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课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唯物史观: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一步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时空观念:了解西方古代至近代法律制度的发展沿革。 历史解释:认识德治与法治在近代西方社会治理的重点作用和影响。 史料实证:通过图文材料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理解西方宗教伦理的教化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法律和教化在西方历史中的发展进程和作用,了解法律和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认识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重难点 教学重点: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西方宗教伦理与教化的作用和社会影响。
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式、阅读归纳法
课前预习 阅读近代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初步初步认识罗马法律是西方法律的源头。
重难点突破
【情境创设】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最为持久。 ——德国法学家耶林
【讲授新课】 第1课时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法律的意义在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的行为规范。阶级社会出现后,就有了法律,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目前发现最早的成文法是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的创立者乌尔纳姆制定的《乌尔纳姆法典》。公元前18世纪的《汉姆拉比法典》由于被刻在一块玄武岩上而得以保存下来,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在希腊克里特文明时期也有成文法。 由于罗马统治的扩大和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罗马的法律对后来西方法律的影响很大,所以罗马法律一般被视为西方法律的源头。 1.古罗马:奠定基础 (1)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509年,罗马从王政时代进入共和国时期,此后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斗争不断,贵族垄断立法和司法,随意解释习惯法伤害了平民的利益。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矛盾,巩固统治,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罗马统治者在归纳罗马习惯法的基础上,结合希腊城邦法典制定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后又制定了两表,作为前者的补充,两者合称《十二表》法。由于它曾经被刻在铜板上,所以后人也称之为《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总结了罗马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和提炼,为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市民法到万民法: 公元前27年,进入罗马帝国时期。原有的法律只维护罗马公民的利益,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罗马帝国的皇帝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万民法体系。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境内公民与非公民的界限不复存在,罗马法发展为万民法。法律制度更加完善,对罗马管理日益复杂的社会和不断扩大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鲜明特点。 (3)零散到体系: 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对罗马法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的整理和编纂,编纂出了《查士丁尼法典》,又下令撰编写了《法学汇纂》和《法律概要》。后来又将查士丁尼颁布的法令汇编成册,称为《新法典》。约12世纪后,随着人们对罗马法的重视,这、四部法典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或《国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对罗马的法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是古代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同时由于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仍然存在了近千年,《罗马民法大全》为西方近代法律制度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所以也被视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2.中古时期,日耳曼王国:进一步发展 西方法律体系的基本制度、概念和价值都有其11和12世纪的宗教仪式、圣礼以及学说方面的渊源……西方法律科学是一种世俗的神学 ——(美)学者伯尔曼 ①“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借助于罗马法定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 ②“教会法”,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以《圣经》的伦理和观念为依据,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当时,教会法不仅适用于教会事务,也可用于许多世俗事务,实际上是披着宗教外衣的封建法律。 ③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 当时,西欧城市兴起,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罗马法体现的理性、平等的自然法精神、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西欧的需求。 罗马法复兴运动包括理论和司法实践两个方面,对罗马法进行了深入到研究,并运用于司法实践,传播力罗马法的精神,对近代以后西方法律的制定有很大的影响。 问:罗马法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影响?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 “即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第七一页 罗马法在法律内容、原则等方面对后世影响很大,主要包括:法律分为私法和公法,强调私法,如所有权、债权、家庭继承关系等与个人关系密切的法律;比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原则,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以及私人权利平等原则、遗嘱自由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等;法律概念和术语,如民事代理、不当得利、无因管理、法律行为等。 3.近代:确立了基本框架 (1)英美法系 11世纪,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王室设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进行巡回审判。法官根据诺曼王朝从欧洲大陆带来的罗马法和英国当地的习惯法进行审判,他们在司法实践中创造力许多新的规则,并把这些审判案例带到其他地方。 12世纪前后,逐渐形成建立在习惯法基础上、全国普遍适用的法律,这就是“普通法”。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逐渐建立。 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法律制度也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最终在世界上形成了“普通法系”,也称“英美法系”。 (2)大陆法系 13世纪以后,随着王权的加强,法国统一法律的步伐加快。随着14世纪初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等级君主制形成,国王对各地封建主动控制加强,国王发布的法律、敕令在往事领地以外的地方也开始发生效力。 17世纪,路易十四时期推动了法国法律的统一进程。这一时期,法国成为罗马法复兴运动的中心,罗马法的制度、原则和体例结构几乎都被法国接受,推动了法国法律体系的建设。路易十四及以后的国王在已有的习惯法和罗马法的基础上,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律体系日益成熟。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此后,法国在启蒙思想和大革命的影响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它与此后制定的《法国民事诉讼法典》《法国商法典》《法国刑事诉讼法典》《法国刑法典》一起被统称为“拿破仑法典”,构成了法国的成文法体系,最终确定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 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时代第一部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集中体现,也是拿破仑的重要历史贡献。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罗马法为基础、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被称为“大陆法系”或“民法系”。 问:法国大革命对法律建设有什么重要贡献? 法国大革命推翻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的思想得以实现。法国大革命中,法国资产阶级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充分体现了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社会契约等启蒙思想。大革命中上台的拿破仑捍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对资产阶级法律进行了总结,最终确立了法国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因此,法国大革命在性质和内容等方面都对法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思考1: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是西方两大法律体系,比较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都与罗马法有着火毒火烧的联系,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中古时期的日耳曼法、教法的影响。 不同点: 一,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也可以对先例做出新的解释。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英美法系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国家和地区。 二,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法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其身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了启蒙思想家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 1.理论来源: 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利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刀,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的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机构)。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和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法国《人权宣言》 (1)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归议会,体现了议会至上的精神;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 (2)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 2.司法实践: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继承人。” ——罗马法法律条文节选 1764年7月,意大利人贝卡里亚提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法》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解;从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 3.评价 (1)积极:这些基本特征既有罗马法传统的延续,也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西方法律制度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存在着许多局限性。 ①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每个人财产的多少往往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 ②对个人权利的认定也有逐渐改进的过程。从历史上看,英国光荣革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很少人拥有选举权。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无产阶级壮大,经过长期的斗争,包括多次议会改革和宪章运动,广大工人和其他无产者才逐渐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美国黑人、原住民和妇女长期受到歧视,没有获得法律上的平等地位,直到20世纪,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这些都与资产阶级法律标榜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违背。 思考2:阅读材料,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和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任何一种法律都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都是统治者进行国家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工具。所以,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第2课时 三、宗教伦理与教化 1.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帝国废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国家,为了取得罗马人和教会的支持,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会渗入欧洲,特别是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 2.基督教影响了中古时期的欧洲 基督教会在各地建立了广泛的教会组织,从庄园的乡村教堂到教区,教士的活动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 (1)教士们搜集和抄录经典,保存了一些宝贵的古典文化,但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宣讲教义。要求人们按照教义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习惯和道德品行。教义中有很多戒律,《圣经》十戒是基督教的最高戒律,其中包括孝敬父母(第五戒),不可杀人(第六戒),不可奸淫(第七戒),不可偷盗(第八戒),不可作假证陷害别人(第九戒),不可贪邻居的房屋和他的妻子、奴仆、牛驴和其他财产(第十戒),等等。教会还根据严重程度将人类恶行由高到低分为七宗,即傲慢、嫉妒、暴行、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这就是所谓“七宗罪”。无论是“十戒”还是“七宗罪”,人们都不得违犯,否则要受到严厉的惩罚和道德谴责。为了进一步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教会在11世纪提出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所谓“七圣事”,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鼓励人们顺从、忍受现实的苦难,求得来世的幸福。教会还反对高利贷,提倡社会救济。 (2)为了强化这些宗教伦理的教化作用,基督教通过各种礼仪和节日予以体现和渗透。基督教教士按照教会的礼仪主持人们的婚丧嫁娶,以示一切都是神的安排。为了强化人们的宗教信仰,在一些宗教纪念日,教会组织或鼓励人们进行纪念活动,这些纪念日逐渐演变成人人都要过的节日。这样,欧洲各地的日耳曼人逐渐告别了各个部落过去的节日和习俗,形成了类似的习俗,过着一样的节日。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好恶评判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3)基督教为了培养教士和传播教义,开办了很多宗教学校,也有一些世俗学校。学校主要讲授宗教内容,也教授自古代希腊时期传承下来的文化课,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文法、修辞和逻辑,即所谓“七艺”。学习内容虽然都以宗教为目的,但在教育和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这种教化一方面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但客观上促进了人们的教化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文明进程和社会进步。 思考3:基督教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中世纪完全是从野蛮状态发展而来的。……在僧侣手中,政治和法学同其他一切科学一样,不过是神学的分支,一切都按照神学中适用的原则来处理。教会的教条同时就是政治信条,圣经此句在各个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 ——(德)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中古时期,基督教神学影响了欧洲社会的各个方面,几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和生活习俗都渗透了基督教的说教。无论再者、经济、法律,还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收到了基督教的影响。 3.基督新教适应了资本主义的需要 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 路德战胜了虔诚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链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 ——(德)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进步性:新教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如:新教提出“因信称义”,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不必通过教士的传教,呼应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法律至上的精神。同时,新教也对基督教命定论的说法有新的解释,提出了“预定论”,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帝有心安排好的,人们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一解释鼓励人们在现世努力进取、发财致富,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活跃了人们的思想。基督教新教提倡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节俭和积极入世的态度,迎合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从道德和教化层面加强了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治理,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局限性:新教仍然坚持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束缚人们的行为,麻醉人们的思想。新教还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例如,1553年,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在日内瓦被加尔文派判处火刑。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