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教学目标
1、自主理解 并积累词语:吹嘘、呻吟、喧嚣等。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人物形象,同时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难点:对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知人物形象,同时寻找自己身边的伙伴的相同点,并阅读原著,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 要一起学习的这篇文章节选自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历险连许多大人都连连称奇,赞叹不已。来,我们一起来书写课题。板书《汤姆.索亚历险记》。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预设:汤姆.索亚是个怎样的孩子?他会有哪些历险的经历?)
3、简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更是了不起,他一生写了大量作品,体裁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个方面,美国评论家威廉.豪威尔斯这样评价他:“他是独一无二的,无法相比的,他是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也说他是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由此可以看出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他就是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著名作家,他的真实姓名是塞缪尔.兰霍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他的作品风格幽默和讽刺为主,既富有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它虽然是以密西西比河上某小镇为背景的少年读物,但为任何年龄的读者所喜爱。)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尝试用小标题概括每件事。
(3)文中哪些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自由读文。
3、学习情况反馈。
(1)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中出现的人物及其关系:撒切尔太太、波利姨妈、汤姆、贝奇、哈克、撒切尔法官、印江.乔埃和镇上的人们。(投影出示文中人物及其关系的思维导图)
(2)理清文章脉络
按时间顺序来梳理事件,便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第一自然段写了孩子失踪后,人们的悲痛;2-3自然段写了孩子归来后,人们的喜悦;第四自然段写了汤姆讲述山洞历险经历;5-15自然段写了汤姆看望好友 ,并从撒切尔法官口中知道山洞被封,印江.乔埃被困洞中(5-15)。
结合我们刚才梳理的小标题,你能大致的复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文章讲述的是汤姆和贝琪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的故事。先将述撒切尔太太和波利姨妈悲痛绝望的心情,再描述了汤姆和贝琪回来后村里的欢乐场景。接着通过汤姆的讲述,介绍了他和贝琪在洞中的历险经过。最后讲述了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从撒切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坏人印江.乔埃被困洞中)
(3)交流留下深刻的地方。
预设一:撒切尔太太病得厉害......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白了。
文段中对撒切尔太太的动作、神态和波莉姨妈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当时亲人的悲痛。
预设二:人们叮叮当当地敲响了铁碗铜盆......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文段中声音、动作的描写富有感染力,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预设三: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这段话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人们内心的激动、喜悦。
三、再读课文,感悟汤 姆的特点
1、出示自读要求
再次默读,思考:文中那个情节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你认为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具体的内容和组员说一说。
2、学生读文,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
从躺在沙发上可以感受到了汤姆的虚弱, 从吹嘘一词感受到汤姆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预设二:他又讲述了他怎样回去找贝琪,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而她却让他别拿这些无聊的谎话来烦她,因为她很累,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她也愿意死掉。
这段话由贝琪的表现反衬汤姆的勇敢。
预设三: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他也描述了起初这些人如何不相信这荒唐离奇的故事。
文段中描写了洞中迷路——摸索出口——找到出口——说服贝琪——爬出洞口——进行呼救——安全脱险经过,表现了汤姆个勇于挑战,敢于探索、自信、聪明的孩子,。
预设四:法官和他的几个朋友逗他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有的人还用嘲弄的口吻问他是否还想再去 山洞走一趟。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
从法官和他的朋友的嘲弄可以体会出汤姆是个勇敢、爱冒险的孩子。
预设五:11——15自然段
从这段神态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汤姆是个善良的孩子。
4、教师总结。(的确,文中的汤姆.索亚就是一个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的孩子。我们发现马克.吐温在写的时候调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写,把汤姆历险的经过描写得如此细腻,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咱们在描写时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
四、拓展延伸
1、小说的第二章《粉刷栅栏》中,那段关于出让刷墙权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了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还赔上了自己的苹果,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多种身份的复合,他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也许在汤姆的身上,能找到你或是你朋友的影子。(同桌互说)(指名说)我相信在我们身边都有像汤姆这样的朋友,请你说说自己身边给你留下相同感受的朋友。
2、推荐整本书阅读。
过渡:孩子们,学习语文需要多思考、多感悟。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中,有许多和洞中历险故事不一样的感动与精彩,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走近《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用本节课的圈、画、批注等学习方法静心阅读整本书,在文中找寻自己或是朋友的影子,并在人生中珍惜每一份美好与感动,且行且珍惜!
板书设计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孩子失踪——全镇悲伤
归来当天 脱险回来——全镇欢庆
讲述历险——夸张吹嘘
(敢于冒险、 追求自由)
之后两星期 看望哈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