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选修4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种局面开始于( )
A.夏启 B.周武王 C.秦始皇 D.明太祖
2.《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作者认为: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嫡长子继承制
4.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
5.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
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便于分封制度的推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的矛盾无法调和
7.《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8.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 )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A.中央和地方权力之争的反映
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反映
C.革新与守旧势力之间的斗争
D.民主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9.“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 )
A.民贵君轻的思想 B.农业为本的思想
C.君治为本的思想 D.心存百姓的思想
10.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最能体现他“外举不避仇”的用人风格的是( )
A.提拔尉迟敬德 B.提拔房玄龄
C.起用杜如晦 D.重用魏征
11.唐太宗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这说明唐太宗为政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减轻人民负担 B.倡导政治清明
C.稳定社会秩序 D.发展社会经济
12.唐太宗曾经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身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13.唐太宗在位时曾说:“国家本置中书、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 )
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
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14.封建史学家描述“贞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
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
C.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D.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
15.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其统治特点包括( )
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虚心纳谏 ③注意改善民族关系 ④善于进行自我总结和反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生之善与恶,无一不在他身上并存。此人是( )
A.郑成功 B.噶尔丹
C.吴三桂 D.鳌拜
17.“闽之海外有台湾……初为颜思齐问津,继为荷兰人窃据……(后)归于圣代,入版图而输赋税。”这里的“圣代”是指(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8.“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这首诗是康熙帝写在( )
A.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时
B.平定“三藩之乱”后
C.收复雅克萨之后
D.进兵台湾时
19.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 )
A.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B.抗击沙俄,显示国威
C.以战胜为条件求得和平
D.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20.中国人民银行曾限量发行中国杰出历史人物纪念币,来纪念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讲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新王朝的建立者
B.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过贡献
C.都捍卫和维护了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D.在他们统治期间都出现了盛世景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1小题24分,22小题16分,共40分)
21.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后而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自奏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二君营其室,后之王者,不过随时补苴,以求适一时之用耳,不能动其深根宁极之理也。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是:自太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今式。
——《新唐书》
材料三 康熙帝亲自向南怀仁等传教士学习几何学、测量学、解剖学和医学,并在宫中设实验室,进行化学和药学的研究。康熙帝于1692年3月22日发布敕令,准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敕令指出:天主教的教义大致与中国礼教相符。中国政府既容许人民信奉喇嘛教、佛教、回教等诸外来宗教,自无禁绝基督信仰的理由。
——《康熙帝传》
(1)材料一中作者对秦始皇持何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主要依据。(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作简要评价。(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8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二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概述唐太宗在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材料二体现了康熙时期清政府面临的哪两方面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体现了康熙帝在哪两个方面的功绩?(5分)
(3)唐太宗、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措施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称“始皇帝”,并将国家的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的传至千秋万代的国家制度,即开创了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延续整个中国封建社会2 000多年。
3. 答案:B 解析:从“秦始皇称帝”可知新制度为中央集权制度,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皇权至高无上。
4. 答案:D 解析:郡县制以皇帝任命的官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替世袭的贵族管理地方,体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型。故选D项。A项开始于商朝,B项普遍推行于战国时期,C项不符合题意。
5. 答案:B 解析: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字、度量衡等巩固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建立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故①错。秦朝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④与史实不符。
6.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说明郡县制和分封制都有其合理性,故B项正确。
7. 答案:A 解析:郡县制是中央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驰道通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全国的统一,因此也有利于驰道的畅通。
8. 答案:B
9.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认为只有百姓安乐,才有国家的强盛,这是一种心存百姓的思想。
10. 答案:D 解析: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曾策划杀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重用。
11.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唐太宗提倡轻徭薄赋,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12.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心存百姓”的思想,认为国家长久必须心存百姓。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延续均田制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13.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门下省可以减少中书诏敕差失或护己之短,实际上突出设置门下省的重要性,故选B项。
14.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封建史学家描述的“贞观之治”有些夸张,如“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等。
15. 答案:A
16. 答案:C 解析:提取关键信息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清反清”,吴三桂原为明朝镇守东北的将军,清军入关时吴三桂投降,之后被派驻云南,封为平西王,1673年又举兵反清。故正确答案为C项。
17. 答案:D 解析:1683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县,归福建省管辖。
18. 答案:A
19. 答案:A 解析: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其意义主要是捍卫了边疆,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B、C、D三项评价都不全面。
20. 答案:B 解析:中国历史上,涌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出一大批著名政治家,其中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或巩固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21. 参考答案:(1)对秦始皇持高度肯定的态度。依据: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为中国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
(2)在突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这是唐代管理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主动学习吸收和宽容对待的态度。影响: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明。
22. 参考答案:(1)民族团结政策(或开明的民族政策)。击败突厥后,设置机构进行管辖,任用当地贵族为首领;册封少数民族首领;与吐蕃和亲。
(2)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的矛盾。巩固统一国家,维护国家主权。
(3)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坚决反对国际反华势力分裂中国领土的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