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练习题(含解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19:5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选择题
1.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该材料揭示了
A.文艺复兴的背景 B.宗教改革的起因
C.科学革命的成果 D.启蒙运动的作用
2.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是一个“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的时代,导致这些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B.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C.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D.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
3.在黑死病的冲击下,14世纪欧洲人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这反映了当时
A.宗教神学思想遭受抛弃 B.欧洲历史转折契机来临
C.瘟疫横行导致道德败坏 D.传统理性主义潜滋暗长
4.它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激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去奋斗,它不是单纯的文化复古思潮,而是当时西欧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材料描述的是
A.人文主义 B.信仰得救
C.科学革命 D.理性主义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相信世风日下的现状与政体无关,认为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差异并不是政治共同体运转良好与否的原因,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取决于执政者能否以被统治者的利益和福祉为先。这反映出当时人文主义者
A.肯定开明君主制有其社会基础 B.以理性思维审视政治体制
C.认为政治近代化转型动力不足 D.尚未与封建专制制度决裂
6.15世纪,意大利人为了使服装符合人体结构和方便运动,通常在关节处留出缝隙并用绳带连接,使里面的白色内衣露出来,形成独特的装饰效果。同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可以摘卸、独立剪裁、独立制作的袖子。意大利人的这一服饰风格
A.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 B.借鉴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
C.反映出人文主义者倡导节俭的观念 D.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7.当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令’的意思。”这是马克思对近代欧洲哪一历史事件的评价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法国大革命
8.马丁·路德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挑战罗马教廷的权威 B.批判君主专制
C.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 D.主张社会契约论
9.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货款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他反对唱歌,跳舞和穿漂亮衣服,取消演戏和赌博等。这些都
A.论证了资产阶级致富穷人受难的上帝旨意
B.借助了上帝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
C.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
D.成为了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10.瑞士宗教改革家慈温利认为:“每个人都要依靠内在的启示对圣经的意义作出自我解释,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不能充当个人与圣道之间的中介……获救是灵魂的体验,不在于理性思辨和语言表达。”这一主张
A.颠覆了人与上帝间的传统关系 B.强调灵魂获救靠自己信仰
C.促使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D.保留了中世纪天主教残余
11.1521年出版于法国的小册子《庄稼汉》一改此前贬低农民的做法,将农民群体塑造为福音的捍卫者和改革的拥护者。这一作品很快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数年内即有超过10000份不同版本的《庄稼汉》在德语区流传。《庄稼汉》的流传
A.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趋向 B.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革命价值
C.成为了宣扬新教的主要载体 D.有利于拓展宗教改革的基础
12.根据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的记载,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往往被视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风范;16世纪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认为工作的目的是为上帝服务,是基督教徒的一项天职。上述转变反映出新教思想
A.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B.肯定信仰基督教的神圣性
C.鼓励人们对财富的追求 D.影响欧洲民众的职业观念
13.有学者指出:“宗教改革”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新教对天主教的抗议和革新,传统上被冠以“反改革”之称的天主教会改革也是“宗教改革”的题中之义,是构成复数形态的“改革”不可缺少的要件。否则,“宗教改革”就不过是基督教历史上又一次大的分离主义运动。该学者意在强调
A.新教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 B.天主教会为对抗新教被迫改革
C.基督教会陷入了分崩离析状态 D.宗教改革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14.从14世纪起,尤其在15世纪时,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周围都有一批学者。这些王公和市政官参照美第奇家族的做法,创立学校和学院,以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由此推知,这一做法
A.加速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成熟 B.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
C.肯定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D.维护了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
15.波兰人哥白尼(1473—1543年)在意大利的几所大学中研究过教会法、医学、天文学与其他科目,后创作了一本“带有革命性的”有关天体的书,发表于1543年。他创作此书的目的是
A.质疑流行于世的托勒密的地心说 B.宣传宇宙行星体系的核心是太阳
C.顺应文艺复兴中科学发展的要求 D.传播与《圣经》相悖的科学理论
16.17世纪,牛顿将“天上的力学”与“地上的力学”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第一次大飞跃,也是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他的理论不仅在科学领域影响巨大,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极其深远,由此可知,牛顿力学理论
A.标志着微观物理时代的到来 B.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C.促进了信息工业的兴起 D.奠定了电磁理论的基础
17.论及西方某一思想解放运动,史学家评论说:“它不仅起了振聋发聩的精神解放作用,而且为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可以说,在精神上直接孕育了法国大革命”。这一思想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18.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根据自然法,人们生来就享有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然而这种自然状态缺乏“一种通过普遍同意而接受和允许的、确定的、可操作性的法则”,因此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据此可知,洛克
A.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 B.主张法律中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旨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 D.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
19.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大力传播牛顿的观点。他曾说:“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这反映了伏尔泰
A.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B.反对宗教神学的专制统治
C.推崇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D.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
20.近代英国,咖啡馆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人们甚至把咖啡馆称为“一便士大学”,因为当时的咖啡馆消费不高,一杯咖啡只要一便士,而知识上的收获却很多。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英国
A.饮食习惯发生变化 B.社会开放与活力增强
C.高等教育不断发展 D.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多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3)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中,天主教会确立了其在精神和信仰方面的权威地位,而随着民族意识的强化,各地区都强烈要求教会民族化、世俗化。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
——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
(1)根据材料一,分析马丁·路德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分析这种“大破大立”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世纪中叶,随着佛罗伦萨等地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对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揭示了文艺复兴的背景,A项正确;宗教改革仍以信仰上帝为主,并非要求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生活哲学,排除B项;科学革命的成果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启蒙运动直到17、18世纪才发生,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的被发现和“物”的被发现指的是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导致这些发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A项正确;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人们追求世俗的生活享受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之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力的百般珍惜”反映黑死病的爆发使人们对宗教信仰和旧的生活方式的产生怀疑与反思,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当时基督教神学束缚,引发了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历史转折,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大多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道德败坏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潜滋暗长,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它激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发现和对自我的肯定,A项正确;信仰得救无法体现“激励人们为创造现世的幸福去奋斗”,排除B项;科学革命、理性主义不符合“文化复古思潮”,排除C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认为执政者要尊重公共利益,推崇贤德统治,强调君主体制也能实现“政治共同体运转良好”等,说明人文主义者思想上尚未与封建专制制度决裂,D项正确;开明君主制的提出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排除A项;用“理性思维”审视政治体制并非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提倡政治近代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想传播。意大利人的服装设计符合人体结构和运动方便,关注人重视人的需求,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近代科学革命是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自然科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节俭,排除C项。故选D项。
7.【答案】A
【解析】“借古喻今”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A项正确;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不符合“借古喻令”,排除BCD项。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皇、主教、修士、修女等都要受到世俗权力的管辖,这就挑战了罗马教廷的权威,A项正确;马丁·路德是认为世俗权力有权管辖教会,挑战了教廷的权威,并不是在批判君主专制和主张社会契约论,排除BD项;马丁·路德并不质疑上帝的至高无上,排除C项。故选A项。
9.【答案】C
【解析】加尔文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货款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他反对唱歌,跳舞和穿漂亮衣服,取消演戏和赌博等。这些都反映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渴望发财致富的强烈愿望,反映了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愿望,C项正确;“先定论”论证了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穷人受苦受难的上帝旨意,排除A项;材料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排除B项;欧洲美洲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是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0.【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任何人为的东西都不能充当个人与圣道之间的中介……获救是灵魂的体验”,说明人人都可以与上帝对话,无需中介,与上帝对话的方式就是信仰上帝,虔诚的信仰才是解救之道,B项正确;材料仍然强调信仰上帝,并未颠覆两者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结果,不能得出人人都解放,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天主教残余,而是强调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D
【解析】1521年出版于法国的小册子《庄稼汉》将农民塑造为福音的捍卫者和改革的拥护者,并且以积极正面的形象出现,由此可知,《庄稼汉》的流行赢得了民众对宗教改革的支持,有利于拓展宗教改革的基础,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勤俭节约的伦理趋向,排除A项;《庄稼汉》彰显了文学作品的舆论价值,但其价值取向并非是革命的,排除B项;宣扬新教的主要载体应该是对《圣经》的解读,而非《庄稼汉》这种文学作品,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教思想是变化有:从把世俗工作看作是为救赎原罪而作的惩罚变成是为上帝服务,荣耀上帝;从鄙弃努力工作到支持努力工作,倡导勤俭,可见新教思想扫除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道路上的宗教障碍,有利于鼓励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积累,C项正确;世俗权力(即王权)高于教权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信仰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众的职业观,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宗教改革”不仅包括新教的兴起,也包括天主教会的改革,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改革”,说明该学者意在强调宗教改革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D项正确;新教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B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未提到基督教分崩离析,排除C项。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4、15世纪意大利首先兴起文艺复兴,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王公和市政官发挥学者的作用,创立学校和学院,提升人们对希腊哲学的兴趣,这就提高了人们的文化水平,关注人本身和现实世界,对自然界的认识发生变化,助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兴起,B项正确;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标志人文精神的成熟,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文化教育和哲学,不是民主政治,排除C项;王公和市政官的做法有利于思想解放,不是维护传统贵族阶层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带有革命性的”有关天体的书是《天体运行论》,该书阐述了“日心说”,哥白尼本身也是一名教士,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一生维护着天主教的信仰,甚至对新教派给予反击,他是纯粹热爱天文学,他曾十分勤奋地钻研过托勒密的著作,他看出了托勒密的错误结论和科学方法之间的矛盾,然后继续观察计算,从而得出了“日心说”,所以他创作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宇宙行星体系的核心是太阳,B项正确;《天体运行论》的创作不是为了质疑托勒密的地心说,也不是为了传播与《圣经》相悖的科学理论,并且哥白尼不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相抵触,排除A、D项;C项也不是哥白尼创作此书的目的,排除C项。故选B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他的理论不仅在科学领域影响巨大,而且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极其深远”可知,牛顿的理论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力学理论属于宏观物理学范畴,排除A项;牛顿的物理学成就和信息工业发展不相关,排除C项;牛顿的物理学理论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它与电磁理论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至18世纪的启蒙运动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必要准备,D项正确;文艺复兴的中心在意大利,并非孕育法国大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宗教改革并未对法国的社会改造产生重大作用,排除B项;科学革命与“在精神上直接孕育了法国大革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需要机构或主体通过‘带剑的契约’代表社会共同体执行这些权利”等信息可知,洛克认为自然法下,人们的权利难以获得保证,需要“机构或主体”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可见洛克强调权利的保障依赖于政府强制力,D项正确;洛克强调自然法中人们权利的保障,而没有提倡增强自然法的适用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洛克意在维护现行的政治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19.【答案】A
【解析】根据“牛顿的圆规衡量了整个宇宙,揭开了巨大的帷幕,显示出世界的真面目”及所学知识可知,牛顿力学体系第一次把天体的运动和地球上一切物体的运动统一在一个理论体系当中,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理论大综合,反映了科学理性的精神,A项正确;“反对宗教神学”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项;伏尔泰是思想家,要借助牛顿力学体系的成果来认识人类社会的规律,不是推崇牛顿力学体系本身,C项不是题干主旨,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20.【答案】B
【解析】材料“咖啡馆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一杯咖啡只要一便士,而知识上的收获却很多”说明在咖啡馆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进行交流,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开放,B项正确;咖啡一直都是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体现不出饮食习惯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排除C项;出入咖啡馆的人员可能身份比较多样,但这不能说明“阶层之间的流动增多”,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
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
(3)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解析】(1)根据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和所学知识得出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差异:根据材料一“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得出文艺复兴是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根据材料一“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得出启蒙运动是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3)内容:根据材料二“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得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根据材料二“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得出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根据材料二“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得出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根据材料二“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得出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22.【答案】(1)进步之处:“信仰得救”理论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
(2)观点:自由是启蒙的前提;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解析】(1)进步之处:根据材料一“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可得出,“信仰得救”理论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根据材料一“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可得出,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带有民族自由意识
(2)观点:根据材料二“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可得出,自由是启蒙的前提;根据材料二“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可得出,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自由思想的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等方面概括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23.【答案】示例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
影响:对欧美资产阶级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解析】第一小问“破”,依据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批判的内容回答即可,即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第一小问“立”,依据所学知识从启蒙思想家追求的目标回答即可,即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