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单元训练(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单元训练(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19: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齐世荣等学者认为,考古学上判断古代文明产生的标志有——城市与城镇的形成、文字的使用和王宫神庙等宏伟建筑的出现。根据目前的考古成果,人类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西亚地区 B.东北非地区
C.爱琴海中 D.尤卡坦半岛
2.古代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用武力方式向外扩展,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
C.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D.周边环境的影响
3.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在统一之后都建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两个地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是
A.《吉尔伽美什》、《汉穆拉比法典》 B.《汉穆拉比法典》、金字塔
C.金字塔、泥板文书 D.《汉穆拉比法典》、泥板文书
4.“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已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里所说的这一帝国和宗教是
A.罗马帝国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
C.拜占庭帝国东正教 D.基辅罗斯帝国东正教
5.公元9世纪时,巴格达以有百余家书商而自豪。据记载,一位医生谢绝了苏丹的迁居邀请,因为搬运他的藏书需要400只骆驼。一批王公在10世纪时,其藏书之多,可以与欧洲所有图书馆中发现的总和匹敌。据此可知
A.阿拉伯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 B.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
C.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励私人藏书 D.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6.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7.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
A.古代希腊崇尚家庭观念 B.城邦体制影响社会文化
C.雕塑艺术体现人文精神 D.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突出
8.柏拉图强调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美的普遍性,进而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更深层次领悟由“行为和制度的美”到“各科学问知识的美”,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他意在强调
A.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 B.审美教育的理性精神
C.审美教育的步骤方法 D.城邦制度的发展完善
9.十字军东征以后,威尼斯等地商人在与东地中海之间贸易中累积了大量财富,开始以艺术来美化自己的家乡和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有人性,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这证明
A.贸易发展加强了各地交流 B.意大利垄断了中西方贸易
C.商业发展推动了人文精神 D.十字军东征促进文化发展
10.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其哲学思想、史学研究、文学成就等,都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
B.雅典卫城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C.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断代史的撰史体裁
D.万神殿、桑奇大塔是古罗马建筑的杰出代表
11.有学者说:“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这段论述
A.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B.揭示了西欧基督教占有特殊地位
C.旨在说明宗教信仰的盲目性 D.反映了中古欧洲发展停滞的原因
12.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 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
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 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
13.《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是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在开篇中就提出“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法律的戒条是这些:诚实生活、毋害他人,分给各人属于他的”。据此可知,罗马法
A.维护人民利益 B.追求公平与正义
C.保护私有财产 D.质疑道德的约束力
14.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
A.其文明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B.深受拜占庭的宗教影响
C.继承并创新了拜占庭文化 D.与拜占庭历史传统相似
15.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以犍陀罗地区为中心,建立起来一种 混合着东西方丰富而精美元素的古代印度佛教艺术。如下图所示,犍陀罗佛教造像有着完美的身材比例,卷曲的头发,面部表情平静优雅,身上披着厚重的褶皱法衣。与这种艺术形成有关的事件是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贵霜帝国的建立
③蒙古西征 ④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16.被视为世界文学瑰宝的一部史诗,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涉及诸多方面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不少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这部史诗是
A.《源氏物语》 B.《摩诃婆罗多》
C.《吉尔伽美什》 D.《荷马史诗》
17.9世纪开始,日本形成的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17世纪开始兴起的浮世绘则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B.文明开化的社会变迁
C.唐朝文化的深远影响 D.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18.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一部史书,模仿中国史书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部史书是
A.《编年史》 B.《三国史记》
C.《高丽史》 D.《源氏物语》
1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写道:一位秘鲁学者指出,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即西班牙文化、葡萄牙文化、印第安人文化、黑人文化、印第安伊比利亚人文化、美洲黑人文化和混血人文化。这段材料描述了
A.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 B.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
C.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 D.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作者认为美洲文明衰落的原因是
A.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B.疾病,瘟疫等灾害
C.孤立发展,缺乏交往 D.本身就具有落后性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于大约公元前387年由柏拉图创办,是西方古代第一所大学,存续900余年。学园汇集了当时众多的学者在此从事学习或研究,学科设置主要以哲学思想的传授、研究为主,同时十分注重数学并扩展到其他学科,例如几何学、音乐、体育、天文学,以及生物科学中的动物学和植物学等。学园希望通过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才。
——摘编自王志民《世界教育史上的双子星座——稷下学宫与柏拉图学园比较论纲》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拉图学园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爱琴海区域是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交汇处,可以说是亚非欧文化的加工厂。在希腊文明中,处处可见其他文化的影子。例如,古希腊一度没有文字,后来在吸收腓尼基的字母的基础上形成了希腊字母;古希腊建筑多以木头和泥石为建筑材料,后来学习埃及人以大理石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古希腊的宗教神话和文学的根源,可以在西亚文化中找到。
——摘编自孙博《浅析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材料二 亚历山大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摘编自人教版《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时期文化措施的目的及其产生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1)材料一反映出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目前世界公认的人类最早的文字是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文化遗址中所出土的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乌鲁克即今天的伊拉克地区,即西亚地区,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是人类最早文字出现的地区,排除。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为海洋文明,工商业发达,而埃及和西亚文明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张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A项正确;文明开化的程度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属于根本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在古代巴比伦王国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和成为世界建筑奇迹埃及金字塔,都能体现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古代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和《汉穆拉比法典》,只能体现两河流域的情况,不包括埃及的信息,A项不符合题意;作为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及西亚地区的重要史料,笼统的泥板文书无法体现古代两河流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用之例证的CD两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沙漠中”的宗教、公元8世纪中期与中国接壤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分别是,诞生于阿拉伯半岛上的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罗马帝国形成于公元前27年,A项错误;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的东罗马帝国被称之为“拜占庭帝国”,C项错误;基辅罗斯形成于9世纪,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公元10世纪左右,在阿拉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医生、书商,许多人拥有大量的藏书,体现了阿拉伯人重视知识和书籍的保存,B项正确;材料显示许多阿拉伯人拥有大量藏书,但不能说明阿拉伯的精英阶层垄断了文化资源,排除A项;材料显示许多阿拉伯人拥有大量藏书,没有表明阿拉伯官方支持鼓励私人藏书,排除C项;材料显示许多阿拉伯人拥有大量藏书,没有体现阿拉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持续了三千年之久,有着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秩序,故选C。古埃及的文字为象形文字,A说法错误,排除;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过古埃及,从罗马帝国分裂出去的拜占庭帝国并未占领过古埃及,B项说法错误,排除;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太阳历,而非月亮历,D项说法错误,排除。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可知,古希腊的城邦体制对女性具有一定的限制,这体现了城邦体制对社会观念的制约,所以城邦体制影响社会文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的态度,没有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的城邦体制对女性具有一定的限制,而不是女性社会地位突出,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审美教育第一步从只爱某一个形体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综合,掌握关的普遍性,……最后达到理念美的境界”可知,审美教育的整个过程需要比较、综合,最后才能达到美的教育,这个过程充满理性精神,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科学对美育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不是在强调审美教育的方法,排除C项;此时雅典城邦统治的弊端日益凸显,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商业财富的增加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并且推动人文精神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各地交流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中西方贸易被意大利垄断,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十字军东征对于文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荷马史诗》属于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A项正确;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排除B项;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排除C项;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佛塔,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由于欧洲人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宗教弥补了精神上的空虚,这体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A项正确;材料解释的是中世纪宗教盛行的原因,并非揭示西欧基督教占有特殊地位,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中世纪宗教盛行的原因,并非宗教信仰的盲目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古欧洲发展停滞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基督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等,反映出中世纪的拜占庭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并未发展古希腊的民主传统,排除A项;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B项;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与“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诚实生活、毋害他人”说明罗马法追求正义和公平,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罗马法维护人民的利益,排除A;保护私有财产不符合材料“正义”的内涵,排除C;材料中的罗马法强调的是诚信的原则,不是质疑道德的约束力,排除D。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建筑、造型艺术、国徽等方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拜占庭文明对斯拉夫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为俄罗斯文明奠定了精神基础,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仅凭俄罗斯兴起的时间来判断,排除A项;材料不仅仅体现了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对俄罗斯的影响,B项说法不能完整概括材料信息,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最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犍陀罗佛教造像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和亚历山大东征有关,犍陀罗艺术主要指贵霜时期的佛教艺术而言,①②正确,A项正确;犍陀罗佛教造像风格,与蒙古西征、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主要讲述古代雅利安人部落家族的故事,”及所学知识《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文学中的著名史诗,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熵率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B项正确;《源氏物语》是日本的著名小说,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是古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排除C项;《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著名史诗,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D
【解析】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因此出现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浮世绘,满足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信息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无关,排除A项;文明开化日本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生活习俗,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C
【解析】《高丽史》是15世纪中期由朝鲜王朝组织编撰的史书,其模仿了中国史书的体例,故C项正确;《编年史》是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故A项错误;《三国史记》是12世纪完成的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故B项错误;《源氏物语》是日本的小说,故D项错误。
1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印第安美洲的文化就像一条彩虹,并存着七种文化的颜色”可知,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A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拉丁美洲的多元文化特色,并没有涉及对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歧视,排除B项;民族意识和民主意识觉醒、拉美人民反殖民争取独立属于政治斗争领域,与材料中文化特色不符合,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2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记录,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说明美洲文明的发展是鼓励的,缺乏交往,C项正确;西方殖民扩张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A项;疾病,瘟疫等灾害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D说法不符合事实,美洲也有先进的文明,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背景:①工商业发达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③知识分子群体形成提供浓郁的学术环境;④人文精神的发展。
(2)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战争)和平交往等。
【解析】(1)背景:① 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工商业发达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② 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可分析出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③ 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知识分子群体形成提供浓郁的学术环境;④ 结合西方人文主义起源的历史可分析出人文精神的发展。
(2)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所学知识可知,主要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方式。
22.【答案】(1)特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包容性强)。
(2)目的:维护帝国统治;缓和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展示政权合法性与正统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与管理,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为东西方各民族间的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的相互适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爱琴海区域是阿拉伯文化、埃及文化以及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交汇处,可以说是亚非欧文化的加工厂”可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包容性强)。
(2)目的:结合亚历山大文化措施的出发点可知维护帝国统治;缓和与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展示政权合法性与正统性的需要。
影响:从政治、文明交流等方面分析,可知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与管理,维护了帝国的稳定;为东西方各民族间的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的相互适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人口迁徙与民族交融,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3.【答案】 (1)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婆罗门教的冲击;自身缺乏改革。
(2)成就:发明了独特文字;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突出。
(3)原因: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可知,没能为世俗生活提供种种仪式;根据材料“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可知,婆罗门教的冲击;根据材料“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可知,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而反观佛教自身却缺乏改革。
(2)成就:根据材料“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可知,发明了独特文字;根据材料“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可知,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突出。
(3)原因:根据材料“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可知,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根据材料“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可知,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根据材料“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可知,外族侵略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