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共工怒触不周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共工怒触不周山》
2.以《共工怒触不周山》为例,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省略艺术。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共工之怒。
2.不周山的省略艺术在神话中的广泛运用。
3.不周山的省略艺术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原型意义。
教学步骤: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幻灯图片——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为我描述下这幅画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生:(略)
(师补充介绍:此人是共工,此山为不周山)板书课题:共工怒触不周山
师:看着这幅画,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呢?
生:(略)
师:带着刚才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文学常识: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何谓“五帝”?“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21cnjy.com
“不周山”何意?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高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21·cn·jy·com
三、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一)朗读正音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为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shé),地维绝 。天倾(qīng)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lào)尘埃(āi )归焉。
(二)释词翻译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昔者:从前
句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
怒而触不周之山,
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触:撞击
句译:(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天柱折,地维绝。
拆:断
维:绳子
绝:断
句译: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倾:倾斜
故:所以
焉:代词,这里
句译:(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地不满东南,
句译:地向东南方向下塌,
故水潦尘埃归焉。
水:积水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尘埃:尘土,这里指泥沙
句译: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泥沙都在这里汇集 。
(三)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
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四、阅读理解
1.请你概括这则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经过:败后怒触不周山
结果:日月星辰移位
2.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探索精神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21教育网
4.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www.21-cn-jy.com
5.齐诵两篇短文,归纳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的英雄。
(2)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3)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五、语文积累
与挑战有关的名言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雨果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尔·乔治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六、板书设计:
天柱折—天倾西北
共工怒触不周山(暴躁、豪气、勇敢)
地维绝—河向东流
七、课堂检测
1.重点词语解释。
①昔者(从前)
②怒而触不周之山(碰、撞)
③故水潦尘埃归焉(积水;汇集;“于是,于此”)
④共工与颛顼争为帝(zhuān 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做)
2.古今异义
①地维绝
古义:维持 今义:断
②地维绝
古义:绳子 今义:停止
3.词类活用
天倾西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北
4.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天倾西北 状语后置,即“天西北倾”
②省略句: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省略主语“共工”,即“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省略主语“夸父”,即“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5.重点句子翻译。
①怒而触不周山。
(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②天柱折,地维绝。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持地的绳子断了。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移动。
④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0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第五单元 第25课
夸父逐日
看图片,猜故事,比一比,见闻广。
要求:先举手,
经允许,
再回答。
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地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地》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
夸父逐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逐走、入日、欲、大泽等一些文言词汇,借助书上注释读通并翻译课文。
3、感受夸父的形象。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18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夸 父 其 人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善于奔跑的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他们的两只耳朵上各穿一条黄蛇作为耳珰,左右两手里各握一条黄蛇。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整体感知,我诵读
1 听示范读
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2 自己朗读
3 小组竞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自主学习,积累词汇
借助书上注释,识记下列绿色词语的解释。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竞跑,赛跑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想要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黄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桃林
合作学习,翻译语句
同桌合作,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要求:一人读文言语句,一人翻译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
2.入日;
3.渴,
4.欲得饮,
5.饮于河、渭;
6.河、渭不足,
7.北饮大泽。
8.未至,
9. 道渴而死。
10.弃其杖,
11.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请同学们把本文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一讲。
理思路
走(逐)
渴
饮
死
化
深入探究1
1、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夸父形象:1、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2、敢于挑战大自然;
3、热爱光明,憎恶黑暗;
4、有远大理想,有牺牲精神
5、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
6、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深入探究2
2、“弃其杖,化为邓林”,如何理解?
夸父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表现夸父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链接资料:“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
桃是福寿的象征。
桃被当作镇邪驱恶的神物。
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夸父逐日》讲述了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应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课 堂 小 结
课堂检测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1、与日逐走( )
2、欲得饮( )
3、入日( )
4、饮于河渭( )
5、北饮大泽( )
6、未至( )
7、道渴而( )
8、化为邓林 ( )
赛跑
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黄河
渭水
往北
大湖
桃林
想要
中途
到
奔走相告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江湖
2、写出“走”为“跑”的词语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方的大湖里喝水。
4、解释成语 “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 ):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宏大志向 勇敢追求 死而不已 造福人类
丰富的想象 奇特的夸张 浪漫主义色彩
青春因创新而亮丽,生活因拼搏而放光彩,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那颗太阳!生命不息,追寻不止!
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2、展开想象,扩写情节。(共24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实验中学名师精品
第五单元 第25课
共工怒触不周山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今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作者认为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但主要的宗旨倾向于道家。
“五帝”指的是黄帝和他以后的颛顼、帝喾、尧、舜这五个部落联盟领袖,他们被古代的历史学家尊称为 "五帝"。
何谓“五帝”?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于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怒触的时候,这山就叫不周了。
“不周山”何意?
朗读课文,
找出不懂的地方
昔者/共工与颛顼(zhuānxū)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shé),地维绝 。天倾(qīng)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满东南。故/水潦(lào)尘埃(āi )归焉。
朗读 正音
昔 者 共 工 与 颛 顼 争 为 帝,
怒 而 触 不 周 之 山,
天 柱 折 ,地 维 绝 。
从前
撞击
断
绳子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
连词,表修饰关系
(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断
词语注释
天倾西北,故 日月星辰移焉 ;
所以
代词,这里,
积水
尘土,这里指泥沙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
地不满东南,
故水潦尘埃归焉。
地向东南方向下塌,
水潦:泛指江湖流水。
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泥沙都在这里汇集 。
倾斜
【课文翻译】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帝王,(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
阅读理解
1.请你概括这则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
败后怒触不周山
日月星辰移位
2.在你的心目中,共工是一个怎样的人?
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大败发怒撞击不周山,使日月星辰移位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探索精神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4.如何理解文中结尾的两句话?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既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5.齐诵两篇短文,归纳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1)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的英雄。
(2)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3)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语文积累
与挑战有关的名言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雨果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尔·乔治
攀登科学高峰,就像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样,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懦夫和懒汉是不可能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和幸福的。
——陈景润
共 工 怒 触 不 周 山
(暴躁、豪气、勇敢)
天柱折--天倾西北
地维绝--河向东流
课堂检测
1.重点词语解释。
①昔者( )
②怒而触不周之山( )
③故水潦尘埃归焉( )
④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从前
碰、撞
积水;汇集;“于是,于此”
zhuān xū,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做
2.古今异义
①地维绝
古义: 今义:
②地维绝
古义: 今义:
绳子
维持
断
停止
3.词类活用
天倾西北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北
4.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天倾西北
②省略句
(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状语后置,即“天西北倾”
省略主语“共工”,即“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省略主语“夸父”,即“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5.重点句子翻译。
①怒而触不周山。
②天柱折,地维绝。
③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④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持地的绳子断了。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移动。
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夸父逐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逐走、入日、欲、大泽等一些文言词汇,借助书上注释读通并翻译课文。
3、感受夸父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3、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神话故事经典图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 、《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提问: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神话: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所以,神话作品通常具有超现实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神话《夸父逐日》。2-1-c-n-j-y
二、展示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并积累逐走、入日、欲、大泽等一些文言词汇,借助书上注释读通并翻译课文。
3、感受夸父的形象。
三、检查预习:
1、请介绍一下《山海经》。
《山海经》:成于战国-西汉年间。18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作者不详,其中14篇是战国时期的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
2、请介绍一下夸父。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于奔跑的人。《山海经·海外北经》还记载着一个“博父国”,经前人考证,“夸父”即“博父”,其国中的人都是巨人。他们的两只耳朵上各穿一条黄蛇作为耳珰,左右两手里各握一条黄蛇。所以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认为夸父不仅是人名,也是一个部族的名称。
4、整体感知:
1、 听示范读。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2 、自己朗读
3 、小组竞读
4、自主学习,积累词汇
借助书上注释,识记下列绿色词语的解释。(课件展示)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 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词汇积累比赛:看哪组记得多。(课件展示)
带绿色的字,你会解释吗?要求:先举手,后回答.
6、合作学习,翻译语句.(同桌合作,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要求:一人读文言语句,一人翻译语句。)
1 夸父与日逐走,
2 入日;
3 渴,
4 欲得饮,
5 饮于河、渭;
6 河、渭不足,
7 北饮大泽。
8 未至,
9 道渴而死。
10 弃其杖,
11 化为邓林
7、理思路,比一比,谁能讲
请同学们把本文以小故事的形式给大家讲一讲,看谁讲的精彩。
要求:1、能添入描写,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每一处给五分。
2、能添入夸父为什么逐日,逐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夸父临死前是怎么想的每一处给五分。www.21-cn-jy.com
8课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1·世纪*教育网
5、深入探究(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1、通过阅读,我看到了一个 的夸父?请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夸父形象:
1 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2 敢于挑战大自然;
3 热爱光明,憎恶黑暗;
4 有远大理想,有牺牲精神
5 有胆量有决心,目标远大,
6 气魄非凡,意志坚强
2、、“弃其杖,化为邓林”,如何理解?
链接资料:“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旧符” “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桃是福寿的象征。桃被当作镇邪驱恶的神物。桃在古代被作为美好的象征。21教育网
明确:夸父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表现夸父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
6、拓展延伸
从夸父这个神话人物的身上,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7、课 堂 小 结
《夸父逐日》讲述了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这篇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精神,反应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www-2-1-cnjy-com
八、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 与日逐走( 赛跑 )
2 欲得饮( 想要 )
3 入日( 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4 饮于河渭( 黄河渭水)
5 北饮大泽( 往北大湖)
6 未至( 到 )
7 道渴而( 中途 )
8 化为邓林 ( 桃林)
2、写出“走”为“跑”的词语
奔走相告 走马上任
走马看花 走投无路
走南闯北 走江湖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向北方的大湖里喝水。
2 弃其杖,化为邓林。他遗弃的手杖,变成了桃林。
4、解释成语
“夸父逐日”(夸父追日 ):
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5、、背诵课文
青春因创新而亮丽,生活因拼搏而放光彩,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那颗太阳!生命不息,追寻不止!21cnjy.com
九、布置作业:
1、默写全文,写在作业本上。
2、展开想象,扩写情节。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山海经》
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道渴而死——弃杖化邓林
宏大志向 勇敢追求 死而不已 造福人类21·cn·jy·com
丰富的想象 奇特的夸张 浪漫主义色彩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