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时 2课时
课标要求 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实行情况。
教 学 目 标 唯物史观:认识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主要内容,是由其特点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时空观念: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时空背景。 历史解释:了解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表现,总结归纳其主要特点。 史料实证: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 家国情怀:感受西方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学难点: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教学方式 问题探究式、阅读归纳
课前预习 阅读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初步了解古希腊罗马、中古时期的西欧的基层治理措施。
重难点突破
【情境创设】 在中古时期的西欧,无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必须获得教会的许可。右图出自1330年前后海德堡的一册手抄本,它反映了教士宣布解除婚姻,把丈夫、妻子和子女分离的场景。
【讲授新课】 第1课时 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1.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 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亚里士多德著《雅典政制》 在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中,最多的居民是乡村农民。即使是工商业最发达的雅典,自由农民仍然是公民的大多数。在雅典,公民被划分为10个地区性部落,每个部落管辖3个三一区,三一区之下是基层村社。 村社实行自治。村社里,自由农民身份平等。全体成年男性出席的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物,包括登记公民、抽签选举议事会议员等。 2.中古西欧社会:庄园是最主要的基层单位 ①中古时期,西欧进入封建社会。随着封君封臣制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封建主和庄园。 庄园是地方事务的管理者,是地方法规的制定者,是地方案件的审判者。从范围来看,真可谓事无巨细在它的视野之内,一些法庭不仅能够处理邻里吵架、小偷小摸、乱倒垃圾、财物丢失、债务纠纷、土地的转让继承等极为具体琐碎的事情,而且也能处理审判诸如杀人放火、盗窃之类的重大案件。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当时各个封建主的领地是地方政权,享有独立的权力;庄园则成为中古西欧最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基层的社会治理组织。庄园主几乎能决定庄园的所有事务。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因此,分权和自治成为中古时期欧洲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庄园治理的主要特点。 ②10至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通过斗争或赎买的方式,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 部分城市获得了完全的自治权。享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司法和财政权。市民选举产生的市议会是城市最高权力机关,有权选举城市管理人员、制定法令,并对城市的经济和军事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巴黎商人行会的会长拥有广泛的权力,他的司法审判权不但及于商会成员,而且及于全体巴黎市民,他负责城防建设,监督道路桥梁的修筑,主持城市警务及粮食供应,并征收赋税,可见他的政治作用之大。 ——齐世荣主编《西欧封建社会》 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者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大学也大致如此。 因此中古时期的欧洲,无论是封建领地、农村庄园还是新兴城市、大学,都体现了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当然这种自治并不是基层居民平等参与,封建领主、庄园主和城市上层人士是基层自治的主导者。 ③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古时期,基督教会在欧洲的影响巨大,无论是在封建领地、基层庄园、还是在城市,都有教区、教堂和教士的存在。教会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发挥了指导作用,有很大的世俗影响力。因此,教会在中古时期欧洲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会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世界性”体系,各个地区的教士都要受到上级教会的控制,他们代表教会的意志对欧洲的地方和基层治理施加影响。 3.近代以来: (1)近代民族国家的基层治理 ①背景: 中古晚期特别是近代以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出现,中央集权日益加强,教会的权力逐渐被排除在世俗社会治理之外,国家把对基层的治理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封建庄园逐渐解体,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被市场化的资本主义农业取代;在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打破了行会的治理模式。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城市,推动了城市格局的变化。 国家的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在继承基层治理自治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模式对基层治理进行改造。 ②概况: 由于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特别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方式的差别,近代西方各国基层治理的自治情况各有特色。例如,法国中央政府对基层治理的监管和指导相对较多,而英国和美国的地方治理则更强调地方自治。 英国: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是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 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美国由于宪法规定了联邦制的国家体制,各州的自治权比较大,各级地方政府和议会由当地居民选举产生,并对当地选民负责。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 (2)工业革命后的社区自治 工业革命造成数目庞大的农村人口离开了原先的社会网络,流入城镇,形成都会底层的无产阶级,陷入贫困、愚昧、脏乱、疾病、失业以及各种堕落、犯罪的生活状态,已经不是昔日的教会、慈善事业或者济贫法所能因应。 ——钱永祥《自由主义如何看见“底层”》 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方式遭遇瓶颈,各国不得不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社区组织:例如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社区后来逐渐成为城市的基层社会治理单位。在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多处于相互脱离的状态。在生产活动中,工厂或其他生产组织通过近代的企业制度对员工进行管理。在不同企业或生产部门工作的人生活在同一片区域,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型社会,有共同需要处理的问题。这些区域就是社区,社区不是一级地方政府建,但是承担了许多基层治理的功能,特别是社会救济和日常生活管理。社区自治成为工业革命后地方治理模式的一个新变化。 4.二战后:西方各国的基层自治进一步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社区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 1955年,联合国颁布了《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报告》,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以自身的努力和政府联合一致,合理利用社区内外资源,共同为盖上社区的经济、文化和 社会状况而努力。 ②概况: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社区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卫生保健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的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为了提高政府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各国纷纷在社区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办法,还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很多事务交给市场和社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社会的有效分工。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 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共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 ——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1991年) 根据社区自治和政府管理程度的差别,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如美国、加拿大和德国,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如日本和澳大利亚,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建共管;政府主导型,如新加坡,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 思考1:你怎么看待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地方治理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地方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引入市场化手段,是一种基层治理手段的变革,可以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和效率。 第2课时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自古有之,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于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近代以前,欧洲国家的社会救济主要靠依靠富裕的贵族地主或者教会的施舍。近代以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各国的社会治理范围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1.西方国家 (1)17世纪初,英国建立济贫制度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者,在家接受济贫;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①背景:17世纪初,随着圈地运动的开展,大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同时农业欠收造成粮食不足,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②内容: 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济贫法,这部济贫法对以前的救济政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在管理制度和内容范围上都有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它明确规定,地方的治安法官可以教区为单位进行社会救济、征收济贫税和核发救济费用等,这就是正式确定救济贫民是政府的职责;对确实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进行救济,有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做工获得救济,对好吃懒做的人或无赖进行严惩;建立习艺所和济贫院进行技能培训、收容贫病孤寡之人。 ③影响: 该法首次正式确认了政府负有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帮助贫困的孩子做学徒,给身体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贺葸葸《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载在《政法论丛》(2013年第六期) 英国济贫法确定了后来济贫法的基本原则,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此后,英国又对济贫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同时欧洲各民族国家发展后,也陆续建立并完善各自的济贫制度。 (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①背景: 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社会财富的积累增加,另一方面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加,原有的济贫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普法战争胜利后,获得了大片土地和巨额赔款,工业发展又非常迅速,经济实力急剧增强,这些都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 当时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较差,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日益增加。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来,运动迅速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一些有见识的资本家认为要获得长远,立即有必要适当改善工人的待遇。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统治者,认为,要防止社会主义运动的扩展,仅仅依靠武力镇压还不够,还需要用温和手段缓解工人的对抗情绪,以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于是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社会福利的改革,在保证资产阶级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适当改善工人和广大下层群民众的待遇。 ②措施: 1881年11月,德皇威廉一世颁布谕告,宣布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该获得生活保障,有权得到政府的救济。 1883年颁布的《疾病保险法》是德国影响最大的改革措施。这部法律规定,工人生病时,医疗费用由雇主和工人自己承担,比例分别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这部法律的意义在于改变了慈善式的救济方式,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了保障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并由政府进行监督管理,民众以缴费作为享受保险的条件,保险费用由多方共同负担。作为具有强制性效力的法律,它保障的范围比以前更广,从而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1884年颁布了《意外伤害保险法》,规定雇员因工受伤,由雇主负担全部医疗费用及生活费。 1889年《伤残老年保险法》,规定雇员因年老不能劳动时,其生活费由雇主与雇员平均负担。 ③影响: 德国通过构建社会保险制度,对工人的权利进行保障。相较于伊丽莎白时期的济贫法,“事前参与保险”比“事后接受救济”更加具有前瞻性;新的社会保险由工人、雇主、国家各自承担相关部分,承担者发生变化,国家参与了对工人的保险,社会保障意义凸显;对工人的安全、健康、养老等诸多方面的权利进行保障,保障的内容更加广泛。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稳定了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社会保险体系成为其他国家效法的榜样。此后,西欧各国纷纷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很多缺陷,例如:主要面向产业工人,很多没有固定职业的人享受不到社会保障;政府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费用筹集等许多职责由社会和个人负责;只有年满71岁和缴费30年以上的人才能享受养老保险等等。 (3)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 过去百年来到文明社会,由于它的惊人的工业变化曾经趋向于使得生活越来越不安全,年轻人开始担心他们将来的老境如何,有工作的人则担心他们的工作能保持多久。 ——(美)钱罗斯福总统(1935年) ①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的风险越来越全局化,当经济出现全局性风险时,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依靠社会和个人或仅仅面向特定人群的做法,就不可能再持续。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成千上万的企业倒闭,数千万工人失业,社会经济崩溃,很多人一夜赤贫。 美国实施新政期间,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以政府干预为特征的改革。在社会保障方面,罗斯福意识到社会保障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实现全民的“普遍福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措施:1935年,罗斯福签署《社会保障法》,它规定,凡是在就业期间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失业养老保险金的失业者和年老者能够获得保障和津贴。 ③影响: 这部法律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社会保障”概念,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的程度更深,范围更广。这就意味着对失业或贫困人员的社会救济,已经不纯粹是一项救济行为,而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也极大的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障理念和制度的发展。 (4)二战后:欧洲出现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达到新的高度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各国对社会治理加强干预,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特别的重视;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同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和相互借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②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全面。 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 ③评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思考2: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社会保障制度在救济贫困、维护社会公正、实行财富再分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持续增加的社会福利开支让很多国家的财政入不敷出,英国、美国等社会保障发达的国家也不得不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继续扩大社会福利。 任何一种政策只要适应具体的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就能推动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起阻碍作用。因此,各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是正常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各国先是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欧洲很多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为国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福利。但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有些国家的福利制度已经影响了国家经济发展,不得不做出调整,力图在奖勤罚懒和保证福利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北欧一些国家继续扩大社会福利,目的也是如此。 2.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 列宁认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后来苏联逐步对士兵、工人、农民等全体公民实行国家保障。 根据1977年苏联颁布的宪法,苏联实行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支付社会保险金、个人受保情况与其贡献和地位相关联。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除了退休养老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保障,还包括补助金制度,为由于生病或其他原因暂时不能工作的劳动者提供物质保障,以及为生育或死亡造成的开支进行补助。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致继承了苏联的社会保障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 ①逐步确立: 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在满足人民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需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我国建成世界上最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2.17亿人、2.68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 ②影响: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国的国情吻合,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建立,是中国现代社会治理水平提高的表现。日益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考3: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完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 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在医疗、养老、就业、住房和教育等方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保障,减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