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分析】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对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遣唐使是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面、理解能力都不强,但他们对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无限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材料分析与分组讨论,使学生初步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
个性:学生容易受到《西游记》的主导作用,在学习玄奘西行时,不自觉地引入唐僧及西游记的情节,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或纠正。
【核心素养】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等史实,了解他们在唐朝中外交往中的重要贡献;(史料实证)
2.识读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从整体上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时空观念)
3.研读相关史料,认识唐朝对外交流活跃的原因,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小组合作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培养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唯物史观)
5.认识唐朝的强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知道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人街”吗?(展示图片)
世界上很多国家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那你知道为什么叫作“唐人街”吗?与唐朝有什么关系?
师:唐朝时期国家统一、繁荣强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王朝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积极的对外开放、对外交流,那时唐朝在世界上拥有很高的声望,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师:出示《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和国家。
生:有陆路交通、海路交通;交往国家有日本、新罗、天竺、大食、拂菻等。师:唐朝海路交通发达,交往国家有 70多个,范围广泛。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的交流。
(设计意图:以西方称中国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唐人街导入,使学生产生共情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使学生在课的开始就感受到中外交往背后的人文渊源,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新课讲授
目录
01 遣唐使 —— 一船明月一帆风
02 鉴真东渡 —— 唐风洋溢奈良城
03 唐与新罗 —— 仿唐制度语唐音
04 玄奘西行 —— 历经艰辛求真经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 —— 一船明月一帆风
1.展示材料: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去)。”
——《日本书纪》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19页内容,说说日本为了去大唐采取的行动。
学生回答:派出遣唐使。
教师讲述: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使节到中国,称为“遣唐使”。
2.阅读材料思考:遣唐使是由什么样的人组成的呢?日本在遣唐使的派遣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日本官方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吕
人员素质高 特点:时间跨度长 派遣次数多 使团规模大
3.接下来我们来观察钱币:这两种钱币有何相似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唐朝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4.遣唐使在中国学习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提示:制度上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教育上设立大学,完善学制。建筑方面仿照唐朝长安城建造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今天的奈良);文化方面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生活风俗方面,饮食、服饰、茶道、端午节、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史料,使学生初步了解遣唐使。对材料的分析,使学生充分感受唐文化的吸引力。通过图文对比法,使学生形象生动感受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体会当时的中国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文化自信)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一定的评价总结(表格形式)。
k |B | 1 . c|O |m
目标导学二 鉴真东渡 —— 唐风洋溢奈良城
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唐招提寺图片)
2.教师简要介绍鉴真东渡的故事。(多媒体链接鉴真东渡的故事)
3.日本政府把鉴真塑像定为国宝,为什么(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PPT展示:鉴真的贡献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国向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原本计划投到东京和奈良,但是最后被中国人阻止了,当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反对这样的一个计划,因为唐招提寺在那里,会毁坏中国在日本的古建筑遗产,最后才改为投放到广岛长崎,所以作为中日曾经文化交流见证的唐招提寺才保留了下来),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4.提出问题:鉴真东渡对日本的有怎样的影响?
教师指出: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5、问题:从鉴真六次东渡日本的史实中,你得出了什么启示?
学习鉴真矢志不渝、为实现理想、目标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故事的形式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过程及影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鉴真的品质精神,体会鉴真前往日本的巨大贡献,从中感受唐朝对外交流的发展)
目标导学三 唐与新罗 —— 仿唐制度语唐音
出示崔志远的头像,让学生猜国籍,出示他参加科举的经历,让学生再猜,用崔志远身平事迹,让学生感受到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设计意图:学生很有兴趣地猜测,同时老师追问:一个新罗人能在唐朝参加科举并为官多年,说明了唐朝有怎么样的政策?为后面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埋下伏笔)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讲述: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的目的。
提示: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3.提出问题:学生讲述唐与新罗交往的概况及特点
答案提示:概况: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双向交流。
4.教师接着提问:有何影响呢?
提示:(1)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过渡语:遣唐使、鉴真东渡显示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核心是唐文明传播日本,日本民族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敬重。那时候我们中国有没有主动向别的国家学习呢?(有,那就是玄奘西行)。
目标导学四 玄奘西行 —— 历经艰辛求真经
1.(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史料解读
材料:玄奘离国已久,怀念祖国的心情越来越迫切。戒日主和各国国王、广大的僧俗人民再三挽留他。鸠摩罗国王甚至表示只要他肯留下来,要为他建立一百所专院。无奈玄奘归国心切,留学求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说什么也要回国了。643年春天,西游十七年的玄奘辞别了戒日王和天竺的朋友们,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六百五十七卷佛经,启程回国了。
2.(多媒体出示问题: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学生抢答:天竺是今天的哪个国家(印度)
3.教师:相信我们大家都看过《西游记》,《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根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写成的神话小说,是虚构的,而玄奘西行是真实的。
【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组,等一会儿派小组代表来回答)
4.历史上的玄奘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提示:
相同:都去西天取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同:唐僧一路上有4个徒弟的陪伴,玄奘是独自一人去的;
玄奘到天竺取经、游学,住了14年。唐僧只是去取经书,拿到后回到唐朝才授课;
玄奘去印度时那里用的是竹简,唐僧拿的经书是用纸做成;
唐僧由释迦牟尼所教,玄奘由一位90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所教;
唐僧碰到的阻碍主要的妖怪,玄奘的阻碍主要是路途遥远,艰辛;
唐僧有懦弱无能,胆小如鼠,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听信谗言等弱点,玄奘则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5.唐僧与玄奘的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注意什么?
要学有所成,就要像玄奘学习,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有大量虚构的成分。历史与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当历史,历史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西游记中的唐僧引出玄奘,让学生了解小说和历史的区别。玄奘西行与回归路线图,形象生动的让学生感受到路途的遥远,艰辛,体会玄奘坚持不懈,不畏艰险的精神,将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6.出示《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想一想,他所走过的路线经过了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最终到了哪个国家?目的?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提示:西行取经,天竺游学,回国后译经,为中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由他口述,弟子整理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中亚、印度半岛、西域等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中国的开放包容还体现在对外来文化的改造吸收最后形成本土化,比如说佛教中观音菩萨是男的,然而传到中国就被改造成女性了,佛教要想在中国传开就必须获得支持,那么加入女性的神就容易产生广大女性的一种认同支持)
教师归纳总结:
7.拓展思考:鉴真和玄奘两位高僧的相同点有哪些?
(1)都是生活在唐朝的著名高僧。
(2)都是促进中外交往的杰出使者。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坚守理想、不言放弃的精神。
【拓展延伸】
(一)议一议: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活跃?
1.根本原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各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2.政策: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3.交通:唐朝时期海陆交通发达。(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4.人物: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
(二)唐朝的中外交往给你带来怎样的历史启示呢?
繁荣必须开放,开放促进繁荣。出示疫情期间的中外互助事实。放眼当今中国的中外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从唐朝的繁荣与开放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这启示我们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今天所学说说繁荣与开放的关系。通过启发式提问,培养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
三、课堂总结
让学生总结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要让学生明了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启迪。第一,我们必须具备安定团结的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政策,同时,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经济文化水平,这样才有条件投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其次,我们必须学习唐朝有着广博的胸怀,传播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善于吸收他国之长,为己所用,有容人之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