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4 14: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图一文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一思想解放是( )
A.双百方针 B.坚定“两个凡是”
C.围绕姓“社”还是姓“资”的讨论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为创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0年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深入安徽、四川农村体验生活,他选择赴上述农村体验生活的最主要理由是( )
A.当地风景秀丽 B.率先包产到户 C.富有革命传统 D.民俗文化丰富
3.推动下表中《农村改革后的变化》的直接政策因素是( )
项目 1978年 2010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 134元 5919元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 8.1m2 33.6m2
农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 0.39台/百户 111.8台/百户
恩格尔系数(注1) 67.7% 41.1%
(注1: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称作恩格尔系数。其数值越小,说明生活越富裕;数值越大,则说明生活水平越低。)
A.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断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4.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相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
C.借签苏联的成功经验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纳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1980年,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改革开放”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族团结”卷 D.“统一大业”卷
6.“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它体现了哪一新发展理念( )
A.开放 B.共享 C.绿色 D.创新
7.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8.“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生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9.下图为《1978—2008年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变化图》(单位:万个),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B.经济特区先行示范
C.“八字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2.1987年“国营工业企业中,已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占68%;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中实行了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占82%。”材料体现的是( )
A.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大跃进”高潮的掀起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地标。有人说:“20世纪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雄安。”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B.雄安新区是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
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
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14.如图所示的宣传画中有一句醒目的标语:“跑吧,中国!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对此标语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 D.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5.下图为我国工业总产值中所有制结构变化图,这种变化反映我国( )
开展了公私合营 B.进行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加入了世贸组织 D.结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6.最能反映出深圳变化的原因是( )
A.沿海城市的开放 B.“一国两制”的实施
C.浦东新区的带动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7.下图是王老师上历史课时,给同学们展示的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是( )
提纲:1.十一届三中全会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1992年南方讲话5.中共十五大
A.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B.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C.三个代表 D.抗美援朝时期
18.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跑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中国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四个全面”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④中国梦已经实现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20.“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实施这一战略的目的是( )
A.落实“四个全面”战略 B.加快实现小康社会
C.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构建和谐繁荣社会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21.41年前,中国共产党以前无古人的气魄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41年众志成城,41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谱写着民族复兴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将图中年代尺中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根据上述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6分)
[在希望的田野上]
20世纪80年代,私人承包的责任田扩大到了总面积的 15%,由责任田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鲁.
材料中“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番”主要得益于党和政府在农村实行的哪一政策 为什么这一政策能够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5分)
[春天的故事]
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建立出口加工区。”....邓小平说:可以划出一决地方,就叫做特区。陕甘宁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否出一条血路来。——摘自2018年新华网
(3) 我国在广东建立了哪些经济特区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广东建立特区有哪些优越条件 (6分)
[共筑中国梦]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人伟去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共十九大报告
根据以上探究活动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僵化模式: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材料二
材料三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不仅是“物质文化需要”,而扩展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新需要”,社会生产领域则主要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新问题”,这就成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现实基础。 ——摘自王向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依据》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打破经济体制上的“僵化模式”,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请列举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特区。(5分)
根据材料三,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生产领域中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中央提出了什么新发展理念?(6分)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5分)
参考答案
DBCDA CACAA BCCCB DBAAC
21.(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②1992;邓小平主持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3)特区:深圳、珠海、汕头;条件:紧靠港澳,华侨众多。
(4) 坚持党的领导;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等。
22.(1)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中心工作:增强企业活力。
(2)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任选一点)
(3)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扩展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会生产领域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4)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