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3-26 15:20:2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C 6.C 7.B 8.A 9.D 10.B 11.C 12.D 13.C 14.C
15.A 16.D 17.D 18.A 19.D 20.B
21.(1) 石油 只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 选择
(2) 溶解氧 营养物质
(3) 稀释涂布平板 血细胞计数板##特定的细菌计数板
(4) 104 1.7×109
22.(1)堆肥的土壤
(2)固体
(3) 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4) 菌落数目稳定 因培养时间不足
(5)否 没有重复实验(至少涂布3个平板取平均值)
23.(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原生质体融合 脱分化
(2) 否 不同物种的植物存在生殖隔离
(3)异源六或六倍体
24.(1) 动物细胞培养 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骨髓瘤细胞不能分泌抗体
(2) VP2蛋白 (或灭活的CPV) 诱导小鼠产生能分泌抗VP2蛋白抗体的B淋巴细胞
(3)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不能百分之百成功融合勤建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2023.3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徜徉古诗意境,思考科学问题。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纷纷细雨能为杏树开花提供必需的水分
B.杏花颜色各异,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杏花村酒”的酿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D.花开花落与植物体内各种信号分子调节有关
2.下列关于制作传统发酵食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腐乳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
B.发酵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制泡菜“咸而不酸”
C.制作果酒时,需每隔一定时间打开瓶盖放气
D.制作果醋时,醋酸杆菌能以乙醇作为碳源和能源
3.《诗经》中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诗句。“剥”和“菹”是腌渍加工的意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菹菜者,酸菜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坛内液体表面可能出现一层由酵母菌繁殖形成的白膜
B.为保证泡菜坛内的无氧环境,腌制时应尽量将泡菜坛装满
C.为了降低杂菌污染的风险,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和蔬菜进行消毒
D.腌制过程中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
4.有关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的含量高低和亚硝酸盐含量峰值时间的早晚与食盐的浓度有关(见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浓度越高,亚硝酸盐生成快,亚硝酸盐含量峰值出现得早
B.取食泡菜时,时间别太长,防止空气进入
C.制作泡菜“咸而不酸”的原因可能与食盐浓度过高,温度过低导致不能正常发酵有关
D.所用的食盐水经煮沸后可除去水中的氧气并杀灭杂菌
5.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下述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
C.采用平板划线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计数
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
6.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及其培养结果分别如下图甲、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划线操作完成的顺序是a→b→c→d
B.图甲中的划线操作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4次
C.图甲划线完成后需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D.分离自养型微生物时,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可作为碳源
7.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微生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也是发酵工程的基础。在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微生物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环应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B.每次划线结束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C.每次划线都要从上一次划线的起始端开始
D.经培养后,只有在最后一次划线上才会出现单菌落
8.DMF(一种含碳有机物)是一种优良的工业溶剂和有机合成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制革、化工、医药、农药等各个生产行业。含DMF的废水毒性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某实验小组尝试筛选分离得到能够高效降解DMF的菌株,用于DMF的降解,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筛选目的菌所需要的培养基应该以DMF为唯一氮源
B.最终平板上出现的能降解DMF的菌落可能不止一种
C.从化工厂排污口附近的污水中取样更容易分离到目的菌
D.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目的菌时需要多次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9.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实验的基本步骤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无论何种培养基,在灭菌前都要调节pH
B.待培养基冷却到50°C左右时,倒平板
C.接种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D.观察时,必须使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菌落
10.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相关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果酒变酸产生的菌膜中,可以分离得到乳酸菌
B.在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动物食用后可增强免疫力
C.正常情况下,果酒发酵过程中罐内的压力不会高于大气压
D.发酵工程的核心环节是对发酵罐中的菌种扩大培养
11.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了“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下列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利用离心、电融合等物理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B.可以利用高Ca2+一高pH融合法等化学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C.利用两种不同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得到的细胞类型最多有3种
D.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实现远缘杂交育种
12.下图表示利用草木樨状黄芪叶肉细胞和木本霸王胚轴细胞培育抗盐新品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过程至少利用了两种植物细胞工程技术
B.②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
C.②过程完成细胞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④过程培育的杂种植株与亲本植株不存在生殖隔离
13.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及植物组织培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材时,一般都选分裂、分化能力强的组织
B.均在离体、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
C.都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其原理相同
D.培养基成分的差异主要是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含血清等天然成分,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含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等植物激素
14.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工程和临床医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巨大的应用。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检测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需要根据新冠病毒内部的核酸研制
B.将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
C.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筛选出能产生单—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生物导弹”中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的结合抗原并杀死癌细胞
15.细胞培养是动物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但两者有所不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者培养基的成分有所不同,但易获得某种优良个体
B.为了获得单细胞悬液,所用的材料和操作有所不同
C.为了获得杂交细胞,所需要提供的诱导因素有所不同
D.动物细胞的传代培养比植物组织继代培养更易获得细胞株
16.下图表示核移植与克隆动物的相关图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①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
B.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主要原因是其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的全能性表达
C.采集的卵母细胞培养到的②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图示过程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仍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17.为了培育菊花新品种,科学家利用二倍体野生夏菊和六倍体栽培秋菊进行杂交,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株d的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8个染色体组
B.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有性杂交后代能正常繁殖
C.通过过程②得到的两两融合细胞只有杂种细胞
D.过程④得到的植株d是不同于野生夏菊和栽培秋菊的新物种
18.下图表示研究人员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不断增加体细胞数目
B.在进行步骤③时,应选择发育良好的原肠胚来操作
C.在胚胎发育中,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D.步骤①代表奶牛的体外受精,属于无性繁殖的方式
19.如图为受精作用及胚胎发育示意图,a、b代表两个发育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 B.a、b分别表示原肠胚和囊胚
C.①~④过程都没有发生细胞分化 D.a时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
20.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集来的卵母细胞和精子可以直接用于体外受精
B.桑葚胚的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囊胚的细胞逐渐分化
C.胚胎移植前需对供体和受体进行免疫检查,以防止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D.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无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60分)
21.(共18分)研究发现,土壤中某种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离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所用的振荡培养的培养基只能以______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2)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______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______的利用率。
(3)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法进行计数;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直接计数。
(4)丙图中3号试管中样品液的稀释倍数为______倍,5号试管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活菌数为______。
22.(共16分)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大量已使用的口罩成为了新型污染,为保护地球环境,提倡使用可降解口罩。我国科学家设计合成以聚酯纤维为材料的可降解口罩。科学家对制造的全生物降解口罩的降解性能进行了评价,该口罩储存稳定,在普通环境下不会发生降解或性能下降,只有在堆肥的土壤中才会进行降解。
(1)现欲提取可降解口罩的微生物应该到_____________中去寻找。
(2)纯化该微生物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说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3)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它的计数原理是___________。为什么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数偏低?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菌落计数时,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_______时的记录作为结果,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__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5)某同学在107稀释倍数下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得到菌落数为190。该数据是否具有说服力?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共11分)如图为“番茄一马铃薯”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其中过程②称为________,过程④相当于________。
(2)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即用番茄、马铃薯杂交)能否得到可育的杂种植株?________(能/否)。为什么?________。
(3)已知番茄、马铃薯分别为四倍体、二倍体,则“番茄一马铃薯”属于________倍体植株。
24.(共15分)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幼犬后会引发出血性肠炎或心肌炎,VP2蛋白是其主要的抗原。下图是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____________。抗体是由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分泌的,生产单克隆抗体时,一般不直接培养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①是给实验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②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得到的是多种类型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