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两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03 22: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诗都是唐诗中的极品。它们流传之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用之多、影响之深,都难于估量。也许,孩子们会对“乡音无改鬓毛衰”觉得难以琢磨,却对“笑问客从何处来”产生会心的微笑;也许,孩子们会对“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满神往;却对“不及汪伦送我情”感到难以置信。
《回乡偶书》里那个老人家,面对故乡的小顽童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感叹时移世易之余,涌现在心头的或许是那鞍马困顿的人生旅途,是那故乡的清风明月,是那童年时乍听到的儿歌、吹起的木笛,是“少小离家老大回”时急切的足音……贺之章一生仕途顺利,告老还乡时,可以说是“衣锦荣归”。但诗人没有写那些为世俗所羡的情态,只是刻画一个久客回乡的普通人的真情实感。这一点与史籍记载贺之章一生旷达豪迈、不慕荣利是一致的。
《赠汪伦》里的李白和汪伦。桃花潭水和踏歌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欲行和送我情,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情的写意画: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
孩子们在读这两首诗时,一定会浮现出自己能感触到的画面或场景,一定会与贺之章、李白一路同行……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客、何”等八个生字,会写“舟、乘”等六个生字。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诗中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读中感悟,学习生字时,用学过的方法分组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录音机和旋律优美的古典音乐。
学生准备:
课下收集贺之章和李白的诗作。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们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过不少的古诗,知道古诗的一般常识,比如是几言诗?是咏物诗还是抒情诗等?并且知道诗中一般都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于诗文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诗文的一般性诵读的方法,因此学生比较易于掌握,而且因为古诗大多琅琅上口,学生比较有兴趣学习,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创设情景
教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简述图意。
揭示课题,齐读。
播送配乐古诗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图意,创设情景,使学生比较容易进入诗作中的氛围,对于后面诗作的理解与学习,比较有利。)
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互读,检查。
学生质疑,互相答疑;教师做适时点拨,讲解。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古诗的内容更易于了解,而学生之间的互疑互答可以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越性,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
指名读,分组读,读出感情。
配乐练习。
指名读,学生评议。
复习学过的文学常识,划分诗的节奏。
请学生按着诗的节奏来读:自由读—指名读—按节奏打着节拍读—分组读
各种形式练习读,在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复习文学常识,巩固以前的知识,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巩固本课所学的内容,并且在读熟的基础上,进一步熟读成诵。)
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想想诗中主要讲的内容,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认读生字,指导写字。
出示需要认的生字,学生集体认读,再用各种学过的办法记忆生字。
出示会写的生字,先认读,再记忆。
找出比较容易出错的或者是不易写的字,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写比较好?
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记忆生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将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拓展练习
我回到故乡,见到亲人会说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主要想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锻炼一下口语表达能力,怎样才能将话说的比较清楚;另外通过拓展,也可以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第二课时
创设情景
播送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课件,看后说说是谁在送别谁?
出示课题。
二、初步朗读
自由朗读,看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习要认的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确?
熟读成诵,入情入境
自己按节奏读。
指名读。读出感情。
其余同学评议。教师适时点拨。
谈谈对诗句的了解,可以相互补充。
在读熟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学生自荐背诵两首古诗。
书写生字
边读边画要求会写的生字,集体认读。
指名读,你在哪儿见过?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师范写,指导书写笔顺。指导把字写美观。
练习写字,教师检查情况。
拓展活动
将两首古诗改变成情景剧,演一演。
26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写事情,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帮助学生认识“闰、胯、匾、猬 ( http: / / www.21cnjy.com )、汛”,会写“闰、捏、柄、匾、胯、缚、稻、猬、汛”;理解“闰月、伶俐、潮汛、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等词语。
4、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运用本文抓人物特点的写法,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四件事,体会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我”的情感的变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闰、胯、匾、猬、 ( http: / / www.21cnjy.com )汛”,会写“闰、捏、柄、匾、胯、缚、稻、猬、汛”;理解“闰月、伶俐、潮汛、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等词语。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初读课文,了解“我”与闰土不同的身份,并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仿写人物外貌一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的年纪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而且勇敢、聪明、有本领、见识广。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了解他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闰土”是谁,他和“我”是什么关系?
3、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依据。(“我”是少爷,闰土是给我家做工的忙月的儿子。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二、初读课文
1、小组学习,读准生字的字音,说说书写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理解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默读课文,想想“我”和闰土是怎样认识的?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下来。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开火车式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字音。
2、利用课件检查学习情况
(1)“闰”字的“门”内是“王”不是“玉”,不要多写一点。
(2)正音:划去(   )里不正确的读音。
正月(zhēngzhèng)供佛(gònggōng)畜生(xùchù)
正确(zhēngzhèng)供应(gònggōng)畜产(xùchù)
(3)与生字有关的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胯(   )租(   )劲(   )缚(   )稻(   )
垮(   )祖(   )颈(   )搏(   )滔(   )
3、质疑(可简单写副板书,便于在下面的学习中反馈)
四、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内容
1、过渡语:一般情况下,我们认识、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首先认识和了解这个人的什么呢?(要想认识一个人,先要看他的外貌。)
2、闰土长什么样呢?快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3、读“他正在厨房里……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一句
板书:紫色圆脸头戴毡帽颈套银圈
4、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学生不知从哪说起时,可引导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对比之后,我们知道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天真活泼的孩子。
(2)再仔细读读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看闰土还有什么特点。
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体会出闰土“健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特点,因为他的脸是“紫色的”,为什么是紫色的?(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5、请一位同学总结闰土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纯朴可爱健康活泼
五、指导课后仿写一题
1、 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及闰土的头像。
2、 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3、 什么是人物的外貌,让学生结合闰土外貌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特点)
4、 课件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读、说、评、议。
5、 小组同学互相启发,练习说一说自己要描写的人物外貌。
六、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3、仿照课文,写写你身边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章第一自然段。
2、通过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四件事,体会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特点,并感受“我”的情感的变化。
3、初步感悟鲁迅作品中抓住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四件事,体会闰土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我”的情感的变化。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少年闰土》。
2、(课件)看,(师范读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自然段)这就是闰土。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闰土与“我”的不同身份,“我”是一个城市里的少爷,而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这个画面就是“我”30年后再见到闰土时,脑海中出现的闰土的形象。为什么谈到闰土,我的头脑里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呢?(因为当年闰土给我讲了很多的新鲜事,给我讲的在瓜地里刺猹的事我尤其记忆犹新,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二、 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瓜地刺猹”
打开书,看看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了闰土给我讲了这件事?(8——13)能给我们读读这部分内容吗?
导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闰土给我们讲的这件事吧!(出示默读思考题)
1、 全班交流:讲了瓜地刺猹的事。
2、 概括小标题:老师总结这个小标题的语言结构是: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3、 这件事中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机智,勇敢)
4、 瓜地刺猹对闰土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对于我这样一个少爷呢?用一个词概括。(惊险、刺激、有趣、稀罕、少见……)
5、 那你们想一想,闰土会用什么样语气讲?而我会怎样听呢?
6、 同桌两个人,分角色读一读这部分内容。
7、 指名一组分角色读。闰土绘声绘色的开始说了:
8、 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吧。(全班男女生对读)
总结: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呀,早已飞到那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形象却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以至于“我”在三十年后再见到闰土便立刻想起他瓜地刺猹的情景。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文字吧!(学生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课件
9、“瓜地刺猹”使我们感受到了闰土的机智勇敢,你们能不能在小标题中加上一个字,表现闰土是怎样地刺猹呢?(板书:勇)
导语:好,一个“勇”字,就使闰土机智勇敢的形象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下面,我们就按照刚才这样的步骤和方法,自学其它三件事。
10、再次出示默读思考题
(二)略处理:雪地捕鸟
1、 指名读
2、 交流:
3、 瞧,这件事让我们对闰土又有了新的了解,指名有感情读。
4、 完善小标题。(板书:智)
(三)略处理:海边拾贝
导语:闰土不仅给我讲了冬天的故事,还给我讲了夏天的呢!
1、 能读给大家听吗?
2、 交流:
3、 女生读
4、 完善小标题。(板书:忙)
(四)略处理:沙地看跳鱼
1、 交流
2、 完善小标题。(板书:喜、乐、笑都可)
3、 指导朗读
三、 理解难句:
导语:闰土给我讲了这么多事,“我”又有什么感受啊?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理解句子含义,可以提出不懂问题。(副板书:四角天空?)
1、 交流第14自然段。素不知道的“素”是什么意思?体会“我”的情感。
2、 指导朗读,自愧不如的语气。
3、 交流第16自然段。(对闰土生活的羡慕、佩服、向往,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无奈)
4、 想象一下,闰土还会知道哪些希奇的事呢?
5、 学生质疑:什么是四角的天空?
6、 (课件:四角天空的照片)我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看啊,庭院深深,高墙耸立,这四面高墙上的就是四角的天空,当闰土在做那些希奇事的时候,我又会在这高墙大院中的什么地方做些什么呢?
7、 从这里我们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我”对闰土的生活是那样的羡慕,“我”是一个城市少爷,生活富足,为什么还要羡慕一个农村少年呢?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8、 面对一个聪明能干的闰土,面对一个机智勇敢的闰土,面对一个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16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就是这样一个同我朝夕相处的伙伴,就要离开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啊,这位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和他讲的那些希奇的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不能忘却。(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3、 现在你们能再来说说,闰土是怎样的一位少年?(板书)
4、 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都来记住闰土这个与众不同的新朋友吧。
五、感悟写法:
1、 课文学完了,想一想,鲁迅先生是如何把闰土这个人物写的这般栩栩如生的呢?(板书:抓特点写人物外貌言行)
2、 课后,你们也仔细观察一个小伙伴,试着用本文学到的方法,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著《故乡》,看看30年后的闰土有了什么样变化?相信同学们会更加了解鲁迅作品的。
六、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故乡》。
2、 观察小伙伴,抓住他的特点,试着用本文的写法,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