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语文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24 17: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之要点提炼
一、小说情节结构
1.小说情节的概括:
(1)形式:人+事(因+果)
(2)步骤:
①梳理情节:小说以……为线索,先写……,然后写……,再写……,最后……
②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
2.小说情节结构和特点的分析:
(1)单线型结构:情、物、人、事、时空、见闻等均可作线索。
(2)复线型结构(双线结构):明暗两条线索。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
3.小说结构技巧:
(1)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引人入胜、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
(2)照应:能使小说的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3)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4)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突转: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变”,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4.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
(1)悬念式开头:
①概括开头段内容;
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5. 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
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6.结尾段的作用:
(1)出人意料式结尾:
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交代人物……的结局(命运);
③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使行文富有变化,撞击读者心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耐人寻味;
④有利于表现……的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2)卒章显志式结尾:
①解释前文……的悬念,显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
②解释了……的主题。
(3)戛然而止式结尾:
①通过留白,让读者去想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4)悲剧式结尾:
①与前文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
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
④结局令人感动(惋惜),引发读者对……的思考,耐人寻味。
(5)喜剧式结尾:
①情感体验上,符合主人公(作者、读者)的理想愿望和情感追求,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欣慰和愉悦感;
②主题上,彰显人性(真善美、道德、法律、社会、人民、真理、宽容、智慧)的巨大力量,反映人民(作者)对幸福美满人生的向往;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
③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6)首尾呼应式结尾:
使小说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严谨,强调……的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7.小说标题的作用:
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或者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的作用。
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画龙点睛、揭示……的主题、隐含……多重含义、意蕴丰富、寄托作者的……情感等作用。
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与……对比,讽刺……,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强化……效果,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
8.小说标题的含意(意蕴)
①指代意义;
②双关意义;
③比喻意义;
④象征意义;
⑤情感意义;
⑥态度、价值观意义。
二、小说人物形象
1. 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角度:
①概括情节,点明性格特征。
②概括主人公对他人的举动、关系后,点明性格特征。
③分析人物正面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的描写以及侧面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④分析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⑤借用作者和文中其他人的评价,点明人物性格特征。
(2)答题模式:
一个词(两字词或四字词)概括+结合文本相关内容分析概括。(每点如此)
(注意)分点答题,一般至少三点。每点尽量在一条横线内完成。
2.小说人物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主题和意图。
(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的主旨。
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④丰富内容的作用。
3.小说主人公的判断:
(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其性格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
(2)标题指明(或“暗示”)主人公是谁。
(3)小说着墨最多、所占篇幅最长的是主人公。
(4)小说中形象最鲜明的是主人公。
(5)主人公的表现及性格最能表现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其他人物则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
4.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1)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心理活动”),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在主人公与……(人、命运、疾病、战争……)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4)通过典型环境(时代、社会、生活、法律、阶级、习俗等)的描写,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
(5)通过环境(此处特指主人公所在的景物环境、场景)来暗示主人公……的心情。
(6)通过他人的态度、评价、反应,或者通过作者的介绍、评价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小说环境
1.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的作用:
(1)环境上: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渲染……的气氛,奠定……的基调。
(2)人物形象上: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②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情节结构上: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4)主题上:
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2. 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作用:
①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②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③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因素。
④预示人物悲剧(或喜剧)的命运。
⑤揭示社会……的本质特征,凸显小说……的主题。
【注意】注意区分 “分析环境特点”和“分析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要求答描写环境的技巧和手法。
四、小说表达技巧
【模式】指(指明所用技巧)+析(结合文句分析如何运用)+点(点明表达效果)。
1. 叙事视角(即人称)
(1)第一人称:
①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
②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二人称:
①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②抒情自由灵活,便于感情交流,容易感染读者。
(3)第三人称:
①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②更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更灵活自由地反映现实。
2. 故事情节的叙述方式:
(1)顺序:事件由头到尾依次叙述,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条理清晰。
(2)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可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使叙述行文曲折有致。
(3)插叙:
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②丰富小说内容,使内容更充实。
③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
④深化文章……的主题。
(4)补叙:补充交代……,使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丰富了文章内容。
五、小说语言赏析
1.从词语使用及其效果、句式选用及其效果、修辞使用及其效果、整体语言风格四个方面分析语言。
2.揭示内涵+分析人物塑造的个性化作用+指出手法、句式特征+语言风格+抒情效果、阅读效果。
六、探究小说主题
模式:
小说通过写……(什么年代、什么时间、哪类人、什么事件或行为),表现了(反映了、揭示了)……问题(现象、事实),表达了作者对……(什么人、什么精神、什么现象、什么行为)的……(讴歌、同情、感叹、感伤、讽刺、揭露、批判等),从而启发读者对……思考(反思、反省、关注、重视等)
七、探究人物形象
1.情节的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密不可分。
2.人物自身的角度。看看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3.主题的角度。主题主要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体现出来的。
4.环境的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5.真实性的角度。考虑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