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3 09:30: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何以战”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A.徒以有先生也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二、填空题
4.写出下列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③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④于:受地于先琵琶   
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⑤怒:怀怒未发    秦王怫然怒   
⑥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秦王不说   
②故不错意也   
③仓鹰击于殿上   
④轻寡人与   
6.解释下列划线的古今异义词。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大王加惠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   
④非若是也   
⑤休祲降于天   
⑥秦王色挠   
7.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休祲(   ) 韩傀(   ) 以头抢地(   )
缟素(   ) 色挠(   ) 寡人谕矣(   )
8.下列句中划线的人称,分别属于哪个类型?请归类。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先生坐!何至于此!
④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⑤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属于谦称的是(   );属于尊称的是(   );属于一般客气称呼的是(   )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   
②逆   
③对   
④若是   
⑤虽   
⑥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10.阅读选文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   
②径匈奴,匈奴得之   
③传诣单于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月氏遁而怨匈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 何陋之有
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四、综合题
11.随着物拍击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为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注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两句话都是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主语是“此”,谓语是“庸夫之怒也”,主语是“非”,谓语是“士之怒也” 。根据主谓之间应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答案】B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以”是介词“凭”。分析选项中的4个“以”:
A项中“以”是介词“因为”;
C项中“以”是介词“把”,与后边的“为”合起来译为“把……当做”;
D项中“以”是介词“用”。
只有B项中的“以”是介词“凭”。
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虚词用法灵活多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3.【答案】D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ABC句中“之”的意思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本题的“之”在文言文里属于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理解其意思。
4.【答案】动词,派遣;动词,出使;介词,牵,用;介词,依靠;介词,把;介词,因为;指示代词,如此;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介词,从;介词,至,到达;介词,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名词,愤怒,怒气;动词,发怒,生气;成年男子的统称;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要解释的几个词语都属于一词多义,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故答案为:①动词,派遣;动词,出使
②介词,牵,用;介词,依靠;介词,把;介词,因为
③指示代词,如此;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
④介词,从;介词,至,到达;介词,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
⑤名词,愤怒,怒气;动词,发怒,生气
⑥成年男子的统称;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5.【答案】“说”同“悦”,高兴,愉快;“错”同“措”,放置;“仓”同“苍”,深青色;“与”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根据对通假字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说”同“悦”,高兴,愉快;
“错”同“措”,放置
“仓”同“苍”,深青色
“与”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点评】 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积累。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6.【答案】交换;给予;虽然这样;这样,如此;吉祥;屈服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这几个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即可。
故答案为:交换;给予;虽然这样;这样,如此;吉祥;屈服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这样的词语在平时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都会进行总结,因此一定要牢固记忆,但又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这样答题的时候就能结合语境准确的解释这类词语了。
7.【答案】jū;xiǎn;fú;jìn;ɡuī;qiānɡ;ɡǎo;náo;yù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这些字非常容易读错,注意“雎”和“睢”的读音区别,“跣”不要读错“洗”,“怫”不要读错“沸”,“祲”是通假字,和“浸”读音相同,“韩傀”不要读成“鬼”,“抢”这里是第一声,“缟”是第三声。
故答案为:jū;xiǎn;fú;jìn;ɡuī;qiānɡ;ɡǎo;náo;yù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8.【答案】①⑤;③;②④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①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属于谦称。②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③先生: 文人学者的通称。 属于敬称。④君: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属于客气的称乎。⑤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属于谦称。
故答案为:①⑤;③;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 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②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 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记住这些,就容易判断了。
9.【答案】(1)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2)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4)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若是”“虽”“直”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轻:轻视;“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轻视我吗?③岂:难道。直:只,仅仅。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于: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结合文中故事情节和两人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分析,秦王仗着自己势力强大,唐雎来之后,他就开始质问唐雎,我客客气气的给你们换安陵,安陵君竟然不答应,他安陵君凭啥不答应,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明显的是仗势欺人。但后来当他看到唐雎挺剑而起的动作后就长跪而谢,这说明秦王的外强中干。
唐雎作为安陵小国的使臣,他出使秦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但是他面对秦王,不卑不亢,当秦王质问时,他据理力争,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时,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对,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尊严,不惜挺剑而起,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后迫使秦王屈服,完成了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唐: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的人。
(4)①结合语境分析,当秦王看到唐雎不当应交换安陵时,秦王就开始威胁唐雎,意思是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会怎么样吗,意思是告诉唐雎,我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你掂量掂量吧。②唐雎在举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事例后,接着说,与臣而将四矣,意思是我要向他们一样,与你同归于尽。
故答案为:⑴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⑵ 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⑶ 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⑷ 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进行研读和探究。
10.【答案】(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2)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①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②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得”“诣”“去”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A介词,把。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C代词,代匈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连词,和;介词,比。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强:坚强。力:有毅力。蛮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这句话的意思是,匈奴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让他)有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如果是别的人,都在这里生活十多年了,而且还有了妻子和孩子,该安分守己的在这里生活了,该忘记自己以前拿的身份了,但张骞却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由此可以看出张骞的忠诚。“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这句话的大意是:后来单于去世,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及甘父一起逃回汉朝。十多年了,都在匈奴娶妻生子了,还时刻不忘自己的国家,还想着逃回国家。这说明张骞对国家非常的忠诚。
故答案为:⑴①出使;②俘获;③到,往;④离开
⑵A
⑶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⑷ ①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②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附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把月氏王的头颅做了酒器,月氏人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们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中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与随从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出使月氏。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人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让他)有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后来单于去世,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及甘父一起逃回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西北各国才开始和汉朝通好。
11.【答案】(1)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
(3)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4)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知识点】表述题;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④语言要精炼,最好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⑤要符合字数要求。如: 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根据平时对故事的积累答题,注意所写的故事的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如:曾子杀猪;或岳母刺字。
(3)制定的家规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可行,语言要简洁。如: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4) 本题要求劝说弟弟遵守家规,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遵守家规的意义,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故答案为:⑴ 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⑵ 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
⑶ 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⑷ 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所写的故事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实践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⑷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语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答案】C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
【解析】【分析】ABD正确。C这两句话都是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主语是“此”,谓语是“庸夫之怒也”,主语是“非”,谓语是“士之怒也” 。根据主谓之间应停顿的原则,这句话正确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2.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何以战”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
A.徒以有先生也 B.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以君为长者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答案】B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题干中“以”是介词“凭”。分析选项中的4个“以”:
A项中“以”是介词“因为”;
C项中“以”是介词“把”,与后边的“为”合起来译为“把……当做”;
D项中“以”是介词“用”。
只有B项中的“以”是介词“凭”。
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虚词用法灵活多变,要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3.下面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B.要离之刺庆忌也
C.专诸之刺王僚也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答案】D
【知识点】唐雎不辱使命;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积累及语境可知,ABC句中“之”的意思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句中“之”的意思是:结构助词,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本题的“之”在文言文里属于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理解其意思。
二、填空题
4.写出下列各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思。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   
徒以有先生也   
③然: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④于:受地于先琵琶   
仓鹰击于殿上   
请广于君   
⑤怒:怀怒未发    秦王怫然怒   
⑥夫:此庸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答案】动词,派遣;动词,出使;介词,牵,用;介词,依靠;介词,把;介词,因为;指示代词,如此;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介词,从;介词,至,到达;介词,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名词,愤怒,怒气;动词,发怒,生气;成年男子的统称;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要解释的几个词语都属于一词多义,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
故答案为:①动词,派遣;动词,出使
②介词,牵,用;介词,依靠;介词,把;介词,因为
③指示代词,如此;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
④介词,从;介词,至,到达;介词,表示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
⑤名词,愤怒,怒气;动词,发怒,生气
⑥成年男子的统称;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提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秦王不说   
②故不错意也   
③仓鹰击于殿上   
④轻寡人与   
【答案】“说”同“悦”,高兴,愉快;“错”同“措”,放置;“仓”同“苍”,深青色;“与”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根据对通假字的积累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说”同“悦”,高兴,愉快;
“错”同“措”,放置
“仓”同“苍”,深青色
“与”同“欤”,疑问语气助词
【点评】 本题考查对通假字的积累。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6.解释下列划线的古今异义词。
①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②大王加惠   
③虽然,受地于先王   
④非若是也   
⑤休祲降于天   
⑥秦王色挠   
【答案】交换;给予;虽然这样;这样,如此;吉祥;屈服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这几个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即可。
故答案为:交换;给予;虽然这样;这样,如此;吉祥;屈服
【点评】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这样的词语在平时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老师都会进行总结,因此一定要牢固记忆,但又不能死记硬背,要在理解地基础上记忆,这样答题的时候就能结合语境准确的解释这类词语了。
7.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唐雎(   )  徒跣(   ) 怫然(   )
休祲(   ) 韩傀(   ) 以头抢地(   )
缟素(   ) 色挠(   ) 寡人谕矣(   )
【答案】jū;xiǎn;fú;jìn;ɡuī;qiānɡ;ɡǎo;náo;yù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这些字非常容易读错,注意“雎”和“睢”的读音区别,“跣”不要读错“洗”,“怫”不要读错“沸”,“祲”是通假字,和“浸”读音相同,“韩傀”不要读成“鬼”,“抢”这里是第一声,“缟”是第三声。
故答案为:jū;xiǎn;fú;jìn;ɡuī;qiānɡ;ɡǎo;náo;yù
【点评】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8.下列句中划线的人称,分别属于哪个类型?请归类。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先生坐!何至于此!
④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⑤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属于谦称的是(   );属于尊称的是(   );属于一般客气称呼的是(   )
【答案】①⑤;③;②④
【知识点】称谓
【解析】【分析】①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属于谦称。②公:相当于“先生”,古代对人的客气称呼。③先生: 文人学者的通称。 属于敬称。④君: 引申为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属于客气的称乎。⑤臣:官吏对君主的自称。属于谦称。
故答案为:①⑤;③;②④
【点评】本题考查敬辞和谦称的理解辨析能力。敬辞谦称很多,多冠于词头,①敬辞前缀:屈老俯光请,雅芳拜华令; 叨玉垂大贤,高贵恭惠奉。②谦称前缀:愚家小敝浅,鄙舍老贱寒。 拙陋不敢管,窃劳寡奴犬。记住这些,就容易判断了。
三、文言文阅读
9.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且   
②逆   
③对   
④若是   
⑤虽   
⑥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②轻寡人与?
③岂直五百里哉?
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3)简要评述秦王、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4)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要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答案】(1)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2)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4)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若是”“虽”“直”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错意,置意。错通"措",安放,安置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轻:轻视;“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是轻视我吗?③岂:难道。直:只,仅仅。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于: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3)结合文中故事情节和两人的语言、动作等进行分析,秦王仗着自己势力强大,唐雎来之后,他就开始质问唐雎,我客客气气的给你们换安陵,安陵君竟然不答应,他安陵君凭啥不答应,也不掂量掂量自己。这明显的是仗势欺人。但后来当他看到唐雎挺剑而起的动作后就长跪而谢,这说明秦王的外强中干。
唐雎作为安陵小国的使臣,他出使秦国,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但是他面对秦王,不卑不亢,当秦王质问时,他据理力争,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时,唐雎以布衣之怒来对,他为了维护安陵国的尊严,不惜挺剑而起,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后迫使秦王屈服,完成了使命。由此可以看出唐雎是一个唐: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的人。
(4)①结合语境分析,当秦王看到唐雎不当应交换安陵时,秦王就开始威胁唐雎,意思是你听说过天子发怒会怎么样吗,意思是告诉唐雎,我生气了,后果很严重,你掂量掂量吧。②唐雎在举出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三个事例后,接着说,与臣而将四矣,意思是我要向他们一样,与你同归于尽。
故答案为:⑴况且;违背、不听;回答;像这样;即使;只是
⑵ ①把安陵君作为长者看待,所以不加在意。②是轻视我吗?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④安陵君从先王那里得到了土地并守护它。
⑶ 秦王: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有勇有谋。
⑷ ①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②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⑷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类试题,不要只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还应立足于相关重点语段,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语境,进行研读和探究。
10.阅读选文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   
②径匈奴,匈奴得之   
③传诣单于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月氏遁而怨匈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无与共击之 何陋之有
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答案】(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2)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①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②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常用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得”“诣”“去”都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A介词,把。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转折。C代词,代匈奴;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连词,和;介词,比。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强:坚强。力:有毅力。蛮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这句话的意思是,匈奴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让他)有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如果是别的人,都在这里生活十多年了,而且还有了妻子和孩子,该安分守己的在这里生活了,该忘记自己以前拿的身份了,但张骞却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由此可以看出张骞的忠诚。“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这句话的大意是:后来单于去世,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及甘父一起逃回汉朝。十多年了,都在匈奴娶妻生子了,还时刻不忘自己的国家,还想着逃回国家。这说明张骞对国家非常的忠诚。
故答案为:⑴①出使;②俘获;③到,往;④离开
⑵A
⑶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⑷ ①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②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⑵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附参考译文】
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把月氏王的头颅做了酒器,月氏人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们一同攻击匈奴。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中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与随从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出使月氏。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人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让他)有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失使者身份。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后来单于去世,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与匈奴妻子及甘父一起逃回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从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因此减少困乏……西北各国才开始和汉朝通好。
四、综合题
11.随着物拍击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越为越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是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建设文明家庭的核心,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为此学校将开展以“建设家园,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2)古往今来,许多家庭都注重家风建设,如“孟母三迁”,请写出与之相似的两个故事。
(3)活动中,学校号召每个家庭召开一次以“家风建设”为主题的家庭会议,作为家庭成员,请你拟写三条家规。
(4)家庭会议后,你的弟弟仍然我行我素,无视家规,你将如何劝说?
【答案】(1)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
(3)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4)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知识点】表述题;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②要易于传播;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④语言要精炼,最好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⑤要符合字数要求。如: 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2)根据平时对故事的积累答题,注意所写的故事的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如:曾子杀猪;或岳母刺字。
(3)制定的家规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切实可行,语言要简洁。如: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4) 本题要求劝说弟弟遵守家规,劝说时语气要委婉,要阐明遵守家规的意义,语言要连贯、得体、简洁。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故答案为:⑴ 训诫传千古,家风立万年。
⑵ 曾子杀猪;岳母刺字;陆游示儿;诸葛亮诫子。
⑶ ①早睡早起。②定期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③勤俭持家,杜绝铺张浪费。④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和谐,不搞一言堂。
⑷ 弟弟,你不应该无视家规,常言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家有好的家规,就会形成优良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成长中少走弯路,使我们成长为身心健康的、有作为的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你说是吗?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这样的题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要求所拟写的宣传标语要生动,最好采用对偶的句式,或用其它的修辞手法,力争吸引读者。要有鲜明的主题,突出宣传事物的作用和意义。
⑵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所写的故事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⑶本题考查语文综合性实践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⑷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