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生的确立跟踪训练(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生的确立跟踪训练(含解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3-26 19:59: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生的确立跟踪训练--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人开始穿西装、侧造鞋、打洋伞、使用人力车及自行车,日本政府还颁布《散发令》提倡理发。但19世纪80年代末以后,日本却开始倡导“日本主义"、树立天皇权威,渲染对外战争。这一转向表明日本( )
A.倡导全盘西化 B.崇尚军国主义 C.重回君主专制 D.放弃文明开化
2.有学者指出:“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据此可知,该学者对法国大革命所持态度的依据是( )
①方式过于激进 ②过于追求形式 ③破坏性巨大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9世纪90年代,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1896年,最高法院在一场针对性诉讼中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因为隔离并不必然意味着一个族群的低劣。上述行为体现了( )
A.解放黑奴势在必行 B.司法解释的理性公正
C.种族歧视得到默许 D.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
4.1815至1818年间,一支俄国占领军驻扎在法国,他们对与母国完全不同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新观点感到震惊。回国后,他们乘机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试图改造国家。起义虽然失败,但是,列宁声称“他们的事业没有落空”。据此可知,当时俄国( )
A.群众被革命党人广泛地发动 B.本土文化遭到彻底破坏
C.革命思想获得社会普遍认同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5.“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 法国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
B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C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
D 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A.A B.B C.C D.D
6.1794年,《普鲁士邦法》颁行。其上编是私法,分人、债、物权各章;下编包括亲属法、商法(票据、保险、海商)以及公法(宪法、行政法、刑法、警察法等)。它一方面确认君主专制、农奴制、警察国家、贵族特权,另一方而也开始采用近代所有权、契约等概念。《普鲁士邦法》的颁行( )
A.受到了拿破仑法典的一定影响 B.谋划了德国统一之后的国家结构
C.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 D.实现了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要求
7.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并通过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制;1792年9月,法国议会国民公会宣布成立共和国。这一变化( )
A.表明共和制成为法国人民选择 B.体现了君主派对革命派的妥协
C.导致法国君主派退出历史舞台 D.说明法国大革命进程比较曲折
8.当地时间2022年9月10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圣詹姆斯宫正式宣誓登基成为英国新君主,他承认自己继承了“巨大的遗产”和通过君主制的“重大责任”,以下属于查尔斯三世“重大责任”的是( )
A.形式上可任命新一任首相 B.在国家财政困难时决定增减税收
C.拥有国家最高的行政大权 D.在议会召开时决定立法是否通过
9.《独立宣言》中写道:“人人生而平等。……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人权宣言》中写道:“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否则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这两个文件都( )
A.促使封建专制束缚被打破 B.体现出启蒙运动弘扬的理性精神
C.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D.奠定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10.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将56个衰败选区废除,30个较小的选区减少一个席位,同时,在伦敦和其他新兴城市,新设了40多个新选区。最终,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这反映了议会改革( )
A.削弱了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 B.彰显了民主化进程中的艰难
C.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D.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
11.有学者说,1871年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只不过是按照普鲁士的纪律捆在一起的一些地方政权的集合体”。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
A.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B.是在普鲁士主导下创建形成的
C.重新确立了普鲁士的领导地位 D.为容克贵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12.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约翰王的罪恶,比那些勤劳有为的圣明君主对英国的贡献还要大,正是因为通过很多反对约翰王势力的大联合,我们最重要的通向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得以竖立起来。”。这个“里程碑”指的是( )
A.《至尊法案》 B.《权利法案》 C.《大宪章》 D.1787年美国宪法
13.以近代启蒙思想理论为支撑,美国建国者从历代的相关制度中获得借鉴,并把它们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新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据此可知,美国政体的基本特征是( )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总统制 D.政党政治
14.18世纪初,英国禁止新成立的税务局官员参加议会活动,后来又规定凡是接受皇家俸禄或国王任命的官员,除各部大臣外,不得成为议会下院议员。这些规定( )
A.避免了营私舞弊现象出现 B.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
C.维护了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推动了两官分途制度确立
15.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雨莎白二世去世,96岁的她在位70年,她是英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国王之一,也是目前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传奇”的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可以履行的职权是( )
A.有权提名内阁各部大臣 B.监督议会立法和内阁行政
C.把控英国最高行政权力 D.形式任命首相,是国家象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对与铁路修筑以及机车制造有关的工业和企业的订货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上的价格;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讨论工业、商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为保证俄国铁路、重工业的发展,1868年沙皇政府准许免税进口冶金、机械制造、钢轨工业所需要的生铁、熟铁和一部分机器。随后,当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影响本国生产发展时,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1868—1891年,生铁关税增加9倍,钢轨关税增加3倍半。高额关税还涉及绝大部分工业品,沙皇政府在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改革前50年,俄国进口的工具和机器总计为83974件,“木犁与链枷、水磨与手织机的俄国,开始迅速地变为铁犁与脱谷机、蒸汽磨与蒸汽织机的俄国”。
——摘编自张桂荣《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60年代俄国经济改革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 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校,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 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 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年 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 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百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依然渲染对外战争,说明其崇尚军国主义,B项正确;西化只能体现前半段材料,排除A项;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君主立宪,排除C项;日本宣扬日本主义的同时,并未放弃文明开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材料“阴谋、屠杀、行刺”得出方式过于激进,①所述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得出过于追求形式,②所述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得出破坏性巨大,③所述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法国大革命材料,④所述不符合题意。综上,①②③所述符合题意,A项正确;④所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南方各州的法律规定公共场合的种族隔离合法化,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种族歧视得到默许,而美国内战消灭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最高法院裁决“隔离但平等”的设施并不违宪,不符合理性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种族歧视得到默许,并不说明南北矛盾已不可调和,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支俄国军队受到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发动起义,企图改造国家,反映他们对沙皇专制制度不满,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本土文化遭到彻底破坏,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普遍认可革命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深受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0年,排除D项。
6.C
【详解】根据题干在1794年颁布的《普鲁士邦法》中采取了近代的所有权、契约等概念,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和公法的立法,践行了启蒙思想家的部分主张,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颁布的时间为19世纪初,早于《普鲁士邦法》,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普鲁士邦法》中并未谋划德国统一的问题,排除B项;此时德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根据“1791年,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并通过1791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制;1792年9月,法国议会国民公会宣布成立共和国。”可得出法国的政体在大革命中几经更迭,反映出其革命的曲折过程,D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是人民的选择,排除A项;君主派并没有对革命派妥协,排除B项;君主派仍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8.A
【详解】英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是国家的象征,其在形式上可任命新一任首相,A项正确;国王没有税收权,排除B项;国王统而不治,并不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排除C项;国王并不能决定议会立法通过与否,排除D项。故选A项。
9.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件中包含了启蒙运动所宣传的人权、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等主张,体现出启蒙运动弘扬的理性精神,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独立战争前并不受封建专制的束缚,排除A项;两个文件都是革命开始后颁布的,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欧洲宗教改革在16世纪已经开始,早于材料中两个文件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更多的席位,为此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改革废除了衰败选区的席位,增加了新兴城市的席位,但最后总人数超过1000万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不足600万的城镇选区产生了364名议员,说明议会改革后席位仍然存在不公平问题,彰显了民主化进程的艰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重新划分选区,不能体现削弱贵族阶层的政治势力,排除A项;1832年议会改革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排除C项;材料主要在强调1832年议会改革存在不合理之处,不能体现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根据所学,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是在普鲁士主导下完成的,根据帝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但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帝国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联邦会议主要由普鲁士操纵,国家的主要统治力量是由普鲁士的容克贵族为主,B项正确;材料未直接体现“政治体制……保守”,排除A项;普鲁士是通过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才确立了在德意志的领导地位的,排除C项;材料未提到容克贵族的崛起,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正是因为通过很多反对约翰王势力的大联合,我们最重要的通向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得以竖立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1199—1216在位)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该文件把王权限制在了法律之下,确立了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利用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依据,并被确定为英国宪法性文件之一。所以这里的“里程碑”指的是《大宪章》,C项正确;《至尊法案》是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促使国会通过的有关宗教改革的法令,改革后的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787年美国宪法使美国成为一个由各个拥有主权的州所组成的联邦国家,而材料涉及的是英国的《大宪章》,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确立的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因此是“有限政府”,B项正确;联邦制、总统制及政党政治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8世纪初,英国禁止新成立的税务局官员参加议会活动,后来又规定凡是接受皇家俸禄或国王任命的官员,除各部大臣外,不得成为议会下院议员。”可见对旧有的政治恩赐制度进行调整,限制国王将亲信安插进至议会,有利于保证议会的独立性,推动了两官分途制度确立,“两官”即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或称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在产生方式、任用条件、职责范围和管理办法等方面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互相之间不能交替任职,因之称为“两官分途”,D项正确;“避免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原则,排除B项;材料所述与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自从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但形式上是国家元首,有权任命首相,D项正确;提名内阁各部大臣是首相的权限,排除A项;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英王已经没有实权,排除B项;1721以后英王已经是虚设的,没有实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政府扶持;经营者参与决策;重视专业人才培养;鼓励经验交流;合理利用关税手段;引进先进技术与机器。(答出四点即可)
(2)加快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俄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日后俄国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等。(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沙皇政府一般是以官方订货方式来刺激工业生产”可知俄国经济改革中有政府扶持;根据材料“开办技术学校,培养技术人员”可知俄国经济改革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根据材料“出版有关杂志,以交流生产经验”可知俄国经济改革鼓励经验交流;根据材料“沙皇政府便应本国企业主的要求,实行了巩固关税壁垒的措施”可知俄国经济改革合理利用关税手段;根据材料“1861年改革后相当注意引进西方先进国家的机器设备、重要工业原料和新技术”可知俄国经济改革注重引进先进技术与机器;根据材料“成立有工商业者参加的工业会议和商业会议”可知俄国经济改革注重经营者参与决策。
(2)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俄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为日后俄国革命奠定阶级基础等。
17.(1)背景:议会传统与政治文化;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议会的政治地位;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原因: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专制主义历史悠久;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影响深厚;国民缺乏宪政意识。(任答三点即可)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可分析出议会传统与政治文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力量壮大;根据材料“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可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提高了议会的政治地位;根据材料“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可分析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任答三点即可)
(2)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结合中国古代史可分析出专制主义历史悠久;结合所学可分析出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封建思想影响深厚;结合所学可分析出国民缺乏宪政意识。(任答三点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