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选择题
物体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第10 s的速度为( )
A.10 m/s B.20 m/s
C.2 m/s D.0.2 m/s
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模型图,对于小球运动的描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而后下行
C.小球从高处下落,碰地面后反弹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
甲、乙两人同时同向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比甲大,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s与时间t关系的是( )
A. B.
C. D.
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m/s
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方向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内两车相对公路上某参照物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20s内两车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情况,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甲车在靠近,而乙车在远离 B.两车都在做变速运动
C.两车速度一直相等 D.两车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
小林骑自行车沿河堤向下游行进,感觉无风,但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拂。此时的风向是( )
A.向下游 B.向上游 C.向河对岸 D.从对岸吹来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有一根长为18 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5200 m/s、1500 m/s和340 m/s,人耳能分清的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5m/s B.15m/s C.150m/s D.0.15m/s
某学校操场外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为 ( )
A.0.5秒 B.1秒 C.0.5分 D.1分
、填空题
设计时速为225km/h的“超级巴士”在迪拜投入运营,当它以180km/h的速度行驶时,20min通过的路程是 km;以 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一点即可)。
已知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300 000k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 k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 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是 km.
、实验题
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 (填“高”或“低”);
(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千米/时,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 时;
(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 千米/小时。
、解答题
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 ?
(3)20℃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他大喊一声后经过 0.3 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 0.5 秒钟才听到左边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请计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3.1机械运动答案解析
、选择题
C
【解析】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物体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他的运动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也不变,因此第10s的速度为2m/s。
故选C。
B
【解析】根据图片确定小球的运动特点,然后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哪个选项中的现象与其相符,那么它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小球从起点出发后,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A错误;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时做减速运动,而后下行做加速运动,最后回到起点,与图相符,故B正确;
C.小球从高处下落时做加速运动,碰地面后反弹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C错误;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受到阻力做减速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可能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且仍然做减速运动,与图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D
【解析】根据公式s=vt比较时间相同时两人运动距离的大小,然后与各个图像进行对照即可。
【解答】根据公式s=vt可知,时间相同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为乙的速度比甲大,所以乙的路程比乙大。
在A和B选项中,路程的图像都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即时间增大但路程不变,那么甲和乙都处于静止状态,与题意不符,故A.B错误;
在C和D中,如下图所示:
甲和乙的图像都是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那么图像的形状正确。在D图中,时间相同时,乙的路程大于甲的路程,那么乙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C
【解析】【解答】根据 ,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选项AB错误;
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总位移为s=100m,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 ;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平均速度应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即物体的位移和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B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甲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减小,即在靠近;而乙车到参照物的距离不断增大,即远离,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甲和乙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都是倾斜的直线,因此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两车都在20s内通过100m的距离,根据可知,两车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两车的距离等于它们行驶的路程之和,由于它们的速度相同,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一直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A
【解析】【解答】小明骑自行车在沱江河堤上沿河岸向下游行驶,以自己作为参照物,
他骑车的速度与风速相同,所以感觉无风,此时的风向应该是向下游;
以柳树作为参照物,会看到堤上柳树的枝叶却在随风飘动.所以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B
【解析】【解答】解:
由题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即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象应为过原点的直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由此分析各图即可.
A
【解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18m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解答】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
;
。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0.1s,
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A.
A
【解析】由图读出水滴下落0.3s内通过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水滴的平均速度。
【解答】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为s=45cm=0.45m,水滴下落0.3s的平均速度是:v===1.5m/s。
故选:A.
B
【解析】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所产生的.故发令员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第一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直接传来的,第二次是发令枪产生的声音传播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的。
【解答】第一次的枪声是直接听到的,第二次的枪声是声音传到高楼处再反射回来,故第二次枪声传播的路程为170m×2=340m,所以第二次枪声反射回来需要的时间为t=s/t=340m/340m/s=1s,即两次枪声的时间间隔为1s。
故答案为:B
、填空题
60;超级巴士
【解析】【解答】(1)由v=得:通过的路程s=vt=180km/h×20×h=60km;
(2)司机相对于“超级巴士”之间的位置不变,所以,以超级巴士为参照物,司机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60;超级巴士.
(1)已知速度与时间,由s=vt可求出路程;
(2)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
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解析】由路程时间图像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中对应时间中运动的路程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称为运动,位置不变化的称为静止。图像能反映出同一物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等信息。
【解答】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30秒时间内运动了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v=s/t=200米/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故答案为: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12
【解析】【解答】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相对速度v=3km/h+2km/h=5km/h,
∵ ,
∴甲乙二人相遇所用的时间 ,
狗走的路程 。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甲所走路程+乙所走路程=15km。
、实验题
(1)32.0
(2)变速直线;1.18
【解析】本题是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分析,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每隔l0秒蜗牛爬行的距离可从刻度尺上直接读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每l0秒蜗牛爬的路程分别为l 2.0毫米、10.0毫米、10.0毫米、12.00毫米和15.00毫米,由于在相等时间内蜗牛爬行的距离不相等,所以蜗牛是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通过的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因s=58.9.0毫米,f=50秒,则v=1.18毫米/秒。
【解答】
1.
这个题的数据试从题目中读取的,所以序号4下面的数字显然应该是32.0。(考虑的数据格式的统一性。)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每l0秒蜗牛爬的路程分别为l 2.0毫米、10.0毫米、10.0毫米、12.00毫米和15.00毫米,由于在相等时间内蜗牛爬行的距离不相等,所以蜗牛是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的大小等于通过的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因s=58.9.0毫米,f=50秒,则v=1.18毫米/秒。
故答案为:1.32.0;
、解答题
(1)
(2)温度低时
(3)声音到右边山崖的距离:;
声音到左边山崖的距离:;
那么山谷的宽度为:s宽=s+s'=51m+85m=136m。
【解析】(1)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速度,将各组数据对应的点找出来,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判断;
(3)首先根据分别计算出人到两个山崖的距离,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山谷的宽度。
【解答】(1)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速度,将各组数据对应的点找出来,然后将相邻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
(2)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声速越小,实验越容易成功。因为声速随空气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在温度低时实验更容易成功。
(3)声音到右边山崖的距离:;
声音到左边山崖的距离:;
那么山谷的宽度为:s宽=s+s'=51m+85m=136m。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