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摘要:
设计一教学课时。课前学生做好预习,分析学生学情,准备课件,图片, 精心设计教学步骤,教师相机指导。情景激情导入。通过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听读校正易错的音,卡片辨认分清形近字。品读指导,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铁罐与陶罐对话,把握人物性格,教育学生养成谦虚,大度,友善,正视自己,善于取长补短的品格,学习对话描写人物的技能。分角色再读,提升学生知识构建。速读课文,深化主旨认识。延伸与迁移,实现学生认知的自然内化。
关键词
初读 品读 点拨 迁移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本中“陶、罐、骄、谦、”等 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
3、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借助细节描写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理解故事中的包涵的深刻寓意。
学生分析:
通过前期的阅读训练,三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字新词,感知寓言故事的内容,故事的趣味性。但对寓言的寓意理解存在一定偏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精读文本,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理解文本的内涵。选择分角色朗读,教师相机点拨应该是符合文本特色,学生年龄规律教学策略。通过初读、品读、速读引领学生形成认知自然内化与迁移。
教学内容分析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陶罐与铁罐》属于寓言故事,具有明晰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通过本课自主学习,认识 10 个生字,能够感知课文内容;感受陶罐美好品质,通过指导阅读,把握寓言蕴含的深刻含义,掌握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
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多媒体设备,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资源编辑室《教材解读》,网络素材《陶罐与铁罐》朗读视频。
教学准备:
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陶罐、铁罐的图片实物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生字卡片、朗读视频、教学课件等。学生具备有关氧化方面的知识经验。
教学时数 :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欣赏了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触摸了非常漂亮的罐子, 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议一议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 (“坚固”“易
碎”)同学们通过欣赏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 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 6 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听读课文、校准字音,辨清字形。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预习情况。(强调懦、弱、恼,脑读音与字形)
4、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品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小组合作讨论:告诉大家, 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点拨: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奚落陶罐)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点拨:傲慢的语气)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点拨:轻蔑的语气)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 在这里”)
(4)出示对话“住嘴 在这里”。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
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 3,然后回答。(点拨:恼怒)
(5)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并读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点拨:狂妄自大)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点拨:谦虚、大度、友善)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友善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虚拟表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三)师生点评角色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三部分。(时间在流逝 结尾)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点拨:陶罐:价值连城 铁罐:无影无踪)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点拨:国王御厨里 自以为坚硬 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鲜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完全氧化掉了。)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点拨: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耐久 谦虚 友爱 善良 各有所长
铁罐 氧化 坚固 骄傲 自大 傲慢 正视自我
教学评价与反思:
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思考。各个环节精心设计导读问题,发展学生思维;适时点拨,深化学生认知构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表格式的板书设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浅出,由表及里,让整个学习过程有的放矢, 思路清晰简洁,提高了学习效率。注重时间的分配,将重点放在品读上,抓住关键语句分角色读,品,为学生理解主旨奠定了基础。巧妙地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实现了认知的自然内化与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