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B.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密度有关
C.浮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 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D.空中上升的气球
3.将重为,体积为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g取)( )
A.物体悬浮, B.物体漂浮,
C.物体漂浮, D.物体沉底,
4.如图所示,2019年4月23日海军成立70周年的海上阅舰仪式上,我国新型万吨级055型导弹驱逐舰接受检阅,其满载排水量达12500t,有关该型驱逐舰在海上航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驱逐舰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B.满载时的排水量指的是驱逐舰所受的重力
C.发射导弹后,驱逐舰所受浮力变小
D.发射导弹后,驱逐舰会下沉一些
5.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个杯子中液面恰好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甲杯中的盐水密度较大
B.乙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较大
C.甲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较大
D.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6.如图1、2所示,某跳水运动员完全入水后,身体由蜷曲变为打开蹬地.在这过程中,他所受的浮力和水对脚底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A.浮力减小,压强增大 B.浮力增大,压强减小
C.浮力不变,压强减小 D.浮力不变,压强增大
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溢水杯,杯中装满不同的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溢水杯中,甲杯溢出0.9N的液体,乙杯溢出0.8N的液体.则( )
A.小球在甲杯中受浮力,在乙杯中不受浮力
B.小球重0.9N,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是0.8N
C.甲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
D.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
8.小张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如图所示,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A. B. C. D.
9.如图所示的三只球的体积是相等的,在同种液体中静止,由图可知( )
A.甲球受的浮力最小 B.乙球受的浮力最小
C.丙球受的浮力最小 D.三球受的浮力一样大
10.边长为4cm、密度为2×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ρ水=1.0×103 kg/m3,g=10 N/kg)( )
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l2.8 g
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 N
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 N
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l.28×10-4m3
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实心木块、实心铝块、实心铁块浸入到足够深的水中,静止后所受浮力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密度最小,木块所受浮力最小
B.铁块密度最大,铁块所受浮力最大
C.铝块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铝块体积,铝块悬浮在水中
D.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最大,木块受的浮力最大
12.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中盛有体积相同的水或盐水,将重为3.0N的圆柱体依次放入这三个容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乙和图甲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之差大于0.7N
B.图丙和图乙中容器底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之差等于0.1N
C.图丙中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
D.圆柱体的密度是3.0×103kg/m3
二、填空题(共15分)
13.(4分)人们在端午节会吃粽子,康康把粽子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锅中,发现粽子完全浸没水中且沉在锅底,这说明粽子的密度______水的密度,此时粽子对锅底的压力______粽子受到的重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粽子的体积为,则它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14.(4分)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是因为液体对物体上表面的压力 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表面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物体在空气中称重8N,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称重6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_____N;用细线将重为10N的长方形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4N,则物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力为 ___________N。
15.(3分)小敏把一块体积为200 cm3,质量为 240 g 的洋芋全部没入水中时,洋芋受到的浮力是____N;松手后洋芋将______(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16.(3分)如图用一细绳拴住体积为0.6dm3重为4N的木块,使它浸没在水中,此时绳的拉力为_____N;若剪断细绳,当木块静止时水面将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7.(2分)如图所示,把两个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由图可知:两个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甲__________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___ρ乙(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18.(2分)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已知:冰的密度为0.9×103kg/m3 , 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三、作图题(共8分)
19.(4分)如图19,重4N的小球浮在水面上,画出小球受到的力和斜面所受的压力.
图19 图20
20.(4分)图20为正在水中上浮的乒乓球,作出乒乓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题(共17分)
21.(8分)实验中学的小强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圆柱体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酒精),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如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②、③、④三步,说明浮力大小跟________有关.
(2)分析________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小强边做边思考,觉得浮力可能还和以下因素有关:
①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②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于是小强利用上面实验中的器材,同时又找来了体积相同的实心铁块和铝块,一团橡皮泥,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请你帮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③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铁块和铝块的重力为G1、G2;
④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拉着铁块和铝块________,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
⑤用细线拴住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把橡皮泥浸没到烧杯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把橡皮泥拉出来,然后________,再把橡皮泥浸没到烧杯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4;
实验结束后,小强认真分析了数据发现:G1﹣F1=G2﹣F2;F3=F4 , 你认为浮力与物体的重力和形状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4)小强结束了自己的实验探究,就马上得出了自己认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你认他的实验结果可靠吗?____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请你分析小强的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________.
22.(9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求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g取10N/kg,ρ水=1.0×103kg/m3)
(3)兴趣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液体)或液体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得出F浮___________G排(选填“>”、“<”或“=”),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4)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5)如果换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不吸液体)来进行该实验,则图___________步骤中可不使用弹簧测力计;
(6)其中一个同学每次进行图甲步骤时,都忘记将溢水杯中液体装满,其他步骤无误,因而他会得出F浮___________G排(小桶中液体所受重力)的结论。(选填“>”、“<”或“=”)
五、计算题(共24分)
23.(12分)一个边长为10cm,重为8N的正方体木块轻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时有露出水面(如图甲),已知ρ水=1×103kg/m3求:
(1)木块所受的浮力;
(2)木块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3)若在木块上放一砝码使得木块刚好完全浸没水中(如图乙),则砝码的重为多少牛?
24.(12分)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圆筒,筒内装有适量的水。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圆柱体,从液面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ρ水=1.0×10kg/m,g取10N/kg。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2)圆柱体的密度为多少kg/m?
(3)圆柱体刚好浸没时,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力为多少N?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B 6.D 7.B 8.D 9.A 10.D 11.D 12.B
13. 大于 小于 1.5 14. 小于 2 4 15. 2 下沉 16. 2 下降
17. 等于 小于 18. 增大 下降
19.20.
21. 排开液体体积 ①④⑤ 浸没在水中 改变橡皮泥形状 无关 不可靠 他只选了一种液体,做了一次实验,结论没有普遍性
22. 丙、甲、丁、乙 2.8×103 = 一直不变 丁 >
23.(1)8N;(2)800Pa;(3)2N
24.(1)8N;(2);(3)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