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内容要点: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城市和商业发展、文学艺术成就,认识宋元时期繁荣的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认知提示: 正确认识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正确看待宋词与元曲,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解读:本课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分别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在“繁华的都市生活”这一部分, 教材首先描述了北宋开封大相国寺的繁华场面,然后介绍了宋代城内的娱乐兼商业场所一瓦子, 接着介绍了杂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是对传统节日的说明。通过这几方面的描述,我们能对宋元时期的都市面貌和市民生活有初步了解。其中“瓦子”和杂剧可视为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关于宋元时期的文化,本课主要介绍了宋词和元曲两种艺术形式。这两部分头绪多,教学时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立足核心素养,发挥育人作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提出更加明确了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需要构建历史思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巧用史料,培养学生历史素养
本课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史料的搜集与探究,以史料为载体,以问题为突破,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的分析,感知历史事实,感受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文化,从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创新学习方式,贴近学生生活
本课运用情景创设,学生各个社团活动的展示,厘清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立足当下所处的城市背景,理解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家国情怀的培育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意味着在历史教学中,要巧妙挖掘家国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树立文化自信,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12课的内容。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宋元时期的经济、政治,在此基础上,本课从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两个角度出发,探究宋元时期都市的繁华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身独特又鲜明的个性展现出又一文化发展的高峰。
【学情分析】
心理特点:七年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缺乏综合分析能力,但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有利于开展探究性学习。
知识水平: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宋元时期的政权变更及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都市和文化的认识则较为浅显。
因此,在教学中,要着重探究宋元时期都市文化昌盛的原因及文化繁荣的背景,从而巧妙构建逻辑联系。
【核心素养】
1、通过宋元时期的文献史料、图像史料与实物史料,了解宋元时期繁华的都市生活以及文化成就。(史料实证)
2、通过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成就,了解经济发展对社会和文化变革的推动作用。(唯物史观)
3、通过宋元时期的都市与当下的杭州做对比,理解时空的变迁与延续。(时空观念)
4、结合史料分析,解释世俗文化与市民生活的关系。(历史解释)
5、通过宋词与元曲的代表作品,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突出优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娱乐活动与经济繁荣和城市发展密切联系;掌握《资治通鉴》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PPT展示:
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中,有一幕令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朝鲜族姑娘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举起国旗。这本来是十分令人动容的景象,然而部分韩国人的关注点却在别的地方,他们指责中国抄袭韩国服饰文化,大搞文化掠夺,使用了韩服服饰。但其实,朝鲜族的服饰本来就是那个样子,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韩国这个国家,朝鲜族姑娘都会那么穿。“韩服事件”折射出部分韩国人的文化不自信!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学者汤因比
教师提问:能够吸引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宋代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体会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感悟文化自信)
2、【播放视频】:《宋代社会生活综述》, 宋代社会城市生活是什么样的景象?在宋词元曲的创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呢?
二、新课讲授
目录:(大单元整合)
01、繁华的都市生活 —— 休闲娱乐丰富多彩;
02、宋词和元曲 —— 文学双壁经典流传;
0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史学成就闪耀华夏;
目标导学一: 繁华的都市生活 —— 休闲娱乐丰富多彩;
1.阅读教材,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宋元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吗?
材料一:《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材料三:应知汗八里城(即元大都)内外人户繁多,有若干城门即有若干附郭。此十二大郭之中,人户较之城内更众。郭中所居者,有各地来往之外国人,或来入贡方物,或来售货宫中。所以城内外皆有华屋巨室,而数众之显贵邸舍尚未计焉……”
——《马可·波罗行纪》
提示:宋元时期有很多大都市商业发达,如开封、临安、大都等。
2、【播放视频】北宋开封;教师:下面我们就以北宋开封的大相国寺为例,来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华。
(1)多媒体展示图片: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大相国寺繁华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①表现一: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②表现二: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③表现三:元宵节时,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3.【材料研读】你从以下史料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泠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市西坊内三桥巷名大瓦子,旧呼上瓦子……石碑头北麻线巷内则曰旧瓦子。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九
料二:汴京粱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
——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提示:宋元时期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4、【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了和平局面。
材料二: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北宋都城开封城内坊区街道开满店铺,甚至在宫城和寺庙附近,也是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夜市尤其著名。
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万户以上的城市有50个,其中临安人口过120万,开封人口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城市。
——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讨论归纳小结:
(1)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为日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政府重视并鼓励商业的发展,取消了影响商业发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从而使宋代的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3)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设计意图:感受北宋开封的吃、住、行,由此反映宋元时期市民生活的繁荣与昌盛。学生通过解读史料,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而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播放视频】《瓦子》(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你能用图形表示出瓦子和勾栏的关系吗?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1: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材料2: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第一,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
第二,从瓦子的内容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
6.教师接着提问:北宋这些场所都有哪些活动?
(1)展示图片:
(2)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还有艺人表演: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还有买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摊位,还有剃头、算卦的,十分热闹。
7.教师讲述: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更为发达,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处,城外还有十多处瓦子。
8.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及其发展状况如何?
提示:
杂剧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市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元朝南北统一后发展,元杂剧传入南方,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广大民众所喜爱。
出示图片:
9、阅读王安石《元日》,结合课文,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节日是 ?诗中隐含了哪些习俗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提示:春节,有燃放炮竹、饮屠酥酒和换新桃符。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10.【材料研读】多媒体展示材料及图片,看看宋元时期还有什么节日?
材料一: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乙卯重五诗》
材料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水调歌头》
材料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提示:中秋、元宵节、端午节。
(设计意图:了解宋元时期的节日,运用诗词对传统节日的描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下的节日习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22.【拓展延伸】:舌尖上的宋朝
目标导学二: 宋词和元曲 —— 文学双壁经典流传;
(一)宋词
1.多媒体音频展示(多媒体播放诗歌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词牌。到宋代,在内容方面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风格多样,内容广泛。词的特点:①一种新题诗歌,句子长短不一,也有长短句,便于歌唱;②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红》《蝶恋花》等。
内容变化:①北宋前,内容大多是描写女性伤离怨别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②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格多样,内容广泛。
代表人物: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设计意图:了解宋元时期的节日,运用诗词对传统节日的描述,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下的节日习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3.(多媒体展示学生搜集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请同学们阅读这些词,体会并说说他们各自的词风。
提示:
(1)苏轼;①词风豪迈而飘逸,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②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2)李清照:词风委婉、细腻、清秀;北宋灭亡之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之后通过描写个人流离不定的生活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忧患感情。
(3)辛弃疾:①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②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师:(过渡)古代文学的阆苑中,唐诗宋词并称双绝,成为一代文学之胜,那元朝主要文学形式是什么呢?(元曲)
(二)元曲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元杂剧是怎样一种艺术?
提示:
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教师接着提问,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谁?代表作是什么?
提示:关汉卿的《窦娥冤》。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他多才多艺,了解民间疾苦,熟悉民间语言,使得他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昂扬的斗争精神。
3.知识拓展:教师讲述《窦娥冤》的故事。
提示: 《窦娥冤》描写了一个与婆婆相依为命的年轻女子窦娥,遭受无赖陷害,反被受贿的貪官判处死刑。窦娥无处申冤,临死发出誓愿:要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她的誓愿感天动地,竟然实现。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愤怒地鞭挞了黑暗势力。
(设计意图:通过《窦娥冤》这一元曲作品,投射出元曲产生背景及主要的元曲代表作,展现元代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4.教师接着提问: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谁?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是谁?
提示:
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5、【活动探究】:繁华的市井生活与繁荣的市俗文化之间有何关联?
总结:社会安定,经济强盛,人口增多,市民阶层壮大,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更追求精神文化上的繁荣发展,由此,市俗文化的繁荣发展。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由繁华的都市生活与昌盛的文化两大内容组成,在课堂最后,通过一则探究活动,构建两者之间的联系,落实核心素养。)
目标导学三: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史学成就闪耀华夏;
1、教师:在我国浩瀚如烟的史学著作中,有堪称“史学双壁”和“史学两司马”的两部史书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著的《史记》;另一部就是司马光著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神宗时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后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2、【播放视频】《资治通鉴》 ,说一说《资治通鉴》的内容、目的、评价?
提示:(1)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朝代。
(2)《资治通鉴》的意思:“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3、【知识拓展】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宋代著名的书法家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的书法各有新意,人称“宋四家”。元朝赵孟颥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凤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山水、花鸟和凤俗画的创作中。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画面上的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颛,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称赞他的画属于“神品”。
4、【素养提升】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呢?
三、课堂总结
本课向我们展示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面貌,介绍了宋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阐释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宋元时期文化灿烂,文学方面,词和戏曲在这一时期发展成熟,并产生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面对祖国优秀而悠久的文化与传统,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奋发努力,振兴祖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检测
1.(2022·湖北孝感·一模)宋初在都城东京实行坊市分离、四周设围的坊里制。但随着商品经济及贸易之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坊墙因阻碍商品交换而被拆除,但宋廷要求在三更以前结束买卖。到徽宗时,夜市迅猛发展起来,甚至在繁华商业区完全取消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如去闹处,通晓不绝”的现象。这表明
A.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 B.统治者定都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
C.封建制度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D.市坊分离、严禁夜市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宋初在都城东京对商业活动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逐步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的限制,由此得出经济发展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政策,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宋朝定都东京考虑到经济因素,而是指出定都东京之后经济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封建制度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反而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政策的调整,排除C项;“市坊分离、严禁夜市”反映了宋朝前期在都城东京实行的经济政策,但是没有体现此后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关汉卿《牡丹亭》
C.顾恺之《女史箴图》 D.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因此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王羲之的作品是《兰亭集序》,A不符合题意;顾恺之的作品是《女史箴图》,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的代表作是《红楼梦》,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科举考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依据“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可见,材料意在说明元代戏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元朝统治者终止科举考试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专心于戏曲创作,由此可见这是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A正确;题干主旨是说明元代统治者废止科举考试而促使知识分子从事戏曲艺术创作,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或元朝的行省制度,BC排除;题干反映的不是科举考试的需要,而是反映元朝统治者终止科举考试的客观影响,D排除。故选A。
4.(2021·江西省靖安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水浒传》中描写道:“梁山好汉鲁智深与兄弟逛街,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他们到的地方是
A.瓦子 B.大相国寺 C.邸店 D.坊市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这条街上不仅有人说书唱曲,杂耍表演,还有人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开封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内有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勾栏内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等;瓦子内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A正确;大相国寺举行庙会,有商品交易,有各种表演,但有烧香拜佛的,题干中没涉及,B排除;邸店是供住宿的,C排除;坊为住宅区,市交易区。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住宅,D排除;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