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安排
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
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掌握垂径定理,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2.掌握辅助线的作法——连半径,作弦心距。3.通过定理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逻辑思维和归纳概括能力;4.通过探究垂径定理的活动,激发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垂径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的语言表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1.教师提问关于圆的概念、圆的表示、弦、弧等相关概念。2.PPT展示相关习题,学生完成。 思考、回顾圆的相关概念与表示方法。为本节课继续学习创设条件。 复习旧知识,为探究本节课知识做准备
探索新知 一、圆的对称性:问题: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对称轴在哪里?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呢?如果是,对称中心在哪里? 让学生找到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的圆心。从而得到圆的一条基本性质。 学生通过画图,观察获得结论,初步感知几何中的圆的对称特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探究 圆是轴对称图形,过圆心的任意一条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就是其对称中心。二、探究垂径定理问题:在圆O上画一条直径CD,在直径CD上取一点P(点P与O不重合),如果过点P画一条弦AB,使弦AB垂直于直径CD平分?你发现什么结论?教师鼓励学生分别运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表达自己的猜测:验证猜想: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图中沿直径CD对折,这条特殊直径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并给这条特殊的直径命名为——垂直于弦的直径。引导探究,证明定理1.引导证明:猜想是否正确,还有待于证明。引导学生从等腰三角形和圆的对称性两方面寻找证明思路。教师点拨,学生寻找证明思路。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巩固定理:1.下列图形中能否得到AE=BE,为什么? 1.下列图形中能否得到AE=BE,为什么? 图1 图2 图3 图42.如图,已知⊙O的半径OB=5,OP⊥AB,垂足为P, 且OP=3,则AB=______ .3.如图6,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如果AB=20,CD=16,那么线段OE的长为( ).A.4 B.6 C.8 D.10 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思考与总结,得出圆的对称特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并提出猜想:根据以上的研究和图,我们可以大胆提出这样的猜想 (1)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学生再次通过课件演示感受垂径定理。学生完成垂径定理的证明,可让学生先写证明过程,再让学生上讲台解释自己的证明思路。归纳定理:根据上面的证明,请学生自己用文字语言进行归纳,并将其命名为“垂径定理”。学生完成练习并归纳做此类题的一般方法。归纳方法:1.辅助线2.与勾股定理结合的主要三角形 使学生结合图形理解概念体会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学与思考能力,锻炼其数形结合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能从条件和结论出发,分析解题思路,运用本节知识,形成做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解决问题随堂练习课堂小结 出示课本P82页的例题,学生运用以上归纳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1.完成课本P83页练习1.什么是垂径定理? 2.运用垂径定理时如何做辅助线? 出示课本P82页的例题,学生运用以上归纳的方法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完成课本83页练习,主要由学生说。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运用本节知识,形成做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归纳提升,加强反思,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系统化巩固深化提高
板书设计
24.1.1圆1.圆的对称性: 2.垂径定理:文字表述: 定理证明: 数学语言表述:3.定理的应用: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