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不同角度概括文章内容,并分析事件之间的关系,掌握“多件事写人”文章的路径。
2.通过品析神态等描写的关键语句,理解鲁迅先生的形象特点。
评价设计:
针对目标一:
1.通过一组词语,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词语叙说“我”的经历,把握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奠定本节课的情感基调。
2.通过快速默读课文 2-26段,梳理文章共回忆了伯父哪几件事,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在概括文章内容基础上,提炼小标题,掌握拟写小标题的方法。
4.通过对小标题进行分类,分析探究多件事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掌握“多件事写人”文章的路径,指导自己的写作。
针对目标二:1.通过一个主问题“浏览课文,对比阅读‘伯父与亲人’相处的三件事和‘伯父与外人’相处的两件事,圈画伯父的神态描写语句,有何不同?并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引导学生品读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对比朗读、角色饰演朗读、相关资料助读等具体方式,理解鲁迅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形象。“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文选材的特点,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课题引入
1.齐读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以往的学习说说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出示学习目标,抓住关键信息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
从题目直接入手,通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鲁迅,形成鲁迅的常规印象——严肃犀利,再引出本文作者是鲁迅的亲人,作为亲人对鲁迅的印象又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认识生活中不一样的鲁迅。
二、走进现场,感受悲痛
出示一组词语:殡仪馆 追悼 挽联 吊唁
学生活动:
1.假如你就是周晔,请你以第一人称“我”简要叙说我的经历(所见),运用上述四个词语。
2.现场氛围如何?齐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通过词语串联,带学生走进那个特定场合,感受万人同悲的场面,为拉开回忆的大幕蓄势。
三、直击事件,走近鲁迅
(此环节指向目标一)站在万国殡仪馆礼堂里的周晔,望着来来往往吊唁伯父的人,在悲伤中回想起曾与伯父在一起的故事。
学生活动任务 1:快速默读课文 2-26段,梳理文章共回忆了伯父哪几件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习小贴士:
1.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连词成句,速度稍快。
2.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学生活动任务 2:根据文章主要内容,提炼小标题,并完成下列填空:课文先写了伯父,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再转入对伯父生前的回忆,写了伯父鲁迅先生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件事,并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学习小贴士:拟小标题的方法:
1.小标题比段意更简练。
2.一般不是完整句子,多为短语。
学生活动任务 3:探究多件事的内在联系问题设计:为什么我们平常写文章都是一两件事,最多不超过三件,课文却要写五件事呢?
与家人有关: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与他人有关: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我”亲身经历的:谈《水浒传》 谈“碰壁” 放花筒
“我”亲眼所见的:救助车夫
“我”亲耳听说的:关心女佣
小结:
五件事都是写伯父鲁迅的,但是选材角度不同,让我们对鲁迅的认识更加全面。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默读课文,抓取关键信息,给予学生相应的方法指导,梳理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小标题,并对标题进行分类,使学生更加明确各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多件事写人”的有效路径,服务于自己的写作实践,完成教学目标 1。四、研读事件,品味鲁迅(此环节指向目标二)驱动性问题:再次浏览课文,对比阅读“伯父与亲人”相处的三件事和“伯父与外人”相处的两件事,圈画伯父的神态描写语句,有何不同?并思考这是一位怎样的伯父,提炼关键词填写表格,并说说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角度:关注伯父的笑和严肃1.爱笑的伯父——谈《水浒》
关键语句:“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学生活动:对比朗读,体会伯父特点
A.伯父严厉地说:“读书哪有像你这样的,三心二意、囫囵吞枣,怎么能有大收获?”
B.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2.爱笑的伯父——谈“碰壁”
学生活动 1:聚焦 4-13段,自由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屏显对话文字)
周晔: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鲁迅:(微笑着问)哪一点不像呢?
周晔: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鲁迅:(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可是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周晔:碰壁?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鲁迅: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周晔:哦!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
学生活动 2:同桌对读,只读对话内容,动作、神态等肢体呈现,选一组代表展示朗读。思考: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
3.爱笑的伯父——放花筒
火花在我们眼前飞舞,艳丽的色彩映照在伯父的脸上。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从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小结:从微微一笑到哈哈大笑,爱笑的伯父定格在周晔的回忆里,也留在了我们心中。正如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所说: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然而此刻站在万国殡仪馆的周晔回想着伯父与自己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那个幽默风趣、爱说爱笑、慈祥率真的伯父不在了,她再也感受不到来自伯父的爱与关怀了,叫她怎能不伤心?此时(怀着悲痛的心情齐读)——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4.严肃的伯父——救助车夫情境问题:让我们继续跟随周晔的回忆来到那个北风怒号的黄昏,默读 17到 25段看看伯父的笑还在吗?此时的伯父是怎样一种神情?——(读)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问题设计: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伯父变得如此严肃?聚焦 21段,细读定格画面,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伯父?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学生活动:
任务 1:鲁迅先生当时可是蜚声国内外的大文豪,却在北风怒号、天色昏暗的黄昏,半跪着为素不相识的车夫清洗伤口,你感受到了什么?
任务 2:透过微弱的灯光,周晔不禁疑惑: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然而,面对周晔的疑惑,伯父并没有做出详细回答,而是——(读: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任务 3:这严肃的表情背后是一颗怎样的心呢?这深深的叹息里又有着多么复杂的情感呢?他究竟在为谁叹息呢?
补充资料: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封建礼教的毒害,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工人、农民、车夫、报童......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拼劲苦力仍在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先生痛恨这个不公平的黑暗社会。
小结:从这叹息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发自内心的呐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借助资料,品味内涵问题设计:作者回忆的五件事中,哪件是“我”自认为懂了,但其实根本没懂?(出示资料)
鲁迅所处的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为躲避迫害,据统计鲁迅笔名就有一百多个。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
——《“碰壁”之后》
结合资料理解“碰壁”的内涵。小结:鲁迅先生虽屡屡碰壁,依然斗争不息,就像他说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坚强乐观、顽强斗争、不屈不挠就是这样一个甘愿“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鲁迅先生去世了,叫我们怎能不悲伤?带着沉痛的心情,再读——想到我们永远见不到先生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品读事件,分析人物,感悟人物气质。通过事件我们发现前三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主要表现鲁迅作为伯父爱笑对孩子温情的一面;后两件是关于别人的,通过这两件事引导学生分析鲁迅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理解他严肃认真、关心大众的一面,在反复朗读体会中加深对鲁迅的认识,进而完成目标 2。
五、情感提升,再识鲁迅文章通过周晔的回忆带领我们看到了一位关心侄女、和蔼慈祥的伯父,我们更看到了一位关心劳苦大众,坚强乐观的先生。让我们再回到万国殡仪馆的礼堂,走进那万人同悲的场景,此刻周晔也一定明白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资料补充
灵堂中静静地躺着那个老人,每天从早到晚,许许多多的人到这里来。我看见了穿粗布短衫的劳动者,我看见了抱着课本的男女学生,我也看见了绿衣的邮差,黄衣的童子军,还有小商人、小店员,以及国籍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种各类的人。在这无数不同的人的脸上,我看见了一种相同的悲戚的表情。这一切的人都是被这一颗心从远近的地方牵引到这里来的。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的礼堂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郁达夫《怀鲁迅》
问:从文字中我们看到了万人送别鲁迅先生的画面,为什么鲁迅先生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齐读)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师生活动:就是这样一位拥有伟大精神的人离我们而去了,不仅“我”是悲伤的,读——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为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一本如广博的书似的人物,“我们”都是悲伤的,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读)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小结:鲁迅虽已远逝,但“他的垂老不变的青年的热情,到死不屈的战士的精神,将和他的深湛的著作永留人间。”
【设计意图】再次回顾第一段,补充万人送别鲁迅的场景,让学生更深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民众的影响及民众对他的爱戴,提升情感。
六、课后拓展,探究鲁迅
1.推荐阅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唐弢的《琐忆》、阿累的《一面》,了解作家笔下的鲁迅,丰满自己的鲁迅印记。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描写身边的一个亲人,表现人物的主要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推荐阅读,多方面了解鲁迅的文字介绍,加深对鲁迅的认识。通过小练笔,学习运用本文通过几件小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板书设计