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马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第一次月考
生物 试题
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
1.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 )
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 B.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
C.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 D.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
2.为测定生物组织中是否有蛋白质存在,常用的试剂是( )
A.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 C.斐林试剂 D.碘液
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
A.乙肝病毒可通过分泌物传播 B.动物的运动离不开肌肉
C.手触碰到蜡烛火焰迅速缩回 D.变形虫通过分裂繁殖
4.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的嗜热菌中提取了高温淀粉酶,有关高温淀粉酶的实验研究如下图所示,(残余酶活性是指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时间,然后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酶只能在最佳温度范围内测出活性
B.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是80℃
C.曲线②各数据点的数据是在80℃时测得的
D.低于最适温度下保温不影响残余酶的活性
5.某同学在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灭菌方法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水,放入装有待灭菌物品的内桶,关闭排气阀,打开电源加热
B.在干热灭菌箱灭菌结束后,立即关掉电源,打开箱门,取出物品
C.采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可在物体表面喷洒适量石炭酸等化学抑菌剂,以加强消毒效果
D.在用灼烧法对接种环灭菌时,适当向灼烧后的接种环吹气,以加速其冷却
6.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
C.用氯气消毒水源 D.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7.关于微生物营养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以NH3或NO3-为氮源的,都是自养型微生物
B.固氮微生物能以N2为氮源,因此不能利用NH3或NH4+
C.能以CO2或HCO3-为碳源的,都是自养型微生物
D.硝化细菌以NH3或NO3-为氮源,又必须以有机物为能源
8.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缓解环境污染。为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种,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人员设计了“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株”的实验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培养基时,应在高压蒸汽灭菌之后调节pH
B.选择培养时,应使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C.进行梯度稀释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完成各种操作
D.挑选菌株后,应将使用过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后再丢弃
9.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B.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C.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D.主要菌种为毛霉,毛霉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
A.C、H、O、N B.C、H、O C.C、H、O、N、P、S D.C
11.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与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细胞中DNA分子是裸露和环状的
C.蓝藻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12.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尿素的细菌能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氮气
B.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杀死其他微生物
C.统计尿素分解菌的数目时,以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D.用尿素为唯一的营养物质、加有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培养尿素分解菌,指示剂变蓝
1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基能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
B.为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应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
C.从牛的瘤胃中分离出的分解尿素微生物,需要放在有氧有光照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D.倒平板操作完成后,需等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再将培养皿倒过来放置
14.红薯酿制的黄滔,酒精度约为9%,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拌入蔗糖和麦芽均利于酵母菌获得更多发酵底物
B.浸出液过滤后应保存于密闭容器中,并将容器装满
C.20℃保持24h有利于提高发酵液中酵母菌数量
D.在一定时间内,30℃下发酵时间越长,红薯黄酒的酒精度越高
15.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特殊营养物质
B.培养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天
C.将接种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中,其目的是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D.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则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目的菌落
16.某同学选用新鲜成熟的葡萄制作果酒和果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果酒发酵时,每日放气需迅速,避免空气回流入发酵容器
B.果酒发酵时,用斐林试剂检测葡萄汁中还原糖含量变化,砖红色沉淀逐日增多
C.果醋发酵时,发酵液产生的气泡量明显少于果酒发酵时
D.果醋发酵时,用重铬酸钾测定醋酸含量变化,溶液灰绿色逐日加深
17.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泡菜坛应该选择材料好、外表美观的坛子,只要不漏水、不渗水就行
C.泡菜制作时可以加入少许“陈泡菜水”,目的是增加乳酸菌菌种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18.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泡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参与泡菜腌制的微生物为厌氧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要装至八成满,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上坛盖再用水密封泡菜坛
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
D.腌制过程中,发酵时间过短、温度过高、盐用量过少,会导致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多
19.下列关于果胶酶最适用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变量是果胶酶的浓度 B.pH相同且适宜
C.需要检测相同反应时间条件下的生成物量 D.搅拌时间可以不同
20.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
D.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高压蒸汽灭菌
21.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盐水煮沸后需冷却再使用,以防止杀死乳酸菌
B.乳酸菌的发酵产物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C.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在食用后绝大部分随尿液排出
D.可选用红皮萝卜为材料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发酵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装置可阻止空气进入,用于果酒发酵
B.该装置便于果酒发酵中产生的气体排出
C.去除弯管中的水,该装置可满足果醋发酵时底层发酵液中大量醋酸菌的呼吸
D.该装置与巴斯德的鹅颈瓶相似,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杂菌污染
2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24.下列有关乙醇的使用,正确的是( )
A.油脂鉴定实验中,用70%的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
B.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95%的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果汁中的果胶和果胶酶实验中,用16%的乙醇进行果胶的鉴定
D.植物的组织培养实验中,用50%的乙醇对外植体进行消毒
25.下图表示细菌纯培养实验中的平板划线接种(图甲)及其纯培养结果(图乙),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划线顺序为d→c→b→a
B.图示接种过程中接种环需灼烧4次
C.接种环经灭菌后需冷却后再进行划线
D.蘸取菌液和划线均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26.某高校采用如图所示的发酵罐进行葡萄酒主发酵过程的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夏季生产果酒时,常需对罐体进行降温处理
B.乙醇为挥发性物质,故发酵过程中空气的进气量不宜太大
C.正常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低于大气压
D.可以通过监测发酵过程中残余糖的浓度来决定何时终止发酵
27.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如下图),恰当的做法是( )
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阀b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28.关于酶和洗衣粉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清洗有血渍、奶渍衣服时,可选用含有淀粉酶的洗衣粉
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酸、碱等化学因素对酶的作用,会使酶变性,从而影响酶的活力
D.普通洗衣粉中含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酶的抑制剂等成分
29.某校高三学生对某种加酶洗衣粉做了探究实验,在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的时间,结果如表所示。不同温度下除去不同污渍所需时间/min注:牛奶(主要含蛋白质、脂肪)、蓝墨水[主要成分:阿拉伯树胶(植物纤维)、鞣酸与硫酸亚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水温/℃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奶渍 48 43 28 12 6 4 12 17
蓝墨水 93 86 80 72 68 67 81 105
A.此加酶洗衣粉适宜洗涤棉织品、毛织品、蚕丝织品等衣料
B.此实验证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C.此实验探究了加酶洗衣粉对不同污渍的洗涤效果
D.同一水温下除去两种污渍时间不同的可能原因是加酶洗衣粉含有多种酶,酶具有专一性,且不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不同
30.从环保上讲,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好在哪种元素含量少甚至没有 ( )
A.N B.P C.Ca D.Mg
3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由分泌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凡是活细胞都能产生酶 ④酶在体内不能更新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酶是固醇 ⑥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A.③⑥ B.③④⑤ C.③⑥⑦ D.①②⑥⑦
32.下列有关脂质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性激素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D.维生素D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33.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腐乳制作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孢子
B.制作腐乳的卤汤时,料酒加的量过少会造成豆腐腐败变质
C.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D.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匍匐菌丝
34.某学者利用“影印培养法”研究大肠杆菌抗链霉素性状产生的原因,先将原始菌种接种在1号培养基上,培养出菌落后,将灭菌绒布在1号上印模,绒布沾上菌落并进行转印,使绒布上的菌落按照原位接种到2号和3号培养基上。待3号上长出菌落后,在2号上找到对应的菌落,然后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4号培养液中,培养后再接种到5号培养基上,并重复以上步骤。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抗链霉素的性状是由链霉素诱导其产生的
B.1号和5号采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在相应选择培养基上
C.4号与8号培养液中,大肠杆菌抗链霉素菌株的比例逐渐增大
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无法确定抗链霉素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35.以下关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雨林中所有的植物是一个大的种群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群落
D.生态系统由群落和其周围无机环境构成
36.以下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有误的是( )
A.倒平板时就加入了刚果红的染色法,需用1mol/mLNaCl处理15分钟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所培养的纤维素分解菌浓度可能会比较低
C.培养液经梯度稀释后,分离的过程需要用到鉴别培养基
D.为确定得到纤维素分解菌,需要进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实验
37.通过实验测定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下列与此操作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
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
C.将培养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D.选择菌落数在300个以上的培养皿进行计数
38.下表是某同学培养微生物时配制的培养基,关于此培养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KH2PO4 Na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0g 1g 15g
A.培养基中的KH2PO4和Na2HPO4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B.葡萄糖可被微生物分解丙酮酸,丙酮酸为该菌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
C.此固体培养基可用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D.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后,生成的菌落周围可能会变红
39.为了筛选出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应当从下列哪一种环境中选择( )
A.施用尿素较多的农田 B.施用氨肥较多的农田
C.施用磷肥较多的农田 D.落叶较多的地方
40.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培养出的纤维素分解菌可能少
B.可先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再用刚果红溶液染色
C.可将选择培养后的样品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培养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是纤维素分解后的产物不能和染料形成红色复合物
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60分)
41.右图中的 A 为蓝藻细胞结构示意图,B 为水绵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与水绵细胞相比较, 蓝藻细胞由于[ ] 没有 ,因而属于原核细胞。
(2)在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中, 它们共有的结构有 、 、 ,这体现了不同类细胞之间的 。
(3)由于蓝藻细胞和水绵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因而属于 生物。在它们的光合作用色素中都有 ,不同的是蓝藻还含有 。
42.琼脂是一种多糖类物质,由于其很少有微生物能将其降解而成为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常用的凝固剂之一。某实验室在处理一批已进行过微生物培养的废弃固体培养基时发现,几乎全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都已死亡,但在其中一个培养基上存在一个正常生长的菌落。对此,研究人员做出了以下假说:①此培养基内的营养未被消耗殆尽:②形成此菌落的为自养型微生物;③形成此菌落的微生物能利用琼脂。
(1)从研究人员所作的假说可以推测①所说的“营养”指的最可能是________(填”碳源”氮源”或“无机盐”)。
(2)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倒平板。倒平板所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所用的灭菌方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为了检验上述假说①是否正确,研究人员分别使用两种培养基对上述微生物进行培养其中一种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a),则另一培养基b中不能加入下列的_____________.
A.牛肉膏 B.蛋白胨 C.氯化钠 D.琼脂
(4)用上述a、b培养足够时间,菌落生长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时,证明假说①正确。
(5)若上述实验否定了假说①,为进一步检验假说②和③,.研究人员想要配制一种新的培养基C,并通过b与c上是否出现菌落作为观察指标,则与b相比,c的成分需要做出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某兴趣小组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下表进行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
组别 A B C D E F
距地面高度 0m 0.3m 0.6m 0.9m 1.2m 0m
处理方法 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 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 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 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 打开皿盖暴露15分钟 不打开皿盖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若F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__________。
(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特别强调温度控制。“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4.请回答下列有关食品发酵的的问题:
(1)果酒制作的原理_____________。酵母菌的代谢类型为_____________。如要测定发酵液中酵母菌的菌体数,即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一般前者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后者。
(2)开瓶后的果酒如果密封不严会变酸,酒的表面出现的菌膜是由_______大量繁殖形成的。
(3)在果酒制作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45.现代生物技术常用于筛选特定微生物或突变体等用于工业生产。该过程中培养基的配置、培养条件控制、目的菌筛选等都甚为关键。请回答相关问题。
(1)某小组用两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淀粉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在 LB 培养基(含有酵母菌提取物、胰化蛋白胨、NaCl)中加入淀粉(5g/L)。
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淀粉(15g/L)。
①在Ⅰ号培养基中,主要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淀粉的细菌比例会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Ⅱ号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后,可用于分离目标菌,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两种细菌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后测出的相应指标,据表可知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淀粉能力较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某些菌种保存时, 需要制备空白斜面, 其中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在灭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前”或“后”)把 L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分装到多个试管。
46、我国水果发展迅速,每年上市的新鲜水果多,容易挤压腐烂。将水果制成果汁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果胶酶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果胶酶包括 、 、 等一类酶的总称。
(2)酶使用时,应注意使用时的温度、pH等条件。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需要考虑 、 及 等因素。
如何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思路:
参考答案
1-5 D、B、A、C、C 6-10 B、C、A、D、A
11-15 C、C、C、B、A 16-20 A、C、C、D、C
21-25 D、C、A、B、B 26-30 B、A、C、D、B
31-35 A、B 、D、C、D 36-40 A、D、B、A、C
41.(1) [1]拟核 核膜 (2)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统一性 (3) 自养型 叶绿素 藻蓝素
42. (1) 碳源 (2) 计算 称量 溶化 干热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3)AB (4)a培养基上长出菌落,b培养基上不长菌落 (5)将琼脂换用其他凝固剂
43.(1) 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
(2) 提供碳源和氮源 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3)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 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 (4)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和防止培养基水分过快蒸发
44.(1)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异养兼性厌氧 稀释涂布平板法 大于 (2)醋酸杆菌 (3)酵母菌和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果酒中的酒精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45. (1)①蛋白胨(或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 ② 不能降解淀粉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淀粉的细菌能够增殖 ③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3)Ⅰ细菌 Ⅰ的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大于细菌II (3)前 固体
46、(1)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2)酶的用量、底物的浓度、pH
取用等量的相同浓度的果胶酶和等量的水果泥分别将其pH调至3,5,7,9,11,,再把pH相同的果胶酶和水果泥混合,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定并比较在相同时间内各组果汁的澄清度或出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