
点拨:第(1)问从材料一的数据可以看出很多都与农业有关;原因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3)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只是局限于天文现象的记录,而西欧更多的是在天文观测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律的总结。
22. 参考答案:(1)原因: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特点: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
(3)铜(铁)钱。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21教育网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及对文学作品特点的把握能力。第(1)问从杜甫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及唐诗的特点回答。第(2)问要分析宋代经济发展状况。第(3)问要了解掌握第一手历史资料的重要性,知道正史比文学作品的可信度更高一些。www.21-cn-jy.com
23. 参考答案:(1)唐朝文化政策开明,文艺创作上鼓励多样性,意识形态上三教并行,对文化人较为宽容。
(2)内敛、忧患和世俗化并存。两宋天下分裂、战乱频发的政治状况;商品经济的发展等。
(3)由奔腾开放到内敛忧患;由规范高雅到个性化、世俗化。(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
点拨:本题以唐宋文化的特点为主题,考查依据图文材料概括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认真阅读材料,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言简意赅。第(2)问通过两幅画考查宋代文化的整体特点及原因。对特点的归纳要注意宏观把握,通过两幅画的特点提炼出整体特点;对原因的分析要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第(3)问要依据所学知识,高度概括两个时期文化特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