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自测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自测卷(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4 18:1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总分
得分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1.我们一回到家就看见奶奶正(zhēng zhèng)在准备做正(zhēng zhèng)月十五要吃的元宵,别提多开心了!
2.还是从西藏那个僧(sēng zēng)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3.在高耸的山脉(mò mò)上,他们俩含情脉脉(mò mài)地看着对方。
4.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nǎng nāng)的声音。
二、看拼音,写词语。(4分)
luò tuo xì nì nóng chóu tān fàn
( ) ( ) ( ) ( )
chén cù shuǐ gāng qī xī rán fàng
( ) ( ) ( ) ( )
三、写同音字。(8分)
jiǎo 水( ) ( )步 ( )拌 牛( )
hè 祝( ) 恐( ) ( )色 附( )
zhōu 腊八( ) ( )全 小( ) 非( )
yàn 鲜( ) 讨( ) ( )子 难以下(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造句。(10分)
两( )三( ) 截( )不( ) ( )( )结彩
糊糊( )( ) ( )不( )已 哄( )大( )
( )( )所求 青( )獠( ) ( )( )更新
造句: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4分)
1.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
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
4.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改成“把”字句)
2.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写句子)
4.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扩写句子)
七、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1.《北京的春节》一文是按 顺序描写的,作者在介绍新年时,总体上是从 、 、 三个角度来描绘地道的节日风俗的。
2.《寒食》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杰出的 诗,作者巧借 ,对时政予以讽刺。
3.《迢迢牵牛星》这一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十五夜望月》中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了 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
作好了铺垫。
八、你知道下面习俗的寓意吗 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4分)
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1.过年的时候吃鱼:
2.过年时把“福”字倒着贴:
3.过年的时候吃元宵:
我还知道:
九、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 请填一填。(3分)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
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
6.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十、课内阅读。(13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句)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这三段话是按照 顺序记叙的,主要写了 和 这两天发生的事。(3分)
2.用“ ”画出文中起过渡作用的语句。(1分)
3.选文第1自然段围绕“ ”一词来写,第1句话与后面几句话是 关系。(2分)
4.选文第3自然段中,关于春节作者列举了哪些人的活动 作者这样选材,你有什么看法 (3分)
5.用简练的语言写出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6.结合选文内容,从三个方面写出“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的原因。(2分)
十一、课外阅读。(9分)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 )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橱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14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着腊八粥,( )为了供佛,( )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 )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给淡忘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分)
2.作者笔下的腊八粥包括( )。(多选)(2分)
A.糯米
B.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
C.各种豆子和芝麻
D.各种糖
3.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通过这个线索把哪些事情串联起来了 (2分)
4.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更多的了解 有没有亲身体验过呢 请你借本次习作写出来,注意语句通顺。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