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忌惮(dàn) 晦暗(huì) 恬静(tián) 戛然而止(jiá)
B. 归省(xǐng) 糜子(méi) 怠慢(dài) 恣意妄为(zì)
C.撺掇(cuān) 蓦然(mò) 羁绊(jī) 纨绔子弟(wán)
D. 凫水(fú) 亢奋(kàng) 枸杞(jǐ) 如法炮制(páo)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磅礴 燎原 家眷 叹为观止 B.束缚 点缀 严峻 顾名思义
C.皎洁 挑衅 辆射 人情世故 D.锵然 斡旋 嘱咐 震憾人心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华十分宝贵。
B.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C.电影《你好,李焕英》自上映以来狂揽票房超过50亿以上,是今年春节最暖心的电之一。
D.就中国军机飞人韩国所谓的“航空识别区”一事,韩方无理要求中方要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均收录在这本散文集中。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锦面有些心理扭曲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C.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客观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首次户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D.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二、阅读天地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宿翠微寺(唐)马戴
处处松阴满,樵开一径通。鸟归云壑静,憎语石楼空。
积翠舍征月,遥泉韵细风。经行心不厌,忆在故山中。
6.“鸟归云壑静,憎语石楼空”一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7.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馆“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闻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谥烈伯。”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改)
[注] ①馆(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3)见许_
(4)朝议令善明举人
9.用“/”划分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限两处)
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为之叹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善明以母在虏中/以刀劈狼首(《狼》)
D.痛悼于怀/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俯向大地的身影
曹春雷
①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②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回。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被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
③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光脚在田里待几天,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有脚气。④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这一粒与那一粒像是有仇,离得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挨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次俯身都大于九十度。
⑤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⑥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我估摸的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地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 母亲说,打的粮食就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⑦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地就对你好: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豆腐块,坚持用农家肥。到了丰收的季节,村人经过我家的田地时,总要夸赞几声。
③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且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
⑨秋日,若想在一大片花生地里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的,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⑩如今,70 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觉着很
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
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
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也曾劝她别再种了,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她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地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
12. 阅读文章,想一想用“俯向大地的身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1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⑨段加点词“勋章”的表达效果。
14.结合文章内容及链接材料,谈谈你的感悟[链接材料]
2021年5月22 日,一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去世,举国哀痛。袁隆平院士年轻时便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出高产水稻。最终,他的“禾下乘凉梦”让无数人吃上饱饭。直至耄耋之年,他仍然坚持下田劳作。
三、综合性学习
1.5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①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节日: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节日:________________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
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老百姓接受,一些西方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简要论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个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的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条的相遇……
请以《最美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悟、认识;②不得抄袭;③文章不得少于600 字。
答案
第一单元学业水平测试
1.D(杞 qi) 2.D(憾一撼) 3.D[A项,“吹毛求疵”指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多用于贬义。B
项,“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C项,“洗耳恭听”指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是敬辞] 4.A(B项应在“纷纷”前补上主语“网友们”;C项“超过”“以上”重复;D项否定词滥用) 5.A (《社戏》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 6.这一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鸟归”和“僧语”是动景,“云壑”和“石楼”是静景,两者结合,突出了夜晚翠微寺的清幽、宁静。 7.诗的尾联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8.(1)救助,救济,帮助。 (2)对……感到惊异。 (3)允许。 (4)推荐,推举。 9.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 10.善明穿布衣吃素食,悲伤得如同守丧。
11.D(D 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解释为“在”。A 项,代词,他/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 项,代词,他/动词,往,到。C项,因为/用)12.-语双关,既指母亲俯向大地耕种的身影,又指母亲对土地的敬畏;点明文章主旨。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金灿灿的向日葵比作勋章 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勤劳、认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14.略。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和 链接材料从辛勤执着、珍惜粮食、坚持不懈、坚守土地、无私奉献等方面谈自己的感悟即可。
15(1)①春节重阳节2)自沉罗江(屈原江)吃粽子、插艾草(3)示例:我们在接纳外来
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不能丢失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