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是二战后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理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行使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从1950年起,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时支持新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1950年
10票
1970年
1956年
1960年
34票
51票
1971年
47票
80
1965年
99
24票
单位:年
60
117
127
132
76票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1年,首次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探究: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必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①中国是联合国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国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主要原因
毛泽东主席曾感慨地说:“是非洲的黑人兄弟们,把我们抬进的联合国。”
④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⑤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材料1-1:中国恢复联大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探究二:结合材料,说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1.对中国: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把中国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的政策彻底失败,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与影响。
2.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全球维和的关键力量
全球发展的动力源
全球减贫的最大贡献者
团结抗疫的践行者
绿色发展的实干派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敌对
正常化
材料一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 ——尼克松《不战而胜》
美国承认遏制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材料二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
材料三 随着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军费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处于停顿。
——《环球时报》2002年10月21日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
材料四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材料五 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1969年3月,苏军入侵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两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冰点。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这一切使中国人感到苏联已经蜕变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 ——摘编自《苏联的霸权主义》
20世纪70年代达到顶峰
转攻为守
转守为攻
中国
关系恶化
美国
苏联
美苏争霸
二战后美苏争霸
从美国来讲:
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
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
从中国来说:
1.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
2.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3.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
国家调整对外政策出发点是什么?
国家利益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阅读课本86-87页,制表完成此过程
时间 事件
1971.4
1971.7
1972.2
1979.1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正式建交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思考:“一个时代结束了”是指什么时代?“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时代?
中美隔绝对立的时代
、中美和解的时代
破冰之旅
1972年 ,中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常化的开始。
1972年2月22日,两国官员举行会谈,双方就台湾问题交换意见。
福特1974-1977
卡特1977-1981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
思考1:从建交公报中,你能看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是什么?
台湾问题
思考2:中国坚持的立场是什么?
一个中国的原则
1979年1月,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携夫人访美,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揭开了中美关系史的新篇章。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七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时,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以国家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2023年旅美大熊猫
“丫丫”的回国之路
1972年 中日两国政府签约仪式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亚信峰会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简称G20峰会),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参加的国际性会议,于1999年12月16日在德国柏林成立,旨在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2022年11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G20第十七次峰会,峰会主题为“共同复苏、强劲复苏”,当地时间2022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本次会议。
金砖国家峰会是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和中国五个国家召开的会议。自2006年建立以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已经走过了16年的光辉历程。在五国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人文交流日益密切,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合作成果,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维护国际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6月23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主持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主题为“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简称亚信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2014年5月21日在上海举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外交事业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日建交
21世纪
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发展国家间关系
加强国际合作
课堂小结
小结: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时期 主要成就 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正式建交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0世纪 50年代 1953年底,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时期 主要成就 影响
20世纪 70年代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时期 主要成就 影响
改革开放后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