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5 19:2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系辞下》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战国
商鞅
变法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北宋
王安石
变法
明朝
张居正
改革
晚清
戊戌
变法
民国
民国改革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完成
社会主义
革命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
时期
曲折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
古代:富国强兵
近代:救亡图存
现代:民族复兴
社会转型
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
王朝中后期的自救
民族资产阶级
地主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01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0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03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的内容,理解改革的必然性和作用
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顺应历史潮流——战国商鞅变法
生产力发展
农工商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铁犁牛耕出现
大量私田开垦
政治制度变革
生产关系变革
土地经营方式变革
土地制度变革
阶级关系变化
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兴起
变法运动
变法措施 具体作用
经济
军事
政治
确立封建制度,促社会转型
承认土地私有,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削弱旧贵族势力特权,
增强军队战斗力
加强中央集权
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安定社会秩序
废除井田制,授田于百姓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除世卿世禄
建立县制,官吏由君主任免
实行什伍连坐
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奖励军功
为秦开帝业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战国)李斯《谏逐客书》
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使秦国从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基础)
促进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
民族交融
游牧民族内迁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
政局分裂割据
政权更迭频繁
北魏统一北方
变法措施 具体作用
创新制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
创建新制度,推进汉化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遏制土地兼并;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由平城迁往洛阳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打击世家大族地主利益,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吏治得到改善,社会安定,北方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均田制:国家把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授田农民向政府交纳定额租调,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三长制: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直属于州郡,负
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有利于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易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通婚姻
实质:少数民族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整顿吏治: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
促进民族交融,缩小南北差距
民族交融促国家统一
庆之自魏还,特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吾始以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乡,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奈何轻之?”
——《资治通鉴·梁纪九》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北魏)南迁,革夷从夏。于是中朝江左,南北混淆,华壤边民,虏汉相杂。
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加快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革除祖宗之弊——北宋王安石变法
边患危机、财政困难
政治腐败、起义不断
北宋中期内忧外患
中央集权强化,,形成内重外轻的格局
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庆历新政
特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限制冗官,节省财用
一曰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二曰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
三曰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
四曰择长官(慎选地方长官)。
五曰均公田(重定官员职田)。
六曰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
七曰修武备(整治军备)。
八曰减徭役(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
九曰覃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十曰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1043年)
富国强兵、巩固统治
领域 措施 内容 作用
财政制度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官僚、地主也出钱。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规定按户等高下分派费用。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政府出资收购滞销物品,评定物价,给商人贷款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军事体制 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 官僚制度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考经义和时务策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批判“恩荫”制度,整顿太学,唯才是举 冗官
冗兵
冗费
性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保守派尽罢新法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北宋)苏辙《栾城三集》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做,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北宋)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①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
②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
缓和统治危机——明朝张居正改革
土地兼并,农民起义
政治腐败、府库空虚
其大者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疾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亏,其他为圣明之累者,不可以悉举,而五者乃其尤大较著者也。
——张居正《论时政疏》
军备废弛
边患危机
整饬吏治、缓解财政
万历中兴,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
具体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考成法
大力整肃吏治 加强官吏考核
一条鞭法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整饬武备
实施边防新政策,内修防备
暂缓封建统治危机
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 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威权震主。身死未几,遂遭削夺,并籍其家,子孙皆不保云。 …… 世称张居正相业,誉者多许其干略,毁者仅恶其专恣。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万历“中兴”景象: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人亡政息: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救亡图存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太平天国运动
(1851-1864)
农民阶级救国方案失败
洋务运动
(1860-1890年代)
地主阶级救国方案失败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志士救亡之路——戊戌变法
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要而论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同,万国蒸蒸,日趋于上,大势相迫,非可阙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政治: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
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思想上:反对封建礼教,要求变法图强
百日维新
内容(1898年6月——9月)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
消旗人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等。
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提倡私人办实业;改革财政等。
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
裁汰八旗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促进新思想传播
推动军队的近代化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启蒙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②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③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伯兄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
——康广仁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缺乏全面领导改革的素质。
直接原因: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抵制变法;
其他原因:维新派未能明确的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缺乏实际的政治操作可能,
急于求成,举措失当。
二、王朝自救之路——清末新政
革命活动风起云涌,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辛丑条约》签署(1901)
义和团运动
(1898-1902)
庚子之变后的中国,风云际会,出现了革命、改良、朝廷三方格斗角逐的社会政治格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惠州起义
(1900)
近代化运动
内容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改官制,减冗衙,裁吏役,设新衙,修刑律
立商部,兴实业,振农业
废科举,办学堂,兴留学,建学制
改军制,扩新军
加剧统治危机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民主共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清政府的掘墓人
性质:清政府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
加速革命爆发
1911年
皇族内阁成立
1908年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
1906年
宣布预备立宪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政治觉醒过程。与其说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加速王朝覆灭。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清末新政未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加速了清朝的覆灭。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化),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武装力量等,并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导火线。
三、民国革新之路——民国改革
时间 内容
南京临时政府 政治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人权
经济 鼓励民间兴办实业
社会 风俗 采用公历,民国纪年;剪辫易服,废止缠足;革除“大人”、“老爷”的清朝官场称呼,废止跪拜礼节
北洋政府 文教 1922年壬戌学制,初等中等6年,高等3-6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政治 五院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经济 废改两元:1933年3月,中国币制开始废用银两,改用银元;1935年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发行统一纸币法币;税制改革
军事 筹建军校,编练现代化军队
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民族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全国新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民主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
经济体制
1953—1957,实施“一五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确立。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恢复发展生产,巩固了工农联盟。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探索
《论十大关系》
八字方针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6年
1958年
1960年
1966年
这一时期的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决定改革开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2年
十八大
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7年
十九大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农村 家庭承包 乡镇企业突起 撤公社设乡镇 →取消农业税 承包地“三权”分置 →脱贫攻坚战 乡村振兴战略 计划经济体制
1956—19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2001

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001——2022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
2012——2022
城市 搞好国营企业 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开放 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引进来” →“走出去”]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思考:改革开放之后,何以又要深化改革?
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土地改革
经济体制
民主政治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改革开放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
题目练习
1、(2020·山东高考·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C
题目练习
2、(2022年山东高考·6)19世纪60~90 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 )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A
题目练习
3、(2020年·全国I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D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