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19:4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同步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一、单选题
1.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2.《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圣所生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
A.是否正视纲常伦理 B.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法律的公平公正
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如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
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权力
D.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
4.罗马在战争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盟友授予不同程度的公民权;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所有帝国境内外邦人以公民权。这一行为
A.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B.适应了扩张的需要
C.主要受自然法影响 D.实现了各民族平等
5.张集馨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说“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材料说明
A.清代重视基层教化与文化发展 B.中国清代乡村实行宗族自治
C.清代儒家思想在乡村实现普及 D.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受到冲击
6.《十二铜表法》中的债务法规定:债务方必须以人身作为抵押或担保,一旦违约则会沦为债务奴隶;到了后期,债务契约中则以财产为担保,财产罚成为了主要的责任方式。这一变化
A.清除了形式主义弊端 B.取决于法学家的立法
C.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D.维护了债务奴隶权益
7.“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这一观点
A.旨在维护罗马现存的社会制度 B.适应了帝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C.确立了罗马法不可动摇的地位 D.有利于推动法律的公平正义
8.2016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修正案(草案)》《居住证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3月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从政治文明的角度看,上述行为的意义在于
A.加强对弱势人群的保护
B.拓展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C.加大对民生事业的关注
D.进一步健全了法律体系
9.1867年一位德国人在《自由的法律职业:对普鲁士司法改革的首要要求》中提到:“英国的经验显示,律师就像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的看门狗,他们在代理当事人的同时,也代理了所有阶层的利益。律师是为人们的福祉而努力。”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878年,德国颁布《国家律师法》,奠定了德国近现代律师制度的基础。以下对德国律师制度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使所有人直接参与法律事务②单纯为被审判者的利益考虑
③有利于减少法官对法律误读④有利于维护人权和司法正义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中华民族5千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体现了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札、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 )
A.规范政府行政活动 B.防止宦官干预朝政
C.削弱武人政治地位 D.革除唐宋律例弊端
12.《唐律疏议》里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十种性质最恶劣的犯罪行为定位“十恶”,并对每一种犯罪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有的甚至还对犯罪行为的对象、方式、具体情形等进行了列举。这体现唐朝法律( )
A.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B.开始儒家化
C.受到理学广泛传播的影响 D.开始引经入律
13.2020年春节,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数医务人员挺身而出,他们成了逆向而行的孤胆英雄;无数警察、社区干部、清洁工、超市员工等共同守护着家园,展现了同舟共济的感人画面。这反映出
A.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B.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D.国家大力提倡以德治民
14.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指以儒家经义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依据,并按儒家经义的精神解释和施用法律。这(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弥补了法律实践经验的不足
C.解决了当时各种司法问题 D.反映了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
15.下图是新中国不同时期对领袖的称呼,反映了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C.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逐步提高
D.个人崇拜之风在新时期愈演愈烈
16.罗马共和国后期,万民法逐渐兴起。罗马帝国初期,以盖尤斯为代表的法学主流思想往往将自然法与万民法并列,在他们对法的分类里仅有自然法(万民法)与公民法之分,并认为“自然法(万民法)是自然教导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法律”。这说明( )
A.罗马居民地位趋于平等 B.罗马社会的危机不断暴露
C.法律发展折射社会变迁 D.自然法与公民法存在冲突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实行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创造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形式。这些与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制度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并得到人民的拥护。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有人认为“《临时约法》一个致命缺陷在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影响了对整个宪法结构的理性思考”,请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现”的新举措。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时间 宪法名称 核心内容
1931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年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年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材料二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要求,1982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现行宪法。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先后五次对有关条文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修正,共通过了52条宪法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中,肯定了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1993年修正案中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1999年和2004年,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8年修正案正式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据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民主革命史实,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颁行及其后又多次修正的背景。
(3)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宪法建设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C
7.D
8.D
9.D
10.D
11.A
12.A
13.C
14.D
15.B
16.C
17.(1)原则:三权分立(权力制衡)。
说明:《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制,主观地用内阁制代替了总统制,理想化地把美国三权分立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嫁接在一起;它将行政权分配于数种机关,导致权力过于分散;内阁分散总统权力,二者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参议院、总统、法院缺乏相互制衡,造成权力架构混乱。总之,《临时约法》因人立法存在很大的缺限。
(2)表现: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措施:实施依法治国,确立以宪法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等。
18.(1)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并通过法律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冲击了中国近代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统治,体现了党的性质和纲领;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通过调整法律,扩大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颁布的宪法(宪法性质文件),为动员和组织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根本法制保障。
(2)1982年宪法背景∶"文革"结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恢复,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改革开放,社会发展面临新问题。
历次修正背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党的理论建设成就;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世界联系加强,各国法治相互借鉴交流。
(3)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宪法的发展过程体现了宪法为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