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祁县第二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24 17: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晋中市祁县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表1示意我国某城市2014—2019年期间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题。
表1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常住人口(万人) 1442.8 1465.8 1591.8 1604.5 1633.0 1658.1
户籍人口(万人) 1210.7 1228.1 1398.9 1435.3 1476.1 1500.1
城镇化率(%) 70.3 71.47 70.6 71.85 73.12 74.41
1.根据表中资料推测,2014—2019年该城市
A.人口由净迁入变为净迁出 B.老龄人口数量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D.人口吸引能力较强
2.2016年该城市城镇化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行政区划调整
C.郊区城市化 D.逆城市化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该流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约为( )
A.7.5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4.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部分耕地转为林地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适当开荒增加耕地
D.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 与30°N附近地区相比,30°S附近人口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干热 B. 陆地面积狭小 C. 地形崎岖 D. 矿产资源匮乏
6. 受气候变化影响,推测未来人口数量将明显增加的地区是( )
A. 60°N附近 B. 30°N附近 C. 0°附近 D. 30°S附近
“积分入户”指外来人口取得政策规定分值后即可申请落户,是迁入地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有效方式,东莞市于2010年推出“积分入户”政策。下图为2010~2015年东莞市积分入户和外来人口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时段内,该地“积分入户”人数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来人口增加 B.经济增速变化 C.入户政策调整 D.居住条件变化
8.“积分入户”政策给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最可能是( )
A.拓展城市空间范围 B.加速人口老龄化 C.加大人口管理难度 D.提升劳动力素质
“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9题。
9.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河流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乡村“产居一体”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的工业生产与居住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互混合。下图示意浙江某山村“产居一体”单元模式的变化。完成下面10-11题。
10.影响该山村“产居一体”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土地 B.运输 C.集聚 D.市场
11.该山村单元模式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
A.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 B.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C.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的规模 D.改善乡村生态,提升人居品质
读某城市的成长模式图,完成下面12-13题。
12.有关图中城市内部结构变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弊病增多
B.政府在大城市周边地带修建了大量的廉价住宅
C.经济衰退使人们移住到城市的周边地区
D.为避免工业通勤路线太长,企业部门移往周边地区
13.该城市在成长过程中,下列现象最可信的是( )
A.交通问题更为严重 B.交通和信息变得重要起来
C.大气污染加重 D.城市和城市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读某城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和城市功能区付租能力示意图,完成下面14-16题。
14.表示工业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右图中能正确表示丙功能区理论付租能力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6.该城市为缓解停车难问题,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乙、丙、丁等功能区之间( )
A.人口密度的差异 B.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地租水平的差异 D.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8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陕西省地形总的特点是:南北多山,中部多川。从北向南构成三个各具特点的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关中平原以渭河平原为依托,贯穿其中的各级交通网连接全国,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陕南秦巴山地,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因此陕西又被称为“三秦大地”。
材料二下图为陕西省地理简图及2011年陕西省人口密度分布图。
(1)简述陕西省人口的分布特征。(4分)
(2)分析关中平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大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示意我国平原地区某大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的分布。2003年该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2012年增加到330平方千米。图2示意2003~2012年该城市老城区和新建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
(1)指出该城市老城区主要功能用地的变化特征。4分
(2)推断该城市2003~2012年间的城市化发展特征。6分
(3)分析该城市新建城区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城市问题。8分v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福建土楼聚落形成于宋元时期,经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达到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某地理兴趣小组研究发现,福建土楼从上至下多呈现“远山——近水——土楼——田园”的聚落格局,且多分布有井。下图示意土楼聚落生态选址。
(1)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福建土楼选址的合理性。(8分)
(2)试分析土楼中多分布有井的原因。(6分)
(3)分析“远山一近水一土楼田园”聚落格局的设计目的。(6分)
地理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B B C B A C D D A D
12 13 14 15 16
A B D B B
17.【答案】
(1)南北少,中部多;集中分布在渭河平原(关中平原)地区。4分
(2)降水量较多,气候条件优越;有渭河流经,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交通网络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水平较高。6分
18.答案:
(1)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大;工业用地减少了20%多。4分
(2)城市化发展特征: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6分
(3)环境恶化、资源危机,交通拥堵、治安恶化等多种“城市病”。人口负荷压力也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也急剧增加,城市空间逐渐变窄,绿化程度也逐渐降低,使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8分
19【答案】
(1)位于向阳山坡上,可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山坡上地势起伏较大,利于排水;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可减少冬季风的影响。8分
(2)提供生活用水;可以就近取水灭火;储蓄水源。6分
(3)布局在距山较远的缓坡上,地形较平坦(地质灾害少);临近溪流,方便居民日常取水;采用土楼的方式聚居,保障居住安全;毗邻耕地,充分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且方便耕作。6分
试题 第11页(共14页)
试题 第11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